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基于脱钩理论,建立我国建筑业经济增长、能源消耗、碳排放之间的脱钩模型,揭示2001年~2012年建筑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明确其节能减排形势。从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大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规模、推广绿色建筑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
在测算四川省1998-2016年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Tapio脱钩模型探究四川省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之间的脱钩效应。结果发现:在1998-2016年间,四川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缓慢上升-缓慢下降-逐渐平稳"的态势;而农业经济一直稳步增加,农业碳排放强度逐年减低。农业物资投入与农地利用和牲畜养殖是四川省两大农业碳源,具体分析,翻耕、化肥、牛和猪对农业碳排放贡献最大。1999-2016年四川省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主要表现为强脱钩、弱脱钩和扩张连接,但2006年后主要为强脱钩。根据结论,提出四川省农业碳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6)
针对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低碳经济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目前,对于是否建设低碳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争议主要表现为如何分配减排责任,其核心在于降低碳排放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气候变暖、能源枯竭等压力之下,降低碳排放是必然选择,而解决这一矛盾最妥善的办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增长低碳化。  相似文献   

4.
5.
《Planning》2015,(1)
通过对1995—2012年黑龙江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黑龙江省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吉林省和辽宁省不同,为"N型",但受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暂时不能判断2012年黑龙江省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是否已经达到最高点。为此,黑龙江省在未来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优先发展能源消费量低、产业阶段值高的产业,并加强传统支柱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9日上午,第二届(博鳌)中国居家论坛召开。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秘书长房箴先生在论坛上就建筑装饰行业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行业当前运行状态、结构、市场管理等问题,提出了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为弥补特色小城镇区域经济贡献研究不足的现况,以我国首批特色小城镇为对象,基于2013-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或工业企业单位数量,利用SPSS和GIS分析国家战略介入前的特色小城镇对近地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时空演化特征。发现:国家战略介入前的特色小城镇整体年平均贡献率持续低位;低贡献小城镇占比过半而高贡献小城镇稀缺显著,二者年平均贡献率两极分化;4年间“贡献率贫"数量极少而"贡献率返贫"比例较高;贡献率全国分布渐呈多组局域性梯度空间集聚;西北、中南贡献率重心向内陆收拢,华北贡献率重心外移、分布趋散,西北贡献率格局紧凑化;低贡献特色小城镇的全国多中心格局渐现。建议:鼓励东北、西北、西南扶持政策填补;持续坚定完善全国均衡布局;开展地理分区内区域经济贡献格局评估;同步加大对贡献率局域峰值地带政策倾斜和对低贡献率峰值地带政策投入;大幅提高现有政策投放力度。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8)
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经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成为工业农业并重、经济结构日渐完善的地区,其工业化发展历程值得深入观察。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阶段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变化,可以更加清楚的观察河南经济发展的特点,为其他地区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与中国建筑垃圾管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新的世界经济潮流,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筑垃圾的的管理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践领域之一.文中阐明了中国在建筑垃圾管理与循环经济内涵方面的距离,并给出了一些需加强或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建筑装饰行业是一个同国家经济发展与广大人民生活紧密相连的行业,针对当前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筑装饰行业有责任率先通过有针对性的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即调整企业结构,开展技术创新,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产业化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1.
考虑到建筑废弃物违法处置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基于多元协作治理机制,引入社会监督因素建立施工单位与监管部门建筑废弃物处置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不同社会监督水平对其行为策略的影响,并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社会监督不存在或水平较低时,系统不存在演化稳定策略;在监管部门缺少必要奖惩激励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治理失效的情况;社会监督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抑制违法填埋行为,减少监管部门监管成本;当社会监管达到较高水平时,举报曝光的概率大于违法处理废弃物节省成本与风险成本的比值,施工单位群体会自发趋向于合规处理策略。据此,从公众参与和废弃物处置成本角度出发提出建议,为建筑废弃物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再生骨料存在的界面过渡区弱、吸水率高以及微裂纹等问题,对再生骨料的回收工艺、性能强化方法以及再生混凝土的拌合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再生骨料生产时各阶段的回收流程,对比了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的性能差异。依照性能差异的来源,将性能强化方法分为附着砂浆去除和附着砂浆加固两类,并对各自强化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介绍了传统拌合工艺(NMA)和改进的拌合工艺(TSMAS、TSMASC),并阐述其工艺原理和差异性。结果表明:现阶段的回收工艺主要以破碎和筛洗为主,极易使再生骨料出现微裂纹,同时骨料表面黏附旧砂浆层; 在附着砂浆去除技术中,预浸泡法和自清洗法工艺简单、经济成本低,但强化效果一般; 机械研磨、加热研磨强化效果有所提升,但能耗较大; 酸处理与热化学处理强化效果好,但需对酸浓度进行严格把控,同时污染严重; 在附着砂浆加固技术中,火山灰浆液浸泡工艺简单、材料易得,但会降低其施工和易性; 聚合物乳液浸泡可以改善施工和易性,但工艺设备复杂,难以推广; 微生物矿化和碳酸化作用能够有效填充附着砂浆的微裂纹和孔隙,应用前景巨大,但目前仍缺乏系统研究,存在不确定性; 裹覆水泥浆层需要耗费大量水泥,其强化效果和水泥浆流动性密切相关; 水玻璃溶液浸泡会降低耐久性,需对其浓度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及方法,构建用于评估建筑废弃物经济成本的评估模型,并以深圳市住宅建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动力学能合理地解决建筑废弃物的经济成本评估问题,为建设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经济成本信息。  相似文献   

14.
结合我国当前建筑业中建筑废料的产生与利用情况,基于将建筑废料利用价值最大化的思想,通过分析建筑废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并与人工鱼礁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对将建筑废料应用于人工鱼礁这种更高效益的利用方式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本文主要讨论从源头控制建筑垃圾的意义,并从减量化设计、施工现场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建筑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双向影响关系视角,以北京1994~2014年数据为样本,运用ADF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对二氧化硫、烟粉尘等污染物排放量和建筑业经济增长的长期演变关系进行检验,并构建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业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硫排放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显著,而烟粉尘排放量的增加则抑制建筑业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建筑垃圾处理 PPP 模式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的主要趋势。PPP 项目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在全生命周期过程 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基于建筑垃圾 PPP 项目全生命视角,构建建筑垃圾处理 PPP 项目风险评价体系,以 227 份问卷 调查数据分析为基础,利用应用管理熵理论和 Brusselator 模型,对建筑垃圾 PPP 项目风险系统稳定性耗散性能进行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垃圾 PPP 项目风险系统处于耗散结构状态。要防范 PPP 项目系统风险非耗散性,未来应从鼓励技术创 新,加强灾害预防,提供政策扶持,加强项目管理等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18.
关系治理能够有效促进建设项目绩效提升,但既有研究缺乏对组织间关系治理与项目绩效机制边界条件的探讨.在建设项目背景下,以知识共享为中介变量,项目经理领导力作为调节变量引入关系治理机制,利用文献综述做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之上构建具有调节机制的中介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关系治理正向影响建设项目绩效;知识共享在关系治理对建设项目绩效...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性能,首先通过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确定了粒径为0~30 mm、建筑垃圾与灰土比例为72:28的建筑垃圾灰土挤密桩填料。然后完成了4组不同距径比的试桩应用试验,得到了不同距径比下的桩间土湿陷系数、桩间土挤密系数、桩间土静力触探曲线、复合地基荷载-沉降曲线等应用性能参数及特点。结果表明:桩间距越大,桩间土湿陷性系数越小; 距径比越小,桩间土挤密系数越大,桩间土的比贯入阻力越大; 在试验路段采用距径比2.25的建筑垃圾灰土挤密桩方案时,桩身容许承载力为175 kPa,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60 kPa,挤密效果良好; 成桩7 d浸水试验后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桩身承载力平均下降14.3%,但仍满足桩设计要求; 研究结果验证了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可行性,为工程应用提供性能参数参考,可进一步扩大建筑垃圾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