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多元化,审美意识的提高让人们对居住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越来越多的移动性建筑和可变性住宅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人们对建筑和室内空间的认识不再是静止的、凝固的,而是可变的、移动的。本文从箱式住宅移动性设计延伸到住宅室内空间的可变性研究,以此来分析未来住宅室内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建筑工程的可变需求,剖析建筑空间可变性和适应性的重要作用,研究实现建筑空间可变的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为实现建筑空间可变性和适应性的相关建造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濮阳焯 《门窗》2013,(7):308+3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住宅建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居住空间层次的设计是居住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建筑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对记住建筑的空间层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各国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和形式名目繁多。但从它们发展的历史和道路来看,由小开间走向大开间几乎是共同的趋势。这表明大空间住宅在满足人们居住水平的提高和不断发展的工业化建造方法方面确有其明显的优越性。近来我国对大空间住宅也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历次住宅设计竞赛中也出  相似文献   

5.
虽然建造符合成本效益的多层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不同,前正在德语国家开发项目中推行。康斯坦茨湖边的独栋G住宅是一值,而且更为重视住宅的体验价值。这些可变的居住空间没有明确通过对自身居住环境的积极设计,让使用者营造自己的住宅。  相似文献   

6.
汪靖  邓广 《建筑与环境》2013,(5):98-101
“生活方式决定建筑的功能要求”——SOHO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的出现.致使住宅空间开始了新的变化。建筑空间在形态、结构、观念层面不再只是单纯的居住,空间界定的虚化,私人空间的公共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居住建筑智能化等使得住宅已经开始承载更多的职能。针对当下建筑住宅的主流90m2中小户型的套型结构进行研究,创设新的套型,来适应信息网络时代人们多样化的生活模式和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建筑最早是为人类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发展至今,住宅类建筑已经有了清晰的功能需要,同时设计师也在思考如何营造一个更为宜人的居住空间。日本的住宅是人们对居住空间探索的前沿重地。从功能到形式,他们的住宅设计一直在突破,将住宅这个命题进行更多元的尝试与创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的山地居住形态为例浅析山地住宅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皓 《山西建筑》2009,35(34):4-5
阐述了建设山地城市和山地住宅的意义,以重庆的山地居住形态为例,分析了传统居住空间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进行了居住空间的研究,探讨了山地住宅空间的概念性设计,指出在强调建筑个性的同时也应重视群体的秩序是建设山地城市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创建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住宅 也在向精细化、节约化迈进。集约的住宅户 内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节约社会资源,在 建筑层面上为社会弱势群体缓解住房困难 的问题。在对极限住居及空间集约模式的设 计研究中,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极小住宅案例的 追溯,在设计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优化设计出 “7m2”多适应性微型住宅,并进一步探索了 极限住居内部空间设计的基本策略及处理手 法。在保证人的舒适性的前提下,从平面、垂 直空间及可变家具等方面进行设计,设计出满 足单人或多人的居住空间。“7m2”微型住宅 的建造验证了极小空间高效利用的可行性,户 内空间集约策略的研究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中定能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日益增长。这将会导致城市中人均占有的空间比例越来越少,使得本就严峻的住房问题更加棘手。为了缓解人口问题给城市带来的压力,笔者在本文中提出“居住微空间化”的解决办法。本文旨在研究微空间在住宅建筑中的现状、发展以及未来,对未来人均占有空间和住宅模式发展进行综合考虑,并认为居住的微空间化是未来住宅模式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1.
1 建筑师面对着住宅建设中静态建筑同动态世界的矛盾。矛盾的实质是建筑空间的固定不变难以适应功能需求的多变可变。居住生活存在着差异性和演进性,差异性决定着功能需求丰富多变的特点;演进性决定着功能能动可变的特点,两者是居住功能需求具有动态特征的根据。  相似文献   

12.
王一明 《工程质量》2007,(10):55-57
本文从中国传统建筑分析公共空间的作用,结合目前我国居住建筑的现状,以及现代社会对公共空间的要求,来分析住宅建筑内部公共空间利用的思路,并对室内公共空间的利用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能够吸引购房者的注意力,打出了买房增空间的口号,推出了可变空间的新名词。可变空间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住宅空间需求。为许多刚需和中小户型的家庭居住带来了方便。本文主要研究了住宅可变空间的概念和存在的意义以及可能出现问题及未来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国传统建筑分析公共空间的作用,结合目前我国居住建筑的现状,以及现代社会对公共空间的要求,来分析住宅建筑内部公共空间利用的思路,并对室内公共空间的利用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胡德志 《华中建筑》1993,11(3):48-49
住宅设计及住宅建筑经历了长时期的变化和发展,今天的城市住宅从低层至高层、超高层,从室内到室外环境,从空间的利用到外观上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建筑师在住宅设计上的发展。而住宅设计中如何最大限度的节约用地,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最大限度的改善居住环境,一直是建筑师探讨和研究的方向。城市住宅屋顶平面在长期的建筑设计中一直是抵抗自然因素的影响,起着保温、隔热、防水的作用。城市住宅屋顶平面如果从这一功能发展到作为人体活动功能使用,作为空中绿化功能改善环境,作为居住高标准套户布置,使城市住宅屋顶平面得到完全的利用,这将是建筑师二次设计的空间和平面。  相似文献   

16.
传统既可以促进建筑的发展。也可以阻碍建筑的进步。因此对传统的继承应有正确的态度。本文通过对传统“土掌房”的居住空间在单元式住宅中的运用的研究来探讨建筑空间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7.
1 生活方式与居住空间设计——功能的多样性与技术的可行性 灵活可变的居住空间,能提高居住建筑的使用效率,使其易于改造而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这对节约大量的基建能耗有着深远的意义。 可变住宅的设计主要是指体系设计,一般是以“户”为设计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当代中国传统的居住模式越来越多地被西方概念所取代,表现在居住形式的逐渐更替以及个性化居住理念的变化,、面对房地产市场中居住同质现象的加剧以及城市大建设高潮中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破坏,本土建筑师在不断探索、挖掘传统民居富有人文内涵的居住空间形态,使之适应当代居住生活模式。传统的生活习惯、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审美情趣价值观和民居空间特点等对当代住宅模式的延续和定型有着一定的影响.当前住宅从开始对传统民居的符号的引用,上升到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核心价值的体现.体现在对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的传承表达,突出了建筑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关注个人行为空间的设计。房地产业正刮起一股“中国风”,众多楼盘都力图营造这种具有中国传统意境。体现中式情结的住宅空间模式。本论文对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进行空间解读.并分析其对当代住宅空间的影响和启示以及具备在当代应用的可能性;通过结合当代住宅继承庭院式民居院落空间的可行途径.总结出具体的设计手法.为以后的住宅空间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征稿     
<正>1征稿范围:住宅技术住宅设计、养老住宅、被动节能房屋、成品住宅、工业化住宅、室内楼梯、集成吊顶、绿色住宅、整体卫浴间。行业热点:可持续居住与住宅产业化、城镇住宅建造、老年居住建筑、舒适家居等。经典案例:典型居住建筑的项目介绍(整体概述、项目亮点、主要应用技术,含项目图片),以及专家点评。居住设计:已建及在建住宅、公寓、别墅等居住建筑的设计方案解析(含设计师介绍)。住宅装修:住宅全装修介绍,如优化户型、设计理念、巧用空间、选用材料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丁建华  金虹  孟臻 《华中建筑》2010,28(8):94-97
该文通过对哈尔滨早期俄式独立式住宅进行大量的调研,结合哈尔滨市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异域文化特征,深入挖掘其住宅建筑的空间调节方法,继而引发绿色居住建筑的空间调节设计方法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