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史文化名村的非整体性问题切入,反思当前名村保护方法的不足,提出从"建筑遗产"到"聚落遗产"、从"实体空间"到"逻辑空间"的认识转变,并将逻辑空间作为应对非整体性问题的"整体逻辑",于民居院落、肌理组织、村落结构3个空间层面探讨具体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整体保护提供参考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甘肃省"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的庆阳市正宁县永和镇罗川村为例,从罗川传统村落的民俗文化和历史遗产的空间载体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传统村落民俗文化与空间载体整体化保护现存的困境,思考民俗文化与空间载体整体化的生态构建。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传统街巷作为支撑村落形态"骨架",既是遗产的物质载体,又是一种文化空间.文章以太行山区平定州的上董寨村、宋家庄村、下马郡头村和西锁簧村四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分析、空间尺度量化等方法,对街巷的生成原因、平面形态、比例尺度、界面特征等进行分析,揭示了太行山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内在的地域性特征,以期有效传承与保护传统村落的原生性特色,使地域性空间特色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4.
孔惟洁  何依 《城市规划》2018,(1):101-106,111
"非典型名村"指那些没有列入"历史文化名村"或"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历史村落。在这类村落中,历史源头清晰,传统生活尚存,却没有成片的传统风貌民居和完整的历史空间结构,历史信息通常以零散化的形式隐含在现代机体中。这类村落的数量庞大、涉及面广,是延续传统文化生活的载体。作为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之外的"边缘性"群体,由于缺少相关的政策约束、资金投入和建设引导,随着快速城镇化带来乡村剧变,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残存在现代化的夹缝中,乡愁无处寄托。本文以宁波市东钱湖下水村为例,通过农耕环境的整体保护、历史节点的集成串联、院落单元的重点修复等选择性保护措施,针对乡村社会记忆和文化复兴,来探讨"非典型名村"的保护与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5.
以位于北京十三陵景区的长陵村和景陵村为例,剖析陵邑村落空间生长机理和发展脉络,揭示村落发展与遗产保护的现实困境,并提出陵邑村落的遗产活化与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
村落特色空间形态的塑造、保护与修补是当代乡村发展的重要议题,已有文献缺乏系统性的分析和解析框架,地域性研究有待补充。文章以浙江省宁波市雁村为例,首先采用"整体格局—巷弄肌理—到院落组合—建筑单体"的一套全尺度分析框架,识别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其次,理论解析指出,以雁村为代表的村落空间形态受到长时段的外部自然基因和中时段的内在文化基因的双重影响:区域地形地貌和局域山水格局是外部自然基因中的典型影响因素;山水文化思想、天人合一理念、宗族制度、村落精神是内在文化基因中的典型影响因素。试图丰富我国乡村空间研究维度,启发乡村特色空间形态保护与修补工作。  相似文献   

7.
韩国济州岛城邑民俗村落是留存至今的活态的自然与文化景观遗产,更是"乡土建筑遗产",构成了一种未经规划的可持续的空间布局形态.文章参考人类学方法,以客位方法为主线,结合本土主位观察法,形成研究概念.在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的目标下,城邑村的现状体现了作为遗产的空间本身,体现了建筑学视域中对此类型村落的继承、保护与理解.在挖掘相关联想与无形文化的同时,文章也探寻其对于当代语境下传统民居与聚落价值取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是在悠久农业文明中逐步形成的综合性遗产,其特定的生产方式孕育了极具地域风格的街巷空间,然而随着城市异质文明的介入,村落街巷空间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文章以浙江省安吉县鄣吴村为例,基于格式塔中"心力场"及"图底关系"理论,从街巷空间结构、尺度、构成元素三方面探索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内在特征,再结合完形论,尝试性地提出针对传统街巷空间保护与优化的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韩国济州岛城邑民俗村落是留存至今的活态的自然与文化景观遗产,更是"乡土建筑遗产",构成了一种未经规划的可持续的空间布局形态.文章参考人类学方法,以客位方法为主线,结合本土主位观察法,形成研究概念.在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的目标下,城邑村的现状体现了作为遗产的空间本身,体现了建筑学视域中对此类型村落的继承、保护与理解.在挖掘相关联想与无形文化的同时,文章也探寻其对于当代语境下传统民居与聚落价值取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风貌完整、民居建筑特征连续性强,与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街区有一定区别。本文回顾了我国聚落遗产保护中建筑分类保护方法的沿革,指出应该加强对传统村镇中单体价值一般、但对整体风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般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并以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与山东朱家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实践为例,提出具体的保护策略,以实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整体风貌的传承及乡土建筑的延续。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传统村落活化并且展示新作为,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成为遗产保护的重要趋势。本文以五台山佛光寺和闫家寨村为例,从村落风貌与历史建筑的协调、适应,传统村落发展对旅游体验的提升,基于古建筑旅游的乡村振兴等方面探索传统村落与建筑遗产整体保护与开发的具体实施方案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面临着种种问题,比如人口结构失衡、流失严重、经济发展缓慢、物质空间衰败等问题。如何将传统村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是近年来村庄规划研究普遍关注的议题。该文以河南历史文化名村方顶村为例,通过村落历史脉络梳理和特质属性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保护规划模式和社会发展策略,以期为传统村落的有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古村古镇的保护规划日益受到关注,赣中地区传统村落虽然数量较多,保存也较为完整,但系统性地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进行梳理和整理的较少。该文以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1)的渼陂村为例,在进行大量现场调研、测绘及相关资料整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沿革、空间现状及空间行为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其空间特质,希望对赣中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在传统村落保护中遇到的问题,以邯郸市传统村落金村为例,提出传统文化中四个维度的保护策略,达到生态文明建设与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宋绍杭  张扬  徐鑫 《规划师》2011,27(5):32-36
浙江省青街畲族自治乡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采用建筑与空间系统、功能的适应性分析路径,建立了满足原住民与其他人群空间需求的多元功能目标系统,即浙南畲乡生活村落、水绕山环风景村落、民风淳朴人文村落和传统风貌旅游村落;通过有机更新,保护、延续了传统风貌和景观空间,突出了村落的人文特色;增强了公共空间活力;保护和改善了传统风貌和...  相似文献   

16.
陈果  张霁 《四川建筑》2015,(3):43-45
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也刺激着许多传统村落格局的解体和重建。村落公共空间是当地人公共生活的舞台,是村落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集中体现的场所。随着传统历史村落的没落,村落公共空间逐步萧条。公共空间作为传统村落的触媒机制,其发展规划是村落保护规划工作的核心内容。文章以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安镇村的保护发展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公共空间的振兴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宁波市走马塘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基础上,针对当前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呈表象化、单体化问题,引入乡村社会学理论,从宗族结构入手,厘清家族脉络与聚落空间的耦合关系,揭示传统村落的空间构成及演化逻辑,探索传统村落空间肌理的社会意义和整体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作为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根基所在。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中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建设方式愈加普遍,传统村落的乡土风貌受到严重破坏,村落数量也急剧减少,历史文脉被切断。此外,落后的生活条件难以满足村民现代社会的生活需求,大量的人口外迁使传统村落失去了活力。文章针对当前保护困境,立足于在地文化经济、空间、情感及社会四种属性的现状解读,从文旅融合发展、人居环境改善、文化认知提升及传承主体培育四方面入手,提出基于在地文化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方法,以此实现经济振兴、人居环境改善与乡土文化复兴,从而助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再结合鄣吴村规划实践探析保护方法的实施路径与效应,以期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思路与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了东西方文化遗产不同的产生和延续方式。然而长期以来,作为东方文化体系的重要代表,中国村落遗产的评价与保护却缺乏从自身特点出发的考量,更多地遵从西方主流价值观影响下的遗产保护理念。从历史文化名村到最新的"传统村落"等各类村落遗产的评价标准,基本上是西方"物质真实"理念下的产物,而对居民社会组织、传统工艺技术、组织施工方式、日常生活需求等活态文化的重视不够。对比亚洲"文化真实"语境下的遗产保护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中国村落遗产的评价标准有必要在非物质文化、文化活态性、技术标准的传统性及面向未来的过程性4个方面进行补充和扩展。  相似文献   

20.
快速推进的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作为我国农耕文明最宝贵遗产的传统村落正面临迅速衰亡的窘境,如何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成为我国城乡建设的当务之急。本研究以三亚市唯一入选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崖城镇保平村为例,从村落生态系统的景观现状分析入手,结合生态恢复学理论,运用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方法,提出自然格局、自然过程、自然界面等不同层次的规划设计方案,以期为保平村乃至我国传统村落的生态系统恢复与维育提供科学思路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