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其包含着深刻的文化主题和人文意境。本文通过对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及其声境的研究,挖掘古代地方自然声景与人造声景的营造方式,并对声景的产生因素及其资源的稀缺性、瞬时性;声场的多重性和复合性;"声"与"景"的结合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阐释了声景的天籁、地籁、人籁三个层次意境。该研究不仅可以让今人学习古人声景观营造经验以及声境的文化提升方法,同时对于今天地方声景观的保护和再创造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其包含着深刻的文化主题和人文意境。本文通过对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及其声境的研究,挖掘古代地方自然声景与人造声景的营造方式,并对声景的产生因素及其资源的稀缺性、瞬时性;声场的多重性和复合性;“声”与“景”的结合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阐释了声景的天籁、地籁、人籁三个层次意境。该研究不仅可以让今人学习古人声景观营造经验以及声境的文化提升方法,同时对于今天地方声景观的保护和再创造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笛韵风声     
《Planning》2014,(20)
<正>"天人合一""物我同化"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人的人生理想。以我之心观物,则无论是山川、草木、虫鱼、鸟兽,都是充满感情的、人格化的自然。情动于中,发而为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故而天风寥寥,笛韵悠悠,听笛听风,不过听心,地籁人籁,悉归天籁。  相似文献   

4.
曹林娣 《园林》2002,(7):8-9
"返朴归真"的审美境界 对中华民族审美观影响最大的是老庄"道法自然"的哲学美学原则,崇尚自然、含蓄、冲淡、质朴,崇尚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排斥镂金错彩的富丽美.老子教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即素朴是最美的,破坏了素朴,人为的雕饰是不美的.《庄子>主张"法天贵真",赞美"天籁",说"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5)
"道可道,非常道",美无法言说,庄子否定世俗之美,主张以直觉的观照和精诚的感悟体会美的本然状态。庄子之"美"是一种自然之美、至真之美,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其造就了中国绘画发展史中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庄子的美学思想实质上回答了一个基础问题——"什么是美"。该文试图对庄子的美学思想进行反思,庄子美学对于绘画艺术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景观营造中的声音因素历来是景观建造者.设计者们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对中国古典园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声景理念和造景实例以及现代Soundscape(声景)理论做了初步介绍。对声景理论在景观设计中运用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古典园林声景理念对开展现代声景设计的积极意义以殛现代声景品赏意识的培育和引导三个方面进行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7.
"建筑意"这一思想最早由建筑师林徽因提出,既富有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特质,又融合西方经典现代建筑理论,其价值历久弥新.文章针对当前城市建设同质化的困境,重拾"建筑意"理念,从建筑"形""意""境"三个层面分析了延续传统建筑文化的路径,对创造东方美学的都市图像、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造师》2008,(4)
道家学派的两位主要创始人——老聃(老子)与庄周(庄子)以及反映他们主要思想的《老子》、《庄子》是研究道家美学思想最重要的资料。其中,《老子》的"大音希声"及《庄子》的"至乐无乐"、"法天贵真"等论述又都内含着深刻的富有哲理性的音乐美学思想,而且《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建立在《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基础之上,对《老子》既有一定的发展又有一定的改造与补充。《庄子》与《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园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儒、道、佛思想体系交融渗透其中,恰似“三教合一”的传统文人思想的物化.人们可以从园林的组成元素中感受到这些无形的思想理念.声景的构成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有自然的风声、雨声、水声及虫鸟之声,更有古琴之韵与戏曲之境.由此构成的园林声景,与古典园林的环境浑然一体,构成了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的绝妙交响曲.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9)
庄子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庄子关于人生观、宇宙观、艺术观的论述,以及对审美问题的深入探讨,对我们当下进行审美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从造型艺术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对"庖丁解牛"和"梓庆削木为鐻"两篇故事的分析,对庄子美学思想进行基本梳理,以期从中找出庄子美学思想对造型艺术创作的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味,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日常娱乐、健身、休闲的高品质公共空间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桃江工人文化宫设计为例,在建筑和空间场地的设计过程中融入"城市‘丛林’中的山水意象"和"‘行’‘观’‘游’"两大建筑理念,以达到融合环境,激活生态,焕发生机,传承文化的目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生活以及运动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2.
沈洁 《风景园林》2017,24(9):91-98
通过对西方美学发展史的研究,系统地梳理了西方园林美学演进的历程,主要包括4个阶段:"西方规则式园林与美学‘形式’之滥觞","理想化的自然: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产生与发展","美与艺术的分野:反叛背景下‘抽象’的风景园林"以及"当代风景园林美学范式的转向:环境科学影响下的风景园林"。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人对于"自然"观念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如何步步深入、取得实效?以笔者之见,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紧密联系本单位及党员干部的工作实际、思想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敢于较真碰硬,这样的教育才不会走过场。素有装饰行业"常青树"之称的浙江中南集团党委,在这次党员主题教育活动中把"以‘匠心’成就‘初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8)
<正>投身自然怀抱,聆听天籁之音,品味大自然的脉动。这种境界,曾令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以自然为美,这样的意识深深地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肉之中。追根溯源,此类自然审美观主要源于庄子,庄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道法自然。庄子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按着自己自由的天性去生长、发育和运动的,这些都是无意识、无目的的,但是又都自然地符合一定的目的性。他在作品《大宗师》里认为"天之所为""人  相似文献   

15.
季睿  林守伟  李胜  吴会 《中国园林》2022,38(5):139-144
西湖风景区水乐洞作为南宋临安众多山洞之首,从古至今因声景而闻名。基于文献古籍阅读,梳理出水乐洞历史变迁的过程及特点;探究其在不同身份(寺观园林、公共园林、私家园林)的背景下,以“洗心”“洗耳”闻名的水乐洞如何从名地发展到名胜之地;研究佛教思想、文人骚客、诗词歌赋及西湖历史发展与水乐声景变迁的多重关系,为水乐洞现状声景保护和修复、杭州西湖声景遗产的价值认知与宣传提供基础依据,同时为中国古典园林声景保护和修复、现代园林声景营造提供思路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王士立 《现代装饰》2015,(1):139-140
庄子提出的"以物为量"、"以天合天"等哲学思想对现代海报设计思想与设计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中国海报设计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庄子思想出发对现代海报设计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海报设计的三个层次的价值取向,即形与色的价值;保持自然物性之审美价值;精神价值与文化价值。老庄哲学以"道"为核心,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将老子的精神发展到高峰形成道家正统的是庄子。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7.
严敏 《风景园林》2020,27(7):121-127
《环翠堂园景图》是一幅明代徽州长卷版画,清晰刻画出一座私家园林—坐隐园的全貌。以该版画为研究对象,以声景为研究视角,探寻传统园林绘画中的园林声景营造价值。通过画面观察结合诗文资料补充,提炼画卷中园林声景的声音要素,分析画卷中的坐隐园声景类型,总结画卷中传统园林"声色"风景营造在选址、时间维度、声景联想等方面的特征。研究得出:从传统园林绘画中可有效地提炼声景的构成要素,有助于深入理解传统园林的声景营造思想与特征,表明园林绘画在声景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36):277-278
"中和之美"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作为古代儒家美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中和之美"不仅贯穿了儒家美学的始终,在道家美学和佛家美学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孔子的"中和之美"发源于"中庸"思想,并始终同儒家伦理道德相互交织,表现为"文质彬彬""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尽善尽美",并在各个时期发展出许多新兴理念和观点,这对我国哲学、美学发展以及文学创作都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东方道家"大道至简"的哲学思想以及西方现代主义诞生的"少即是多"的设计哲学,提出"简意美学"设计理念,并从形式、色彩、材质、细节、态度五个方面梳理总结东西方文化背景融合下"简意美学"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得出"简意美学"设计理念对于时代需求、艺术审美、人本精神层面产生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5)
在老子和庄子对自然法则的哲学式认识和儒家学说的影响下,中国的美学渐渐发展出一种"尚自然"的美学思想,把"美在自然"作为一种最高的艺术创作与审美标准尺度和原则。中国传统所追求的和谐,是天地万物循自然之道所体现的和谐,以美学的观点去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是我们研究自然之美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