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卡车发动机舱热环境较差,应用CFD分析软件对发动机舱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仿真,充分考虑对流,换热和辐射的换热影响,模拟冷却模块和高温原件的散热量,分析发动机舱内的流动和散热情况。结果表明:发动机舱产生热回流,导致循环加热,散热器、中冷器等前端冷却模块的散热性能无法达到工况要求。通过添加阻风板和密封板,增大导流板面积等措施改进前端冷却模块的结构,有效阻止了回流,提高了冷却模块的散热性能,改善了发动机舱内的热环境。  相似文献   

2.
某商用车发动机舱散热性能提升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某商用车发动机舱温度以及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运用数值计算与整车试验相结合方法,对汽车发动机舱进行散热特性研究并对机舱提出相应改进方案。改进结果显示:发动机舱空间点温度明显下降,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下降,满足汽车散热要求。通过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为发动机舱的布置提供了理论依据,缩短了研发周期。  相似文献   

3.
在汽车设计阶段,获得汽车发动机舱的空间利用情况以及软管、线束之间的干涉情况对发动机舱设计有着指导意义。针对汽车发动机舱软管干涉试验缺乏多自由度可调式试验夹具的问题,设计了一套能适用于多类型发动机且能实现六自由度调整以满足模拟发动机舱振动的可调式夹具。利用ANSYS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发动机总成辅助定位臂、挡板定位臂进行了强度、刚度分析。仿真验证表明,该套夹具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满足汽车发动机舱软管干涉试验的试验要求,对其他汽车发动机舱试验硬件平台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雷达密闭电子设备机箱长期运行出现温度过高现象,研究了影响机箱内部模块散热的因素。采用温度试验进行逐步测试,并用理论计算及Icepak软件对该散热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基于试验测试和数值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降低传导热阻和提高传热能力解决机箱散热问题。环境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法有效,保证了密闭电子设备机箱在高温条件下正常工作,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商用车特别是工程车,工作环境恶劣,尘土较多且随着商用车近年来发动机的高功率化,发动机舱设计的复杂化,发动机罩内温度上升,空气流通阻力变大,发动机舱内的冷却、风扇扬尘等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实验研究手段解决了我司某商用车扬尘所引起的机舱污染致金属锈蚀、散热器翅片易堵塞致散热失效等问题,通过加装导流板的形式解决了发动机舱污染及散热失效等问题,同时导流板的强制导流作用还解决了前端进气热风回流现象,使冷却系统散热能力提升7.9%.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卡车发动机舱热回流现象,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选择最大扭矩和额定功率为危险工况,进行发动机舱流场和温度场的分析。不考虑辐射散热影响,根据流场分析,确定热回流位置;考虑辐射散热影响,根据温度分析,得出前舱温度明显高于环境温度,发动机前舱存在严重的热回流。据此,采用中冷器底部添加导流板和车架内侧增加阻流板的改进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改进设计增加了冷却系统的进气量,改善了发动机舱空气的流动和温度分布。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计算方法和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挖掘机械     
正单斗挖掘机GJ20196017小型挖掘机散热系统布置与散热效率研究[刊,中]/何周雄…//建筑机械.-2019,(8).-39~42小型挖掘机散热系统的散热效率直接影响其外形尺寸,对发动机舱的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传热学理论,通过建立散热系统的热交换模型,从理论上建立了各结构参数与热平衡温度的量化关系,并确定了衡量散热效率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串联与并联散热系统的热平衡理论结果、试验结果。结果表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的工作特点和要求,设计了一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风扇驱动控制器。驱动器设有稳压模块、过欠压保护模块、过热保护模块、逆变模块、FOC计算控制模块、过流保护模块和接口通讯模块,并采用带观测器的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算法,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驱动器可使风扇稳定可靠工作,从而保障蓄电池正常散热,新能源汽车安全可靠行驶。  相似文献   

9.
自卸车发动机舱为半开放式,且舱内散热负荷大,为避免发动机舱内散热不足、局部热害等问题,结合实车测试与CFD仿真方法分析了舱内热流场散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发动机舱内风扇罩上部边缘处的回流和紧贴甲板的流动会导致舱内上部热源散热不足。在甲板上增加一组导流板,基于Kriging近似模型方法对其布局进行优化后,舱内热流场得到改善,流向上部热源的冷却气流增加了13.8%,空气温度高于370K的高温区域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0.
由于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比传统汽车散热系统更复杂,发动机舱结构紧凑,热管理需求高。设计1个更加适合的试验工况,覆盖大多数用户的使用情况,在控制开发成本的前提下,满足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热管理的需求,这对汽车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液化石油气公交客车在高温环境下低速行驶时发动机舱温度过高的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和传热学,研究公交客车发动机舱内空气对流传热基本规律.为了定量分析在恶劣工况下的发动机舱内空气流动速度场和温度场特性,在UG中建立了发动机舱的几何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对发动机舱的散热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通过仿真与分析,获取了在选定工况下的发动机舱内空气气流速度场和温度场,可知发动机舱内的不合理布局是引起发动机舱温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对发动机舱的合理布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发动机舱过热问题,对某前置客车发动机舱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通过换热器风阻特性实验及客车内外流场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分析发动机舱重要截面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找出机舱内的温度异常点及流场分布不合理的地方,分析产生热回流及进风量较小原因,提出改进方案。通过前移冷却模块和在格栅处增加导流板可有效减少热回流、增大进气量。仿真结果验证改进方案可有效降低发动机舱整体温度。仿真模拟在车辆前期开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缩短开发周期,节省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为了避免机箱开孔散热方式产生的不良后果,提出了一种在模块上增加散热组件的解决方法,以解决全封闭机箱内部元件的发热问题。散热组件通过在插件面板上增加翅片、风扇、带热管的导热基板,实现发热元件热量由内向外的快速传递。对散热翅片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证明模块上附加的散热组件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长头卡车驾驶室底钣金地板过热问题,基于传热学理论,建立汽车机舱模型并设定边界条件。运用CFD分析软件对发动机舱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发动机舱内的流体流动和散热情况,得到驾驶室底钣金地板过热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仿真和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证明,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可有效抑制辐射和降低驾驶室底钣金地板温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一种新型电源车在驻车发电时发动机舱内温度过高的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和CFD软件FLUENT对发动机舱空气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发动机舱内部的流场和温度分布。模拟计算发现:该发动机舱的部分区域存在由于空气流动速度低导致热量累积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改进效果进行了验证,改进后发动机舱的散热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某机载处理机不仅耗散功率大,而且热量集中,热量集中于预处理模块和信道化模块。怎样及时高效地将这两种模块的热源热量导出,传递到机箱导轨上并有效散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详细叙述了基于VPX总线的设备的散热问题,从电路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方面进行热分析,散热问题最终得到解决。文中在VPX架构下的高导热率传导散热技术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使得VPX加固模块在恶劣环境下满足国军标GJB 150.3—86高温工作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微型汽车在极限工况下,散热器的实际进风量小于散热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以及在各种工况下,发动机舱的实际进风量只有约(35~60)%通过散热器等问题,采用计算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发动机舱内空气流场。并分别对进气格栅的进风角度,上下进气格栅间的结构,和散热器的阻流板等,进行了优化研究。进而提出了通过加装导流板的方式来优化冷却系统进风效率的方案,并通过室内环境模拟实验对改进效果进行了验证,各工况下的进风效率平均增加了20%,提高了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某高速信号处理模块散热需求,进行散热方案设计。利用ANSYS进行热仿真分析,探讨模块的最高工作温度与热管导热率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的热设计方案能有效的控制模块的温度,通过热测试对模块的散热性能进行高温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芯片的最高工作温度低于芯片的许用工作温度,证明本文的热设计方案合理有效。本文的设计过程可为同类型产品的热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一种新型混合动力汽车耦合机构的散热性能,并通过台架和整车试验,验证其在指定工况下是否满足技术要求。该耦合机构有一套高集成度的冷却润滑系统,通过液压模块分配冷却液的流量及流速,再通过喷油管喷油和齿轮搅油来对相关零部件进行冷却。通过建立混合动力台架,模拟该系统在实车上的运行工况,通过对其电机和油温的监控,表明该套耦合机构的散热性能可靠,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广州液化石油气公交客车在恶劣工况下行驶时发动机舱内温度和冷却水温过高的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对发动机舱空气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求解,并分析了其与发动机舱内结构布局影响关系。其中,计算所需的舱内高温部件温度边界条件,通过采用红外热像仪对台架上的发动机进行了温度成像的方法获得。仿真计算发现:该发动机舱在中冷器、散热器后端区域存在部分空气流动受阻,热量累积形成高温区域等问题。为此,对散热器、中冷器及风扇的布置形式进行了改进设计,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对比分析表明:结构改进后,发动机舱内的温度普遍降低,发动机舱散热不良,水温过高的现象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