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沈阳作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现今沈阳城市中仍存在大量的近代建筑遗产,在城市更新浪潮中,这些建筑遗产正在逐渐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沈阳近代建筑遗产应该何去何从,是亟需当下人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上海和天津,这两座城市分别是中国近代租界设立最早和最多的代表性城市,租界里建立起大量的外国建筑群。近代历史建筑作为一种城市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和再利用工作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一方面具有纪念意义和保护价值的建筑遗产在推土机前轰然倒下,另一方面历史建筑也在改造中变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本的风味。本文希望通过上海外滩外国建筑群和天津五大道建筑群的对比,探讨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相似文献   

3.
居住类历史建筑是城市既有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城市发展历史,体现生活形态演变,具有不同程度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既有建筑的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城市的大背景下,对保留下来的居住类历史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显得十分迫切,与风貌保护同等重要。新式里弄住宅是近代天津住宅类型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印记,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构成要素,具有保留价值。天津新式里弄住宅的节能改造,需要平衡建筑空间的节能效益与建筑风貌的保护留存。文章选取天津4处具有代表性的新式里弄住宅,考察其围护结构和平面布局的现状,确立保护性、适应性、高效性和系统性等改造原则,借助软件Design builder,以围护结构和平面布局为自变量,模拟不同节能改造措施的节能效益,并分析各类现有技术适应性。以保护为前提探讨居住类历史建筑的节能改造策略,对相关类似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旧工业建筑作为建筑的一种类型,承载着一个城市和产业的历史。工业设计产业园作为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一种主要转型形式,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模仿和缺乏独特性等问题。文章通过衢州慧谷工业设计产业园的设计实践,对建筑外部空间形态改造与视觉传达设计相互融合的工业设计产业园区改造提升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在建筑再生的理念下为其他工业设计产业园的建设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发展的历程一直伴随着城市更新。城市重要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是城市更新的内容之一。"保护"是为了传承历史、保留城市记忆";利用"则使历史建筑与时俱进、焕发活力,让城市走向新老并存、欣欣向荣。1近代工业建筑是城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中的工业建筑,反映着产业自兴隆到衰落的历史,这一变迁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承载着公众记忆,是城市文脉的一部分。近代  相似文献   

6.
西安的近代建筑虽然没有取得像古代那么辉煌的成就,也没有像其他沿海开埠城市那么典型,但它反映了内陆城市近代建筑的特点,见证了西安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受西方建筑风格影响的西安近代西式建筑是西安近代建筑走向"西化"的缩影.本文以对西安近代建筑的普查为基础,对西安近代受西方建筑风格影响的近代西式建筑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对其外来宗教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建筑类型的特征和典型实例进行了分析,进而对西安近代西式建筑的特点与沿海开埠城市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总结出如何正确看待西安等内陆城市的近代建筑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传统地域建筑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明,我们应充分挖掘其优势,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改造中。研究在实地考察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分析其为什么既有建筑要改造、传统地域建筑有哪些优势特征、又以怎样的思路进行既有建筑改造,为传统地域建筑优势融入既有建筑改造提供了实践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穆迪 《城市住宅》2021,28(4):209-210
历史街区承载城市记忆,对城市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价值.济南商埠区作为济南近代历史的见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其风貌特色面临破坏与湮没.类型学理论旨在通过对"集体记忆"的追寻与再生建立城市形式和结构的经久性,对于塑造城市品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尝试以类型学为理论视角,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并结合实地调研与访谈,对济南商埠区进行城市、街区与建筑层面的类型学提取与分析,从而将其集体记忆概括为3种整体性表述,并提出集体记忆导向下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沈阳地区建筑史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并以前人研究成果为依托,探讨沈阳的多民族建筑文化、近代殖民城市背景以及新中国工业长子地位赋予其史学研究的特殊价值。基于分析,指出加强少数民族建筑自身发展脉络的梳理并将近代奉天建筑置于东亚城市格局下全面审视的重要意义,以期为当代沈阳地区建筑史研究与城市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佚名 《中州建设》2009,(22):80-80
在中国清末民初以来的近代建筑遗产中,大量存在的历史老大楼仍发挥着城市生活容器的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建筑毕竟已过平均寿命期,有的甚至已过“期颐”之年,饱经沧桑,凋敞凌夷。尽管如此,这些建筑的历史纪念价值、美学鉴赏价值和建筑研究价值并未改变,且大多都拥有受保护的法律身份。其关键问题是如何寻求某种恰当的方式促其实现保护与再生。而21世纪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议程之一,就是历史环境的再生。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扩张和社会需求的改变,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留下了很多旧建筑。许多旧建筑具有自身的地域特征,也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和承载着城市发展的记忆。如何让旧建筑既存有历史的厚重感,又能赋予新的生命和活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旧建筑的螺旋式再生是城市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旧建筑的改造需求量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保护与更新──原清末江苏省咨议局建筑群的修缮与环境改造周椅中国现在一批近代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已日益成为一个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一方面这批建筑当中有不少是我国近代历史变迁的有力见证,具有教育后人的作用;同时在我国城市不断更新改造中,保留一批具有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变化的动态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历史建筑失去其原有的使用价值或者不能满足现当代人的使用需求而被废弃,但是这些历史建筑承载着人类发展的痕迹,是人们生活记忆的载体,甚至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城市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有选择地对旧建筑进行保护和改造再利用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和潜在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侍晶晶 《福建建筑》2024,(1):108-112
随着“拆改留”向“留改拆”政策的调整,城市发展逐渐从大拆大建转向有机更新。历史建筑改造过程中,当防止大拆大建与建筑功能改造升级之间出现矛盾时,为充分保护历史建筑群历史风貌,改造其内部空间,解决老旧建筑设施配置不足、建筑功能落后的问题,对于整体性能较差的历史建筑来说,建筑物移位及加固改造,成为保护历史建筑的有效措施。以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为例,在保留历史建筑外貌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移位及加固改造,为历史建筑移位及加固改造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提供参考依据。其延续了文化价值及其物质价值,促进了历史建筑与城市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为城市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上海近代体育建筑可追溯到1840年,它们反映了中国近代体育和建筑随着历史和社会变迁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上海近代体育建筑的保护价值并归纳了其由租界内建设跑马场到国人自建体育场馆的历史进程。上海近代体育建筑的保护改造经历了三次浪潮:建国初期政策引导下的第一波功能更新的改造高潮;改革开放后基于赛事标准和舒适度的第二波保护改造高潮;21世纪基于提升城市环境和技术革新的第三波保护改造高潮。同时揭示了上海近代体育建筑的保存现状和问题,并探索了其保护改造模式及趋势。  相似文献   

16.
陈曦  胡绍学 《华中建筑》2004,22(4):117-120
我国近代在沿江、沿海地区留下了大量具有殖民地色彩——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和街区,很多此类街区仍处于城市中心区位置,但面临着衰败。该文针对我国城市近代滨水区更新中面临城市职能的转变,从历史滨水区功能开发的角度,结合烟台近代滨海景区更新实践研究此类旧建筑和老街区的改造与新功能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浅析旧城改造中旧建筑的再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中新旧建筑碰撞,城市的历史和故事在推土机的机械运转中逝去。人们在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需要城市文化内涵的积淀。于是,我们探索对城市旧建筑的改造以及旧建筑的再生设计,希冀找到城市改造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城市中新旧建筑碰撞,城市的历史和故事在推土机的机械运转中逝去。人们在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需要城市文化内涵的积淀。于是,我们探索对城市旧建筑的改造以及旧建筑的再生设计,希冀找到城市改造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门窗》2017,(2)
近年来对沈阳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概念逐渐被人们关注和提及,但是在保护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无论从城市经济发展还是历史文化传承来看,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利用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旧工业区不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且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旧工业逐渐纳入到城市新区的范围内。对于这些建筑的处理,简单拆除的做法显然有些浪费资源,无益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旧工业区急需通过改造来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城市环境中。世界各地都掀起了旧工业去改造的热潮,近年来我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已经在除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外全国各个城市兴起。上海是中国近代的对外的窗口,旧工业基础深厚,旧工业建筑居多。遗存下来的旧工业建筑蕴藏的实体利用价值、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对其改造的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上海旧工业建筑改造研究集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现代新技术价值于一体,既能感受到怀旧,又能体现现代艺术家的苦心孤诣,这种观念正在带动一种全新的区域环境形成,并成为上海建设中具有艺术特色的一个新的亮点。本文先叙述了旧工业建筑的改造的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上海发展现状,再从上海发展现状中找出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设计理念、模式,与经济、人文、社会等方面的关系等,找出可供其他城市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