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 聚氨酯泡沫塑料组合聚醚是生产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双组分原料之一,主要由聚醚多元醇、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和发泡剂等组分组成。采用组合聚醚生产聚氨酯泡沫塑料,可以简化包装,避免泡沫生产厂家配制组合原料,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节约原料和泡沫性能稳定的优点。由于组合聚醚组分多,如果原料和助剂选择不当,在贮存期间名组分彼此间易发生化学反应。对泡沫的生产工艺和制品性质影响较大。本文简述原料和助剂对组合聚醚稳定性的影响。1、稳定剂国外对组合聚醚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普遍认为最主要的不稳定因素是羟基同氟利昂的反应:RCH_2OH+CCl_3F=CHCl_2F+RCHO+HCl反应产物盐酸中和了组合聚醚中的叔胺催化剂,使组合聚醚的反应活性下降、泡沫固化速度降低、泡沫密度提高。盐酸还能加速表面活性剂和有机锡催化剂的水解。生成的醛继续发生缩合反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醚多元醇、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API)、泡沫稳定剂、催化剂、高效阻燃剂、发泡剂、木粉等原料通过一步法制备了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研究了不同木粉添加比例的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的压缩强度、导热系数、极限氧指数和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木粉添加量的增加,压缩强度呈现减少的趋势,聚氨酯硬质泡沫的导热系数变化不大,极限氧指数则呈下降趋势,降解性能随着木粉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相容性、自由发泡、模具发泡和流动性实验对环戊烷发泡剂/组合聚醚体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聚醚多元醇、催化剂和泡沫稳定剂对聚氨酯发泡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环戊烷发泡剂/组合聚醚体系制备的聚氨酯泡沫流动性好成,本低泡,沫性能符合冰箱及冰柜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车用聚氨酯泡沫材料气味来源,综合概述了当前车用聚氨酯泡沫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气味控制技术方面研究进展。首先以聚氨酯泡沫材料两大原料即聚醚多元醇及异氰酸酯为对象,从低气味聚醚多元醇的开发和异氰酸酯单体替代等方面介绍了降低聚氨酯泡沫VOC及气味的方法;其次从生产聚氨酯泡沫的各种助剂,包括催化剂、硅酮表面活性剂、脱模剂和除醛剂等方面详细总结了聚氨酯泡沫VOC含量及气味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自建方法评价了采用万华Wanol F3135、东大EP-330NY和可利亚FA-703这3种聚醚多元醇制备的3个高回弹聚氨酯泡沫塑料样品中的三醛(甲醛,乙醛,丙烯醛)含量,并进一步根据通用汽车全球标准GMW15635的方法,考察了3款醛类抑制剂FM-208、DJ-208、AS-88对泡沫中三醛物质含量的抑制作用,研究了在密闭条件下醛类抑制剂AS-88的使用时效性。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和生产实际情况,选用聚醚多元醇Wanol F3135,添加1份(以多元醇质量为100份计)醛类抑制剂AS-88,可以得到三醛物质含量极低的高回弹聚氨酯泡沫塑料样品。在密闭条件下,该款醛类抑制剂可以持续较长时间发挥除醛效果。根据研究结果开发出了具有较低醛含量的组合聚醚产品。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了磷腈类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在聚醚多元醇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介绍了该类催化剂的脱除与回收方法。采用承载的磷腈催化剂不仅可简化聚醚的后处理工艺,而且还能有效地降低其生产成本。此外,还介绍了用磷腈类催化剂生产的聚醚多元醇在聚氨酯泡沫制备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三环化合物含量组成的聚合MDI分别与CFC-11型组合聚醚和环戊烷(CP)型组合聚醚混合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发泡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随着聚合MDI中三环化合物含量的增加,聚合MDI发泡的高度指数升高、密度分布系数下降,改善了聚合MDI的发泡流动性;但泡沫的脱模变形量加大,后熟化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8.
煤矿井下用聚氨酯密闭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煤矿井下用聚氨酯泡沫密闭材料的化学组成、性能和反应原理,探讨了催化剂、发泡剂、阻燃剂和贮存稳定剂等因素对组合聚醚及其聚氨酯密闭材料的性能影响,并在煤矿井下进行了封闭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聚氨酯泡沫材料应用于煤矿井下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和阻燃性,且组合聚醚贮存稳定性优良。该研究结果为聚氨酯作为密闭材料在煤矿井下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低含氢硅油、α-烯丙基聚醚等为原料,经烷基封端、硅氢加成等反应制备了封端型聚醚改性聚硅氧烷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讨论了温度、催化剂以及聚醚结构等对封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制备的缓释性复合碱为催化剂的一步法封端工艺,在反应温度25~65℃条件下,α-烯丙基聚醚的烷基封端率可达85%以上。封端型聚醚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可用于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高回弹和软质聚氨酯泡沫的泡沫稳定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法、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法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测试方法,对合成的聚醚聚氨酯胶黏剂的老化降解现象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聚醚聚氨酯胶黏剂抗老化降解性能略差,在70℃高温老化后,其初始分解温度下降了11℃;通过分子质量及分子质量分布测试统计进一步证明其高温抗老化降解性能较差。老化降解试验后,聚醚聚氨酯胶黏剂的拉伸强度下降了11.7%,断裂伸长率降低10.8%,表明老化降解对其力学性能及其使用性能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三羟基聚醚多元醇、水、催化剂三乙醇胺、辛酸亚锡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等原料制备水发泡脂肪族软质聚氨酯泡沫,探讨生成软质聚氨酯泡沫时化学键的变化及发泡剂中水含量对脂肪族软质聚氨酯泡沫孔径分布和熔融、分解性能的影响。当异氰酸酯指数在1.0左右,发泡剂水的含量为1.0 g时,脂肪族软质聚氨酯泡沫80%的孔径分布在0.5 mm以下,且平均孔径大小为0.41 mm。软质聚氨酯泡沫的熔融温度达到98℃,并且软质聚氨酯泡沫在250℃开始发生分解,发泡剂水用量的变化会影响泡沫材料刚性链段分解而不影响柔性链段的分解,发泡剂水用量增加,软质聚氨酯泡沫的总体热稳定性能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以慢回弹聚醚、普通聚醚、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开孔剂,异氰酸酯等为原料,制备慢回弹聚氨酯聚醚组合料及慢回弹聚氨酯软泡,并检测其性能.结果表明,水用量在2份,L598催化剂在4.5份,模具温度在45℃,异氰酸酯指数在75时,慢回弹聚氨酯软泡具有较好的发泡工艺及泡孔结构,密度与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陈金彪  安平  孙文佳 《塑料助剂》2020,(1):40-42,60
不同聚醚由于其下游应用需求不同,对抗氧剂的需求也不同。普通软泡聚醚在发泡应用时由于发泡配方中含水量高,发泡温度比较高,泡沫的烧芯问题是抗氧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U-pack B7033可以满足应用需求;对于高回弹聚醚,由于其主要应用是汽车领域,除了考虑泡沫的抗烧芯性能外,还要考虑添加的抗氧剂对聚醚及聚氨酯泡沫的醛酮含量以及VOC的影响,U-pack B7170可以满足应用要求;CASE聚醚用抗氧剂除了要考虑聚醚的储存稳定性外,还要考虑下游制备聚氨酯预聚体时的颜色稳定性,U-pack B7522可以满足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醚多元醇、多异氰酸酯、泡沫稳定剂、液态阻燃剂、催化剂和水制备了全水发泡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研究了水用量、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及阻燃剂对聚氨酯硬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用量影响聚氨酯硬泡的泡沫密度、压缩强度、尺寸稳定性、吸水率等性能;不同催化剂复配影响聚氨酯硬泡的泡孔结构;泡沫稳定剂影响泡孔均匀性和聚氨酯硬泡的导热性能;磷酸三乙酯(TEP)对硬泡阻燃性能的影响优于磷酸三氯丙酯(TCPP)和阻燃聚醚多元醇(F-7190)。随TEP用量的增加,聚氨酯硬泡的氧指数增大,压缩强度降低;随F-7190用量增加,聚氨酯硬泡的氧指数略有增大,压缩强度先增大后变小。  相似文献   

15.
着重研究了低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的高活性聚醚多元醇JQN-330NG合成中,精制工艺的确定以及抗氧剂的添加方式及添加量。采用优化工艺合成的聚醚多元醇JQN-330NG几乎无气味,醛含量低,并且其制备的高回弹聚氨酯泡沫气味等级和VOC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6.
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含活泼氢的起始剂与氧化烯烃开环聚合反应。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制得分子量500-1000的聚醚多元醇,并与泡沫稳定剂、催化剂等助剂复配成组合聚醚。组合聚醚再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硬质聚氨酯泡沫。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步法制备了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通过改变原料组分中聚醚的组成、异氰酸酯指数、阻燃剂用量、水的用量、交联剂的种类,分别考察了其对双组份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聚醚羟值黏度对制品性能起关键作用,化学发泡剂水的添加量需要严格控制,提高液态添加型阻燃剂含量能够提高制品氧指数,但同时会降低制品力学性能,三乙醇胺作为交联剂制品综合性能好。制备得到了最佳的组合配方,制备出了硬度大、尺寸稳定性好、性能优异的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完全可以应用在保温工程的施工作业中。  相似文献   

18.
建筑复合板材用阻燃组合聚醚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通过对聚醚多元醇、阻燃剂及催化剂等的选择试验,开发了建筑复合板材用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它满足了复合板材对短脱模时间、高阻燃性及高泡沫强度的要求。该阻燃组合聚醚的发泡性能及泡沫产品的性能与进口的同类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工》2022,(8):2012-2015
采用一步法制备了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通过改变原料组分中聚醚的组成、异氰酸酯指数、阻燃剂用量、水的用量、交联剂的种类,分别考察了其对双组份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聚醚羟值黏度对制品性能起关键作用,化学发泡剂水的添加量需要严格控制,提高液态添加型阻燃剂含量能够提高制品氧指数,但同时会降低制品力学性能,三乙醇胺作为交联剂制品综合性能好。制备得到了最佳的组合配方,制备出了硬度大、尺寸稳定性好、性能优异的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完全可以应用在保温工程的施工作业中。  相似文献   

20.
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含活泼氢的起始剂与氧化烯烃开环聚合反应。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制得分子量500-1000的聚醚多元醇,并与泡沫稳定剂、催化剂等助剂复配成组合聚醚。组合聚醚再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硬质聚氨酯泡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