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装配式建筑因其施工效率高、成本低、污染少等优势,在建筑行业尤其是保障类建筑和应急类建筑中应用广泛。为了形成较为完整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系统,文章着重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方法和技术,探寻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要点,推动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控制的应用和实施。利用装配式建筑项目信息创建BIM建筑信息模型,结合BIM类软件Revit、Fuzor、VR、Lumion等软件,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技术交底及施工动态安全管理;并结合实例,验证安全风险控制技术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上述安全控制技术可有效控制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我国今后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预制构件及施工人员间存在的安全问题,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了装配式建筑安全预警平台。首先通过对安全预警平台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功能设计,通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危险源进行事故树分析,得到装配式建筑施工危险来源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环境。针对这 3 个危险源,基于 BIM 和物联网技术建立安全预警平台 3 个子系统:数据收集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和安全预警子系统。同时,在 BIM模型中相应区域以红绿黄色显示。结果表明物联网和 BIM 结合,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3.
汪俊波 《安徽建筑》2019,(2):187-188
装配式建筑作为新生事物,其安全管理也是重中之重,应予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文章以装配式住宅工程安全施工为例,着重探讨装配式建筑住宅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隐患治理的原则及措施,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保障施工作业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4.
《砖瓦》2021,(8)
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施工管理工作对于工程整体的安全管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装配式建筑技术改变了传统建筑现场浇筑施工的工作模式,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节省施工周期。分析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并创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适时搭建建筑工程技术架构模型,有助于提高装配式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基于此,将装配式施工技术理论发展延伸,确保能满足高质量装配式建筑物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装配式建筑属于新型建筑,为了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效率,在施工中应积极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本文结合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点,以湖北省武汉市的某住宅为例,采用BIM技术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为项目施工提供模拟模型,并优化项目施工过程,从而有效控制项目...  相似文献   

6.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其安全施工管理涉及设计中的安全度、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安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场施工安全等各个环节。文章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各工序的分析,提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控制要点,为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地铁施工具有隐蔽性、技术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即使采取安全系数较高的盾构施工方法,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建立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对安全风险警兆指标进行实时监控是减少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以相关规范和标准为依据,结合工程实践与调研结果,从组织管理、现场管理、行为人与实物、施工过程四个方面设计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警兆指标,为盾构施工预警监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建筑工业化及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增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管控能力,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首先结合历年来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相关文献,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建立指标体系。其次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各施工安全风险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最后对潜在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大力改善预制构件现场运输、卸载、堆放等问题,定期检查现场危险源控制情况以及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是控制施工安全问题的根本之策。该方法评价结果科学且具有适用性,为全方位的管理控制施工安全风险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进行建筑施工安全预警模型方面的研究。本文结合以往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从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对建筑施工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建筑施工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本文将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状态分为5个等级,并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各预警区间定量划分,并借鉴模糊神经网络预警模型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建立了基于T-S网络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模型。然后经过大量样本的训练和检测,使网络具有良好的泛化性。本文选取沈阳市某3个在建项目进行预警,发现与传统预警模型得出的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T-S网络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最终,得出T-S网络预警模型在建筑施工安全预警中具有适用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装配式建筑成为今后建筑施工的必然趋势,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某建设公司施工的全预制、全装配的PC装配式项目为例,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点和安全管理的重点、难点,提出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旨在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社会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具有“四节一环保”的优点得到全面推广。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装配等多维空间作业,而其特征和施工特点决定对于装配式建筑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评价复杂程度高,且风险易叠加。因此,开展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评价研究具有其重要性。分析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管理特点,引入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评价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将其应用于具体项目中,为装配式建筑安全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识别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构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利用建立的评价模型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合不安全因素搜索分析法,对影响因素风险高低进行排序,从而得出制约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因素。研究表明: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外部环境、战略计划、组织关系、科研力量、采购、制造、装配、运输与交付;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产业链成熟度、新材料、建筑规范及行业标准、部品集成化程度、构件制造成本是影响着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评价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等级,以"健康、安全和环境(HSE)"作为准则层,收集和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构建了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作业分解结构-风险分解结构(WBS-RBS)对项目进行分解,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指标进行组合赋权;通过计算各作业单元综合权重和风险度确定风险...  相似文献   

14.
推行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产业化的必然趋势。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不仅在施工和技术等方面有所不同,在投资风险管理,以及投资风险评价指标的选用上也存在差异。从政策、市场、技术、经济及管理 5 个层面进行投资风险影响剖析,据此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投资风险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研以及 SEM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得出相应的评价指标权重,并结合案例,实现对装配式项目投资风险的定量评价,为装配式项目的投资风险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装配式建筑需要设计施工紧密融合,虽然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助于设计和施工的融合,但实践中大量出现"联而不合"的窘境.在分析工程总承包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必要性基础上,进行案例资料分析和专家访谈,梳理了工程总承包模式下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融合的障碍因素及原因.结合装配式建筑特点,设计了工程总承包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融合...  相似文献   

16.
王朝辉 《建筑施工》2020,42(1):128-130
为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安全性,提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建立了基于AHP模糊综合法的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一实际工程项目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影响施工安全性方面,人为因素影响最大,其次为装配式构件的安装、吊装;此外,利用该模型对项目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装配式建筑 PC 构件质量的科学评价对把控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质量检测需求方视角,在分析装配式建筑生产方式特点基础上,提出“需求—生产—性能”这一选取评价指标的指导思想,并依此构建了 PC 构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 ANP 法确定指标权重,使指标体系更符合工程实践又解决了指标关联性问题;并运用向量夹角余弦法实现对 PC 构件的质量评价,通过数—形转换,规避了由于多重赋权造成的评价结果失真问题,使评价结果更趋客观准确。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过程中面临的设计信息缺乏互操作性、信息传递缺乏时效性、装配过程缺乏精准性以及大数据管理等难题,提出将建筑信息模型、P-BIM、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北斗定位技术、云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中。以期实现装配式建筑设计信息无缝对接,设计、生产、运输、装配全过程实时信息的可视化和实时监控管理,预制构件装配精准化,城市大规模装配式建筑群大数据的互通与管理,从而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建设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分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关键建造质量风险因素,提高相关方质量管理水平,对建造质量风险因素进行收 集归纳,建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模糊 TOPSIS 和变权法改进的 FMEA 风险评价模型。 考虑装配式混凝建筑风险指标评价要素状态值的多变性,将惩罚型变权法引入评价要素客观权重确定中,建立各风险指标 评价要素的加权规范化矩阵,再利用 TOPSIS 逼近理想解的原理进行风险排序,得到风险优先等级,并结合实例验证该方 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为装配式混凝土建造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