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光荣的法兰西传统为背景,讨论了从17世纪开始的希腊哥特理想的发展,由奥古斯特.佩雷设计的兰西圣母教堂正是古典理性主义与希腊哥特理想的集中体现,论证了工匠的实践理性在佩雷甚至是现代建筑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少森 《建筑与环境》2009,3(2):143-145
慕尼黑圣心教堂作为典型的德国当代建筑,对传统哥特教堂的空间结构、空间序列、空间界面以及光的运用进行了继承,并用当代的建筑语言进行了演绎,在简洁的形体下获得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教堂仪式空间。  相似文献   

4.
比利时圣母圣心会(C.I.C.M.),也称司各特修会,自1865年进入中国,在中国长城以北进行传教活动,时间长达90年之久(1865-1955)。1900年义和团运动结束之后,活动最为频繁,他们展开了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但是,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座教堂在中国内战(1947-1949)和文化大革命(1966-1976)中幸免于难。通过大量的档案收集和实地考察,将比利时传教士在华建造的教堂与他们的祖国——比利时的教堂进行比较,看传教士们如何弥补他们的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5.
阮劲梅 《现代装饰》2014,(2):113-114
正服饰是文明的标志之一,服饰特色体现着民族文化特色,反映着一个时期的时代背景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点,社会文化形态是影响服饰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令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的欧洲哥特风格超长尖头鞋为例,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流行的哥特建筑风格和严格的阶级等级制度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审美意识的源由。  相似文献   

6.
周鼎 《中华民居》2011,(12):63-67
北京是由不同历史文化蕴积而成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在恢宏壮观的东方风情的中式建筑中,还间或点缀着一些不同风格的西式建筑。随着基督教的传入,教堂建筑也在北京落成,使我们这个东方古都展现出更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景,也向人们昭示着北京这座古老城市兼收并蓄、包容一切的气魄与胸怀。作为教堂建筑之一的南堂,正在向来往的人们彰显自己的古老和悠久。  相似文献   

7.
周鼎  姜玲 《中华民居》2011,(12):68-71
西什库教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因地处北京城北,也称"北堂"。西城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西北部,全区东西宽5.5公里,南北长7.5公里。面积31.66平方公里。东以鼓楼外大街、人定湖北巷、旧鼓楼大街、地安门外大街、地安门内大街、景山东街、南长街、北长街、天安门广场西侧为界与东城区相连;北以南长河、西直门北大街、德胜门西大街、新街口外大街、北三  相似文献   

8.
以苏州使徒堂为研究对象,根据收集的历史图片和相关文献参考对教堂进行重新解析。对使徒堂的现场测量和实地拍摄,从教堂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建构技术和细部装饰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和解读。探究苏州使徒堂是如何巧妙展现出西班牙折衷建筑元素,解读基督教教堂吸取了苏州本土工艺建造和现代新材料背景下,如何延续和保存。  相似文献   

9.
以西班牙巴塞罗那城市扩展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它的规划形成及演变的阐述.力图再现这部分区域的历史沿革轨迹;介绍了其街廓整治及改造,并就如何复兴公共空间深入探讨了巴塞罗那扩展街区值得借鉴的解决方式。通过对其复兴手法的解读不但可以更加科学地认识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更对解决我国当前城市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旧城区公共空间缺失及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活环境都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该文结合肇庆堂的总体布局以及单体空间构造和建筑细部的装饰工艺,旨在说明肇庆堂在继承传统客家建筑文化及建筑技艺的基础上,巧妙地将中式客家围屋③和西式洋楼的建筑艺术相融合.肇庆堂拥有其独特的建筑艺术魅力,堪称客家民居中的一束奇葩.  相似文献   

11.
城市复兴是全球化背景下全世界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而通过城市复兴,可以创造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空间场所,并使这些公共场所充满活力和意义,最终实现场所精神的复兴。文章以西安都城隍庙为例,初步探讨了在"唐皇城复兴计划"的背景下,通过更新改造,城隍庙依托其形体空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化空间系统,并有效地传递了历史文化信息,从而在现代都市生活环境中保持了历史区域的场所精神,成为古城西安城市复兴中特色鲜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融合了生态智慧的震后区域复兴对于实现“自然-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11”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政府为应对地震及海啸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整合优化原有的多个自然公园以成立“三陆复兴国立公园”作为推动区域复兴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基于生态智慧的灾后重建新途径。梳理以三陆复兴国立公园为核心的日本东北地区区域复兴再生理念、具体措施及建设支撑体系等内容,总结依托于自然保护地建设的灾后重建和区域复兴策略与经验,即在进行基础设施恢复和防灾减灾建设的同时,开展自然保护与修复及相关产业复兴,并推进文化教育。立足于这一可推广的模式,从生态智慧的自然观、资源观、文化观、生命观,以及规划管理经验等方面提出完善中国灾后重建框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位于徽州黟县的屏山村曾是徽州地区最为富饶的村落之一,明清时期祠堂数量更是多达十八栋,舒光裕堂是其中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祠堂。为了探究舒光裕堂背后浓厚的美学韵味和地域文化特征,本文通过介绍舒光裕堂翔实的调研、测绘等内容,分析了舒光裕堂建筑布局,空间和造型色彩方面的建筑特征,提出舒光裕堂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极高,值得开展翔实的研究与保护的观点。研究结果表明:舒光裕堂具有布局与环境相结合的自然美、功能与空间相融合的形态美、造型与文化相切合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4.
刘锐  窦建奇 《华中建筑》2014,(8):116-120
该研究是关于广州水泥厂改造规划的探索研究,从城市肌理、历史残片、地域文脉等角度紧抓复兴契机,提出因地制宜的重塑手段。水泥厂已经存在多年,百年历程,其原有厂区的历史背景,以及它所积淀的记忆及场所情怀,势必对周围环境、区域规划、周边居民的生活习惯产生很大影响。为了达到对该厂"重塑与复兴"的设计目的,在方法上需要避免强制性"嫁接"模式,而应该采用保护文脉的"顺承"的模式。从留住城市肌理、发现历史残片、承接岭南文化来紧抓复兴契机,并运用宜商宜居、创造活力、景观组织等重塑手段。总之,该项目强调对原有的空间肌理及场所记忆的关注,在更新改造、激发活力的同时,保持对当地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15.
冷婕  陈科 《新建筑》2012,(2):38-43
以法国南特岛复兴项目为例,从保护与再利用理念、规划管理方法、规划设计策略与实践等方面,分析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有机融入城市全面复兴进程,最终取得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双赢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国内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岭南近代教堂的案例(如广州圣心大教堂,东山堂等教会建筑)出发,先对其神圣空间的营造方法进行归类总结,展现不同的神圣空间对信众带来的不同的心理感受,以及宗教精神的表达方式与表现程度。另外,由于岭南教堂建筑在传入的过程中也有变化,从单一的神圣空间转变为多样化的世俗性功能空间,特别是新教教会的发展,让教会学校,医院和众多福利机构进入岭南人民的生活之中。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教堂神圣空间概念的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并探讨其在内心层面和教区世俗建筑的广延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天洁  李泽 《新建筑》2014,(3):34-39
新加坡河历经20余年的遗产保护和复兴开发,已从衰落的遗弃工业码头变身为世界性的休闲娱乐胜地.以新加坡河中段的克拉码头为案例,剖析20世纪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期两次主要改造工程的设计策略,揭示出政府、开发商、设计师、本地居民、游客等不同群体的多样考虑和应对方式,探讨克拉码头复兴过程中世界性志向和本土性担忧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西安已制定并实施了四轮总体规划。西安城市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不断提高,同时,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也不断加强。文章介绍了西安多年来的规划建设实践,即努力把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走和谐共生的富有西安特色的发展之路。针对新形势下国家对西安的更高要求,续写和谐共生的新篇章,文章提出了三点期望:尊重山水环境、把握历史脉络和彰显多元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一、首语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当中包括中国最古老的教堂遗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坟场、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第一座西式剧院、第一座现代化灯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学等。作为欧洲国家在东亚建立的第一个领地,城区见证了澳门四百多年来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历  相似文献   

20.
金珊  李云  伍惠婷 《建筑师》2018,(4):69-75
以废弃工业铁路改建而成的纽约高线公园三期于2014年正式面向市民全面开放,标志着这场持续了15年之久的城市公共空间复兴运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高线铁路向高线公园的转型基本完成。该项目引起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在城市公共空间复兴的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本文回溯了纽约西切尔西区铁路线设立到向高线公园的转型与复兴过程中所产生的多次矛盾与应对措施,对其在转型过程中所确定的可持续性的规划思想与转型后高线公园的运营管理模式。公共空间中文化事件的插入等展开阅读。探讨城市公共空间在复兴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提出推进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是解决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自信减弱、城市活力不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