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门窗》2019,(12)
漩口中学位于汶川地震中极震区映秀镇,系2008年地震遗址。本文主要对该校的框架建筑中的砌体结构震害展开调查,粗略分析了砌体结构的倒塌形式,给出了影响框架建筑砌体结构倒塌形式的原因,总结出框架建筑砌体结构在震中破坏的几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中的极震区域内,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出现了严重的整体倒塌型破坏,造成难以承受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从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概念和实际震害出发,针对框架结构在地震中出现强梁弱柱型层屈服机制提出研究方向,通过分析带翼墙框架结构的实际震害和振动台模型试验肯定此类结构的极震抗倒塌能力。振动台试验主要以北川老县城一栋抗震性能良好的底框结构为原型,选取1∶4缩尺比例设计带翼墙的框架结构实验室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试验现象表明,加设翼墙后结构塑性铰出现在底层柱底和各层梁端,结构出现"强柱弱梁"的整体屈服机制,通过分析模型在试验中的地震响应得到带翼墙的框架结构可承受0.58W的水平荷载,对应1/50的整体位移角,表明加设翼墙后的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极震抗倒塌能力和可靠的冗余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泸县6.0级地震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对泸县、泸州市龙马潭区、内江市和自贡市的村镇建筑进行震害调查,总结村镇结构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对评估烈度为Ⅵ~Ⅷ度区域的村镇建筑进行了破坏等级分类、统计与分析。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的震害主要表现为墙体开裂、楼(屋)面破坏、非结构构件破坏和整体倒塌;框架结构震害主要表现为墙体开裂、梁柱破坏和非结构构件破坏。其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严重破坏分别为18.20%、13.08%和4.01%,倒塌分别占0.33%、0.01%和0。此次泸县地震中,砖木结构的严重破坏比例是框架结构的4倍,砖木结构的倒塌户数是砖混结构的7倍,而框架结构未出现倒塌。3种结构抗震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针对不同结构的震害特征,建议加强结构抗震措施,并研究人员逃生和避难策略,为减少村镇人员的地震伤亡提供技术支撑。根据不同结构类型的破坏情况统计,建议将现场震害调查和区域震害模拟相结合,研究村镇建筑的震害规律,以期为探索村镇建筑的高效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多层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占我国建筑总量的30%以上.传统意义上普遍认为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近年来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中,极震区RC框架结构大量倒塌,其倒塌率甚至超过了砖混结构,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说明RC框架结构在大震作用下抗倒塌冗余度不足.针对多层RC框架结构的地震倒塌破坏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诸多研究.从结构地震倒塌机理和抗地震倒塌措施两方面对多层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柳炳康  郝星 《施工技术》2011,40(6):94-97
根据汶川地震震害调查结果和对抗震规范的理解,指出结构选型和结构布置不合理是校舍建筑倒塌的直接因为.结合安徽省中小学校舍现状,提出单跨框架结构、嵌砌窗台墙形成短柱、C类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校舍建筑鉴定及加固措施,并指出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MS6.0级地震及多次余震,对长宁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大量村镇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对长宁地区进行了震害调查,从地震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两个方面,分析不同形式结构的震害特征和破坏原因。震害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地震中,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结构震害较轻,但仍有少量木结构出现了倒塌,部分框架结构出现了吊顶、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破坏;砌体结构则是当地村镇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由于缺乏正规的抗震设计和有效抗震构造措施,在此次地震中破坏最为严重,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根据震害原因和四川省的具体情况,对村镇建筑的抗震加固、抗震构造措施、非结构构件抗震和地震次生灾害防治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提高村镇建筑抗震防灾能力,供我国城乡抗震韧性建设和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03时42分,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里氏7.8级的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1公里,极震区地震烈度达Ⅺ度。大部分市区属于极震区,建筑物普遍倒塌,全市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中断。唐山市及其外围的十多个县遭受严重破坏,北京、天津、秦皇岛等重要城市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震害。这些地区普遍出现了砂土液化,唐山南部的滨海平原和冲积平原地区砂土液化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程云峰 《门窗》2012,(11):168-169
砖砌体因受温度,荷载差异沉降,地基土差异沉降等因素作用,产生种类多样的砌体裂缝。砌体裂缝在各种砖混结构建筑中广泛地存在着,有"正八字"型,有"一字"型等,砌体裂缝在地震区和多震区会加剧震害的破坏作用,因而必须采取必要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减少裂缝的产生。笔者结合最新《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一些控制和预防砌体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结合现场调查结果,介绍并分析了汶川地震震中区附近建筑物震害现象。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些按照国家现行(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设计的建筑物的破坏低于预估破坏,真正做到了“大震不倒”。框架结构的破坏主要集中于梁柱结点区及构件上,整体倒塌的较少,砌体结构的破坏主要是倒塌、局部倒塌、墙体开裂。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地震高烈度区结构震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现场调查结果,介绍并分析了汶川地震震中区附近建筑物震害现象。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些按照国家现行(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设计的建筑物的破坏低于预估破坏,真正做到了“大震不倒”。框架结构的破坏主要集中于梁柱结点区及构件上,整体倒塌的较少,砌体结构的破坏主要是倒塌、局部倒塌、墙体开裂。  相似文献   

11.
陈建立 《四川建材》2010,36(4):266-267,270
楼梯是房屋的出入通道和重要的紧急逃生通道,本文根据对地震现场考察的情况,介绍了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建筑结构(多层框架结构、多层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破坏情况,分析了破坏原因,并对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抗震设计与施工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川、藏、甘、青、滇地区地震频发,藏式民居的震害严重威胁藏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科学评估传统藏式民居的抗震水平,以藏区最为常见的石木结构房屋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该类结构普遍具有收分墙、木构架和重楼屋盖的结构构造特点,且承重体系混杂。在此基础上,结合2014年康定6.3级地震现场震害调研,总结石木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并探讨其震害原因。广泛收集历年来藏区所遭受的几次典型地震中藏式石木结构的震损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了石木结构的易损性矩阵及易损性指数,并与普通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易损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藏式民居石砌外墙刚度大、石砌体抗拉和抗剪强度低、房屋整体性差、各部分地震反应不协调以及缺乏专业抗震设计建造,在地震中表现出石砌外承重墙率先震坏、门窗洞口处薄弱且裂缝形态与普通砖混结构显著不同、上层破坏程度大于下层等特点;藏式民居的易损性明显高于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外围墙体承重与否对藏式民居的抗震性能有较大影响;建议震害评估或震害预测时将藏式民居单独列为一类考虑。  相似文献   

13.
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绵竹市大量学校、医院和宾馆等公共建筑的倒塌和严重损坏,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绵竹市学校、医院、宾馆等公共建筑比较有代表性的震害调查结果,分析了此次地震中砌体、框架、砌体-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的震害特点和震害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几点抗震设计建议,供实际工程应用和修编相应规范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汶川8.0级地震中各类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汶川地震中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破坏特点,并对破坏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在现场科学调查的近5000个建筑物破坏样本的基础上,对汶川地震中不同烈度区的建筑物的破坏特点进行分析。取得以下成果:掌握了设防砌体结构和未设防砌体结构、底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特点,并对上述结构的破坏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统计分析不同烈度区内各建筑物的破坏率;对比分析上述结构在不同烈度区中的易损性。对我国地震工程界认识不同类型结构以及设防与非设防结构的破坏形态及今后修订抗震设计规范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贾宝印  白羽  陶忠 《山西建筑》2008,34(15):3-4
经过对宁洱地震的研究,介绍了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破坏现象和破坏特征,并分别对两类房屋的震害进行了分析,找出原因,最后给出一些建议,以提高这两类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砌体结构房屋的设计表现为建筑布置决定结构墙体的数量及面积。在地震作用下,基底剪力由地震方向的墙体承担,墙体数量越多,墙体面积越大,房屋抗震能力就越强,墙体面积对砌体结构抗震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从地震震害中找出墙体面积与结构破坏之间的规律,通过对2008年汶川地震中大量震损房屋震害的分析,研究了墙体面积与结构破坏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现有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墙体面积大小的指标来估计砌体结构的在地震下的破坏程度。将该指标应用于一幢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评估中,并通过与现场震害的对比说明了该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评估指标可以用于估计砌体结构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底层框架砖房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的抗震设计方法,介绍了宿迁某底层框架砖房采用粘弹性阻尼器的消能减震设计,给出了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主要计算结果。计算表明,设置粘弹性阻尼器后,上部结构在多遇、罕遇地震作用下均能满足承载力与变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总被引:89,自引:7,他引:8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汇总了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在四川地震主要灾区所调查的建筑震害资料,根据建筑的结构类别、建造年代、地震区估计烈度和使用功能进行了震害状况统计分析。结合典型工程震害案例,分析了此次地震中的建筑震害特点,总结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设计和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根据震害调查统计和典型震害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规范是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主要前提;砌体结构应加强结构体系和抗震构造措施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框架结构应加强围护结构和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并应改进"强柱弱梁"的设计;应进一步重视整体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应充分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地震后对江油市区房屋的大面积实地评估鉴定及阅读鉴定报告,分析了在地震中部分房屋受到较重损毁的具体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加强中西部地区中小城镇砌体房屋抗震能力的措施,以确保砌体结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