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摘要:为研究溶解氧质量浓度对10Ni5CrMo钢在阴极极化条件下氢脆敏感性影响规律,对10Ni5CrMo钢进行了阴极极化下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测试﹑并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和断口分析方法研究了海水中溶解氧质量浓度变化和不同阴极极化下10Ni5CrMo钢的氢脆敏感性。结果表明:溶解氧质量浓度变化对10Ni5CrMo钢强度几乎没有影响;同一溶解氧质量浓度下,随极化电位负移,断裂时间、伸长率、断面收缩率明显降低,氢脆系数增加,氢脆敏感性显著提高,极化电位达到-1000mV时,氢脆系数已超过安全区允许的最高值25%,进入危险区;同一极化电位下,随着海水中溶解氧质量浓度减少,材料塑性变差,断裂时间、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不断降低,氢脆系数增加,氢脆敏感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及氢渗透试验研究了回火热处理时间对一种马氏体钢氢脆敏感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试样的氢脆敏感性先降低后增加,当回火时间为4 h时,材料的氢脆敏感性指数达到最低值。其主要原因是当回火时间小于4 h时,大量碳化物的析出有效捕获了氢原子,使有效氢扩散系数及氢脆敏感性均降低;但当回火时间大于4 h时,碳化物粗化长大,其对氢原子的捕获作用减弱,导致有效氢扩散系数增加,氢脆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研究了缝隙板上堆焊(G—BOP*)试验特点,通过对中合金高强钢(12Ni5CrMoV)MIG焊缝横向氢致冷裂纹敏感性的研究,提出了面积裂纹率S_(cr)和(长度+宽度)裂纹率(L+B)_(cc)的回归方程及其预热温度当量,讨论了焊缝临界开裂方程。G—BOP试验结果表明,随预热温度的提高和保护气体露点的降低,裂纹敏感性明显减小,缺口间隙和线能量的影响不大。裂纹依次从焊缝熔合线(即缺口顶端)乳头内,两侧拐角和接近焊趾处起裂。乳头内由于K_I较高,起裂和扩展形貌均为QC_(HF),乳头以上由于K_I逐渐减小,杂质元素偏聚集中,起裂和扩展方式也由QC_(HE)向IG_(HE)过渡。裂纹断口中,IG_(HE)形貌比例随预热温度、线能量、缺口间隙的增加和保护气体露点的降低而增加,与此相对应,QC_(HE)比例减小。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Si含量为1.67%的高Si(简称H-Si)和0.21%的低Si(简称L-Si)的回火马氏体钢,研究了拉伸速度、氢含量和温度对断裂强度和断裂表面形貌的影响。在室温条件下,低含氢量的L-Si钢的断裂表面呈现出从准解理(QC)断裂到疑似晶间(IG-like)断裂再到晶间(IG)断裂的转变。与此相比较,在室温条件下,低含氢量的H-Si钢的断裂表面呈现出从QC断裂到IG-like断裂的转变。断裂表面形貌的转变可以通过含氢条件下的晶间强度与晶内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来解释。在-196℃的温度条件下,氢既不降低断裂强度,也不改变断裂表面形貌。因此,在室温条件下的氢脆被认为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施加应力的过程中,由于氢聚积和晶格缺陷的形成导致氢脆,二是在施加应力前,捕获的氢造成的氢脆。随着拉伸速度的下降,断裂强度下降,收敛为一个常数值(即下临界应力)。当断裂表面从IG断裂转变为IG-like断裂再到QC断裂时,为了获得下临界应力,需要降低拉伸速度。因此,对于每种类型的断裂表面,为了获得下临界应力,拉伸速度不应该是一个常数,而要通过试验来测定。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 前言 CrMoV钢是高温强度优质的低合金钢,用于发电工业。由于要求相应的高韧性,因此必须降低P、S等杂质元素及Si、Mn等助长脆化的元素,同时还须最佳地设计Ni、Cr、Mo等合金成分。 由于钢锭的大型化对偏析的影响,在生产蠕 相似文献
12.
13.
分析了在控轧、控轧加回火、调质等不同工艺条件下,硼对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硼抑制先共析铁素体形成,提高淬透性,在控轧工艺下含硼钢形成粗大的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并保留了原始奥氏体晶界;调质工艺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但含硼钢的大角度晶界比例与无硼钢相比较低。硼在强度上的作用显著,上述3种工艺下含硼钢的抗拉强度分别比无硼钢高300, 214, 101MPa,屈服强度分别高320,259,144MPa,但伸长率和冲击韧性均有所降低。无硼钢在调质工艺下、含硼钢在控轧加回火工艺下具有较好的强韧性匹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氢导致了钢中央杂物和基体交界上开裂的观点,探讨了钢的层状撕裂敏感性。文中求出了引起层状撕裂的临界应力值,此应力值受热影响区(HAZ),显微硬度,焊道根部氢聚集和非金属夹杂的影响。由此建立了一种能够估计层状撕裂敏感性的新公式。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在不同温度区间分配不同压下量的热轧试验,分析了热轧压下分配对9Ni钢组织细化的影响,表明在奥氏体再结晶区分配大的压下量利于细化热轧态组织、奥氏体化后的组织和最终回火态组织. 相似文献
17.
18.
19.
通过SEM、TEM、XRD、化学相分析等方法对比研究新型扭杆弹簧用40Si2Ni2CrMoV钢(代号N1)和现有45CrNiMoVA钢微观组织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慢应变速率拉伸方法对比研究两种不同扭杆弹簧用钢的氢脆敏感性。结果发现,N1钢由于添加硅、钼等抗回火软化元素,使得N1钢在较高的300 ℃温度回火时还能保持一定的抗拉强度,N1钢有大量细小的ε-碳化物析出,使得屈服强度增加,屈强比在0.80以上,45CrNiMoVA钢经180 ℃低温回火后屈服强度在1 550 MPa左右,屈强比只有0.72;经相同条件充氢后,N1钢的慢拉伸强度下降幅度较小,其试样断口中也没有观察到沿晶断裂特征,N1钢的氢脆敏感性明显低于45CrNiMoVA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