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随着19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城市更新与复兴作为空间重组的重要手段,在提升全球城市提升竞争力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介绍了西方城市更新与复兴的历程,详细阐述了伦敦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在经济、空间和文化方面的更新与复兴战略的内容和特点。文章的最后,借鉴伦敦城市更新与复兴的经验,提出了对我国大城市更新与复兴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社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更新战略的实施,研究城市更新治理对提高居民满意度、加快城市更新进程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居住性历史街区因其复杂的产权属性和空间肌理特色,更新面临多重困境。从治理机制、空间重构和活力再生3个方面分析其逻辑,以江苏省南京小西湖项目为例,提出社区营造视角下居住性历史街区的更新治理路径:完善城市更新制度,增强空间资源保障,加强社区的活力塑造,以此探索更新的可持续价值,为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空间具有多种内涵,是城市魅力的源泉。北京在城市演进更新的历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重因素,在不同阶段对城市公共空间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解读了公共空间的基本特征和中西方公共空间营造的区别与联系,梳理了北京城市更新不同阶段的主要特征,并对其中城市公共空间演进的背景、历程和主要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对北京城市形成期、转化期、生长期的公共空间演进机制和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北京未来公共空间营造的导向正逐渐从政治、经济转向社会与人文因素,公共空间的功能与形态从单一走向复合,从分散走向系统,将形成统一与多元的公共空间系统。  相似文献   

4.
蓄滞洪区是城市防洪减灾体系与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蓄滞洪区的城市更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时空景观视角下的城市更新关注空间的时间维度与发展过程,能够较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洪涝灾害、促进经济发展、传承历史文化。本文分析了蓄滞洪区城市更新改造现状和必要性,引入时空景观概念,探讨蓄滞洪区在时空景观视角下的特征,提出蓄滞洪片区城市更新策略,并以泉州西华洋蓄滞洪区城市更新设计为例,探究如何在提升蓄滞洪区功能的前提下,对蓄滞洪区进行改造更新,建成动态发展的城市绿色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5.
<正>关于街道及其意义的讨论,不仅在当下北京的城市发展和改造中备受关注,也是西方近半个世纪来城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所关注的重要议题。就空间层面而言,街道的复兴是伴随着对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批判应运而生的,也可看作是城市更新从大规模的整体重建向渐进式的街区再生转变的产物。与之相关的专业领域包括旧城更新(再生)、城市设计、场所与公共空间、公众参与,等等。然而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空间意义究竟是什么?街道的复兴(包括相应的城市更新方式的转变)是否实现了它试图实现的目  相似文献   

6.
章明  陈波  鞠曦 《风景园林》2023,30(6):20-26
【目的】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的设计实践将设计者对后工业时代社会特征、经济特征、人文特征的思考融入丰富的工业遗存物质基底。选取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出其作为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的空间生产特征。【方法】选取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分析视角,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更新的空间生产特征。【结果】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符合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通常特征,并具有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的独特性。【结论】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有3个显著的特征:1)其空间实践本质上是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对工业时代时空秩序的重塑,实现了从被自然、工业所支配的空间向被生活、公共所取用的空间的转变;2)其空间表象体现为确定性与非确定的共生,即确定性的工业文脉、功能诉求、环境禀赋与非确定性的空间体验、建构原则、生态介入的共生;3)其表征性空间则体现为对日常性的回归,它以先天的微观地理优势与城市脉络关联,作为后工业时代上海社会结构调整与空间生产模式的有机补充,成为城市空间正义新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正>从规划到实施应当具备全周期运营的意识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当需要动用政府公共财政资金对存量低效空间(如老旧厂区及棚户区等)进行更新提升,打造成为新的公共空间产品(如文化及体育建筑集群和大尺度的绿色公共空间)的时候,应当具备整体的运营思维和空间利用的全周期管理意识。因为在这一类城市更新中,  相似文献   

8.
1960年代是英国城市规划的分水岭,自此英国城市规划开始从以物质空间为主导的规划转向以社会经济政策为引导的规划时代。以1968年城市计划为开端,迄今为止英国政府推出了诸多的城市发展政策,这些城市政策在总体社会经济目标框架下被称为城市更新、城市再生或城市复兴运动。今天看来,更新、再生、复兴,这三个仅有一字之差的措辞用语事实上代表了不同社会转型阶段英国城乡规划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创新。本文的研究便是从历史出发,简要分析英国自1960年代以来其城市更新、城市再生、城市复兴等不同城市政策制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发展思想、采取的政策形式、相应的社会效应等,目的是明晰当代城市发展理论实践整体的社会逻辑。  相似文献   

9.
1960年代是英国城市规划的分水岭,自此英国城市规划开始从以物质空间为主导的规划转向以社会经济政策为引导的规划时代。以1968年城市计划为开端,迄今为止英国政府推出了诸多的城市发展政策,这些城市政策在总体社会经济目标框架下被称为城市更新、城市再生或城市复兴运动。今天看来,更新、再生、复兴,这三个仅有一字之差的措辞用语事实上代表了不同社会转型阶段英国城乡规划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创新。本文的研究便是从历史出发,简要分析英国自1960年代以来其城市更新、城市再生、城市复兴等不同城市政策制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发展思想、采取的政策形式、相应的社会效应等,目的是明晰当代城市发展理论实践整体的社会逻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的城市更新尤为重要。街道空间作为城市主要骨架连接城市各空间要素,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步行作为人类最主要的出行方式。过去城市更新的交通发展模式具有高密度、快速化、车行优先等特点,导致了街道公共空间被挤占,步行活动受到排挤,导致步行价值的流失。文章在精细化城市更新的背景下,通过研究城市街道空间构成要素及更新演变历程,结合城市街道空间的现状分析,借鉴具体案例总结出步行价值再生导向下的街道空间更新对策,使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竞争和消费社会的背景下,文化成为城市重要的发展资源,城市空间的演进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转向"。通过厘清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化资源的概念,归纳出空间、活动、产业三类城市文化资源,并指出其具体的文化形态。提出文化资源推动历史街区更新的分析框架,从空间、经济、社会三个维度分析影响和机制。以上海音乐谷地区为研究案例,通过梳理其发展历程,总结地区拥有的文化资源;并根据分析框架,具体阐述了文化资源对音乐谷地区空间品质、经济发展、社会更新等方面的推动作用。最后指出,城市更新发展应当更加关注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并对政府施行的文化政策和更新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量化分析了古寺庙及周边地区地点性与居民地点感的内在关系,提出城市更新中该地区保护和利用的策略,为地方更新从物质空间过渡到人的社会文化转向提供参考。在文献归纳中发现,地点理论认为地点性与居民地点感之间存在相关性,因而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AMOS模型方法对金凤寺地区进行研究,得到整体空间和文化特色对地点感有正向影响,服务设施对其有负向影响,地点性与地点感有显著相关性的结论。提出的寺庙地区保护和利用的可行策略,维护了地点特色,增进了居民的地点认同,使地点在城市更新进程中独具特色并富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城市更新是现阶段城市建设向存量发展优化转型的重要建设活动,历史街区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对象之一。然而,目前的历史街区存在历史资源未能有效融入城市生活、公共空间品质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以英国城市更新成功案例——国王十字街区为例,分析其更新过程中,如何进行公共空间节点的梳理、公共空间脉络的组织、历史资源与城市生活的融合,最终重塑了一套公共空间系统,实现历史街区的再生,以期为我国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复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混合街区是中国快速城市化的产物,在经历城市初中期经济与社会空间的重组之后,混合街区所承载的社会网络、经济活动和利益链日趋复杂,这一地区的城市更新工作不同于旧城改造,应该是一个协调满足众多利益攸关群体多样化需求的持续转变与改善的过程。文章通过分析混合街区形成动因、发展现状及特征,以及市场化逻辑下混合街区城市更新的困境,通过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更新前后混合街区经济、社会空间、居住轨迹、社会结构及其区域功能演变情况,提出对城市化中期混合街区可生存价值进行再判断;从而揭示城市化水平与城市更新时序之间的关系。最后充分借鉴欧洲城市更新与再居住工程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从物质空间更新到社会空间的融合:网络化治理"理念,提出城市化转型期混合街区可持续更新模型和目标体系、更新策略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城市街道是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然而在现代城市化发展的今天,这一功能却在不断衰退。巴塞罗那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城市更新运动,为了解决由于城市扩张而不断增加的快速交通需求和由此产生的公共活力衰退之间的矛盾,结合自身条件,采用整合小型公共空间与交通基础设施、重塑以步行为主的城市街道公共空间轴线、创造公共空间复合型的多层次城市快速路系统和依托城市铁路更新构建生态廊道等措施,以景观基础设施作为城市更新的媒介,成为实现城市魅力再生的典范。这些经验对中国探索紧凑型城市空间利用,在高密度的现代城市环境中建设公共空间,实现城市品质提升和更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一张白纸上展开的规划项目越来越少,规划师更多地需要面对建成区的局部更新使之适应我们对城市不断升级的需求。城市更新不是建筑品质或空间形态的单方面更新,而是综合了城市发展相关的众多影响因素的多维度城市更新。该文介绍了城市更新的内容、基本手段、国内外发展过程,提出产业提升、人口导入、功能复合、交通组织、文化植入、空间营造、风貌控制、经济测算等于城市更新相关的八项维度,并结合案例介绍了各更新维度的具体内容和城市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城市更新应兼顾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和社会公平的促进,因此需要整合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两方面的更新需求。“插件式”修补的更新方法是通过对当前面临的城市更新问题进行双重维度解析,既包括以公共投资为主导的物质性更新,也包括以集体消费供给为特点的社会性更新,即利用“被动插件”和“主动插件”进行物质空间的填入式开发和再开发,利用“公共政策插件”和“社会资本插件”分别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修补社会空间,呈现双向连续的城市空间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城市建设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进入城市更新阶段。文章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实施城市更新战略的背景,并对国内部分城市的城市更新案例进行总结分析,指出目前城市更新项目存在的空间、资金两大难题,进一步提出通过构建公共服务生活圈、塑造商业活力空间、重振文化精神空间、引入产业空间等方式来创造和重构新的城市空间场景,将城市更新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创新融合,以此拓宽城市更新项目筹资渠道,以期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从而有力地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深圳存量规划时代的到来,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公共空间增长与优化的重要途径,城市更新单元中公共空间的形塑过程和管治机理亟须投入及时的研究。本文以《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五联竹头背和岭背坑片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为例,追踪更新单元的历次规划审查和方案调整过程中公共空间的形态变化与动因,分析更新管理部门的导控作用以及落实效果机理,得出的结论可为优化城市更新单元中的公共空间系统提供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20.
巴塞罗那公共空间改造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巴塞罗那城市沿革及公共空间政策背景的分析,分别介绍了巴塞罗那公共空间政策在两个不同阶段的经验,即小型公共空间的改造与建设、以奥运场馆为主的大型空间的更新与建设。最后提出中国城市更新应当结合公共空间展开,城市更新政策要保证连续性、全面性和公平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当注重保护城市文脉,以人为本,突出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