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拌沥青混合料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文章介绍了温拌的沥青技术在各种场合和环境中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拌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环保节能型的新材料,它具有与相应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一致甚至更优的路用性能,但却能在更低的温度下拌和及压实,从而降低了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烟尘等废弃物的排放。论文从降低沥青胶结料的粘度的技术途径出发,对基于Sasobit改性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了Sasobit改性沥青的常规性能及流变性能,以达到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温拌沥青混合料延长路面施工时效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依托天定高速沥青路面工程,实测施工过程中路面内部和表面温度,并将沥青混合料降温速率软件PAVECOOL的计算温度与实测温度进行对比,验证其适用性.根据天水与定西11月和12月中的环境温度特点,利用PAVECOOL计算出热拌及温拌不同摊铺温度下能够施工的最低环境温度.结果表明:沥青路面降温计算软件PAVECOOL可以预测沥青混合料施工中不同时刻的温度;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施工温度可以降至0℃以下.  相似文献   

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中温度场的时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表面层摊铺施工为背景,实测了热拌和温拌沥青路面摊铺过程中路面周围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温度情况,对比了热拌与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时沥青路面周围温度场的时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初压温度相同时,温拌沥青混合料和热拌沥青混合料表面温度场的分布特征非常相似;碾压过程中,沥青混合料内部及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呈较为明显的二次型分布;温拌沥青混合料内部降温速率明显小于热拌沥青混合料内部降温速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不同RAP (旧沥青混合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变形性能,通过室内试验对SBS改性沥青及4种不同RAP掺量温拌再生改性沥青进行基本性能及不同温度下黏度试验,从活化能角度揭示温拌再生改性机理,并且通过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对不同RAP沥青混合料抗变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拌再生改性沥青的活化能较高;温拌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优于热拌沥青混合料,RAP建议掺量为40%,再生剂A及B建议掺量分别为沥青质量5%及旧沥青质量4%.  相似文献   

6.
KSH系列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添加不同温拌机理的KSH系列温拌剂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其在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等方面与相同级配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差异,发现即使温拌沥青混合料60℃马歇尔稳定度达不到8kN,其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动稳定度、低温弯曲破坏应变等亦可达到甚至超过同条件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相应指标,说明在使用基质沥青时要求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达到8kN是不合理的,添加KSH系列温拌剂的混合料可以满足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7.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于Evotherm添加剂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在旧料掺量为0、30%、40%、50%时空隙率、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的变化,并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混合料空隙率随着旧料掺量增加而增大,残留稳定度及冻融劈裂强度比随着旧料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及冻融劈裂强度比略高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旧料筛分、破碎、分档工艺有利于提高温拌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及冻融劈裂强度比。  相似文献   

8.
郑杰 《商品与质量》2022,(23):109-111
随着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运行时间的增长,路面难免会形成裂缝、坑槽、车辙等质量病害,不仅影响高速公路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度,也会一定程度上缩短高速公路的使用年限,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养护处治措施,切实改善高速公路的路用性能.文章首先简要论述了温拌超薄磨耗层技术特点,然后以实际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为例,从混合料设计、原路面处治、混合料...  相似文献   

9.
秦泉 《商品与质量》2022,(33):52-54
在公路养护施工中,需要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养护措施.在对沥青路面的材料进行选择时,要考虑到经济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要注意到节能环保的问题;在对混合料的拌合过程中,也要保证温度的均匀性,避免出现高温现象,降低热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结合天定高速沥青路面工程,量测了施工中热拌沥青混合料和温拌沥青混合料内部及表面的温度,探讨了两种沥青混合料施工中不同时刻的温度变化差异,并根据灰色理论建立了热拌和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中温度变化的GM(1,1)模型。结果表明:热拌沥青混合料与温拌沥青混合料表面温度变化差异不大;初压过后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内部温度明显大于热拌沥青混合料各个时刻的内部温度;建立的施工中热拌与温拌混合料内部及表面温度变化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可以预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变化,对温拌沥青混合料有效施工时间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速交通对沥青路面结构工程技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因高速交通的要求,路面结构使用性能的概念已经发展为包括结构性使用性能与功能性使用性能两大部分。对路面不仅要求强度与稳定性,而且要求平整、抗滑、抗车辙、抗裂与防止噪音。深层次的功能要求冲击着原有的路面结构理论。本文根据人-车-路-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分析,就极限标准、长期使用性能、路面结构组合、路面材料组成设计、振辗工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车辙是高温地区沥青路面主要的病害之一,为分析温度对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影响,选取半刚性基层、冷再生基层及柔性基层3类典型的沥青路面结构,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以应力、应变及车辙预估值来表征不同结构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结构剪应力、剪应变峰值出现在距路表6~7cm处,压应变峰值在距路表6~7cm处,且应力应变峰值出现位置基本上不随温度变化;随着温度的增加,应变的增长较应力更为明显;在高温条件下,与半刚性基层和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相比,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具有更好的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13.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许多高速公路路面已经进入全面维修期,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是一种主要养护方法.通过对沥青路面再生原理及其应用现状的分析和观察,认为沥青路面再生利用不仅具有理论依据,在工程上具有多种工艺方法,而且实施后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薄层罩面技术与微表处、热再生和铣刨摊铺等相比,具有工艺简单、利于施工、工程造价较低、施工环境污染小等优点.结合薄层罩面技术在连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处理施工中的应用,从原材料选择、矿料级配要求、混合料拌合以及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抗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公路沥青路面防滑研究和实践,讨论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因素;根据沥青路面抗滑应具备的条件,分析提高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途径,提出沥青路面抗滑表层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6.
几种高寒地区道面预养护性材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青藏高原紫外线辐射强度高、温差大的特点,研究出一种抗光氧老化性能优良的雾封层道面养护材料。首先,比选了现有预养护材料耐光氧老化性能,其次研究了光固化剂种类及掺量对抗光氧老化性能的影响,最终优选出了一种光固化材料,并对其对抗紫外破坏能力进行了测试分析。微观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剂的加入,显著扼制了羰基的生成,使其具备较强的抵抗热氧和紫外线老化的能力,适合我国西部高原强紫外线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17.
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旧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研究现状。通过沥青再生机理的分析,为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可行性和再生思路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此为基础,进而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沥青路面再生工程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旧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再生沥青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施工工艺。通过介绍不同施工工艺的特点和应用实例,为沥青路面再生工程施工工艺的合理选择提供了有利参考,期望对我国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武汉长江隧道工程为依托,建立了隧道匝道明挖段沥青复合路面结构二维热分析几何模型,分析了在持续高、低温情况下复合路面结构的温度场分布及温度应力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持续高低温天气条件下沥青复合路面温度逐渐累积,沥青复合材料的应力松弛性难以发挥,路面结构应变能降低,应力急剧增加,沥青下面层最大温度应力可达3 MPa;要求重视隧道沥青复合路面结构设计,并相应提高沥青下面层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抗开裂性能。  相似文献   

19.
Fume suppression mechanisms and the effect of expanded graphite on the performance of asphalt were studied by applying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X-ray diffraction(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comprehensive thermal analysis(TG, DSC).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firm that asphalt which is mixed with expandable graphite will expand in the process of hot mix, and the expanded graphite layer will swell by the light component in the asphalt. The light component in the asphalt and PAHs adsorption on expanded graphite surface or part of the plug in the expanded graphite layer between plates made nucleation crystallization growth. And the Van der Waals force and the bonding of the lattice can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asphalt fume release. Meanwhile, the expanding agent with oxidative can spread into the asphalt, leading to asphalt oxygenated and plastic abate, while the ductility decreases. Expanded graphite, SBS modifier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plasticizers are used to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According to asphalt fume release experiment, normal test of asphalt performance, Brookfield viscosity test, RTFOT test and asphalt mixture tests(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low temperature stability, water stability), it has been proven that the modified asphalt's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matrix asphalt and equivalent to that of SBS modified asphalt. Furthermore, it has good fume suppression effect.  相似文献   

20.
浅析沥青路面温缩裂缝形成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收缩裂缝形成的力学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温缩裂缝发育规律及沥青混合料低温开裂性能,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