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焦炭热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试验焦炉(SCO)对梅山常用11种单种强粘煤进行了试验,研究了炼焦煤的性质对焦炭热强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炼焦强粘结煤的粘结性、变质程度和碱度指数是对焦炭热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焦炭的机械强度和碱度指数是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2.
武强  朱子宗  王瑛栋  孙灿  樊锦涛 《钢铁》2021,56(11):30-38
 为了降低焦炭成本、减少主焦煤、增加低价气煤在配合煤中的用量,以2种气煤、2种肥煤、2种焦煤、1种瘦煤和1种自主研发的煤粉改质剂为原料,在2 kg实验室炼焦炉上开展了大比例气煤改质炼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主焦煤配比低于50%,气煤配比达到35%时,所炼制焦炭的质量指标将急剧恶化,其反应性(CRI)大于36%,反应后强度(CSR)低于50%,不能满足中、大型高炉顺行需求;但在改质剂的作用下,使用气煤逐步替代主焦煤炼焦时,所炼制改质焦炭的热态强度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尽管配合煤中气煤配比提升到45%,主焦煤配比降到40%,仍能生产CRI小于30%,CSR大于58%的改质焦炭。结合SEM、XRD和Raman检测分析焦炭微观层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炼焦配合煤中添加大剂量气煤,会增加焦炭气孔的数量和尺寸以及无定型碳含量,同时降低焦炭微晶单元的体积和致密度,导致焦炭反应性增加,反应后强度降低;添加改质剂后,上述现象在改质焦炭中可得到显著改善,并且高比例气煤添加下所炼制改质焦炭微观结构和组分的分布可达到高比例主焦煤配加下所炼制生产焦炭的水平。最后,通过工业性试验验证了在改质剂的作用下向炼焦配合煤中添加45%气煤生产优质冶金焦炭是可行的,找到了一种节约主焦煤、降低炼焦配煤成本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兰炭改性及配煤炼焦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硕  朱子宗  徐军  宋楠 《钢铁》2012,47(8):17-21
为了拓展兰炭应用范围,在40kg焦炉开展兰炭粉配煤炼焦及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兰炭量的增加,配煤的黏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奥亚膨胀度、塑性区间和最大流动度均有下降,焦炭质量变差;加入煤粉改性材料(ZBS)后炼焦,焦炭质量得到改善;ZBS的质量分数达到0.10%时焦炭质量的改善幅度最大,其M40、M10、CSR接近原配煤的炼焦指标,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大比例气煤配煤炼焦技术研究和应用情况.实验室模拟常规炼焦煤破碎工艺条件试验表明,当配煤炼焦满足一定的工艺技术指标时,气煤单独炼焦所得焦炭的同性结构和惰性结构在配煤炼焦时会不同程度减少.在6m焦炉开展的大比例气煤配煤试生产攻关结果表明,合理提高气煤的配比至10%、16%、20%,焦炭质量能满足大高炉要求,其中热强度可达到64.4%以上,转鼓强度(M40)可达到87%以上,不仅可以降低焦炭灰分,而且还可以降低配煤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鞍钢化工总厂常用的4种炼焦煤和神木长焰煤为实验煤种,采用2kg室式实验焦炉分别对单种煤和配合煤在三种堆密度下炼焦,所得焦炭按GB1997-89测定其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旨在寻求不同堆密度炼焦对焦炭热性能和长焰煤对捣固炼焦焦炭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种煤、配合煤炼焦的焦炭CRI都随着炼焦煤堆密度的增加而降低,CSR则提高;添加长焰煤炼焦对焦炭的CRI、CSR的总趋势是长焰煤配比越高则焦炭CRI越高,而CSR越低;但通过提高堆密度的方式炼焦,可以减小低阶煤对焦炭CRI和CSR的劣化.  相似文献   

6.
宝钢控制焦炭热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19种单种煤和64个配煤方案在模拟焦炉(SCO)上的试验,研究了原料煤性质对焦炭热性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控制宝钢焦炭热性质的模型,实践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预测焦炭热性质,预测值与实绩值误差,CRI<3%,CSR<4%,指导宝钢炼焦配煤生产。  相似文献   

7.
兰天  朱子宗  田辉  盛建文  王鑫海 《钢铁》2009,44(4):20-0
 在2 kg试验焦炉开展配白煤炼焦试验,研究了煤粉改性剂(zzz)对配合煤、焦炭质量的影响。确定出白煤的最佳配加粒度、最佳配加量以及zzz的最佳配加量。通过试验确定出最佳配煤方案:白煤配加量达到8%(粒度小于3 mm),zzz量配加0.10%。由最佳试验方案炼得焦炭的冷态强度M40、M10和热态性质CRI、CSR都可以达到南钢生产焦炭质量的水平。试验方案在南钢40 kg试验焦炉中进行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代林  洪莹  郑明东  王培珍 《钢铁》2013,48(6):20-24
 为了扩大炼焦煤资源选择范围,提高焦炭质量,通过5kg小焦炉炼焦试验,研究了在配煤中添加石油焦对所炼焦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好黏结性的配合煤中,适当添加一定比例的石油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焦炭的各向异性发展和完善,提高焦炭的光学异性指数OTI值。随着石油焦代替瘦煤比例提高并达到一定程度,所炼焦炭的CRI值逐渐降低;配入石油焦粒度较小时有利于提高焦炭热性质,粒度较大时对提高焦炭CSR不利。  相似文献   

9.
张代林  余亮  郑明东 《钢铁》2009,44(1):15-0
 随着煤岩测定技术的进步,炼焦煤的煤岩性质已在炼焦配煤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多种单种煤和配合煤的煤岩特征以及对应的40 kg试验焦炉所炼焦炭的性质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单煤种的R0max在1.3%~15%间,所炼制焦炭的冷态机械强度(M40和M10)最好,其热性质(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也较好;配合煤反射率分布图特征越接近正态分布,则所炼制的焦炭冷态机械强度(M40、M10)就较好,配合煤反射率分布图特征偏离正态分布越远,其焦炭热性质越差;40 kg试验焦炉所得焦炭的反应性CRI高,其反应后强度CSR较低,存在负相关线形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稳定焦炭质量的前提下丰富配煤结构,降低炼焦配煤成本,开展了配加气煤和瘦煤炼焦试验研究。试验根据攀钢西昌钢钒对焦炭质量的需求,利用胶质层重叠原理和按照煤阶相近替代的思路,制定了以气煤代替1/3焦煤、以瘦煤代替焦煤的配煤炼焦试验方案,并在200 kg焦炉上开展了炼焦试验。结果表明,以所选气煤、瘦煤代替1/3焦煤、焦煤配煤炼焦,随着气煤和瘦煤配比的增加,焦炭质量呈下降趋势,当气煤配比为15%、瘦煤配比为12%时,焦炭CSR为55%,对应生产焦炭质量能够满足高炉需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焦炭含水量和含粉率高对高炉生产和后续工序带来的不利影响,利用热风炉废气对焦仓内焦炭进行烘干,焦炭水分平均下降0.2%~4%,且可明显去除焦末,达到了改善高炉顺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山东铝业公司氧化铝厂,1997年以来针对本厂焦炭消耗高的现状,克服市场上货源紧张和厂内生产流程上的一些实际困难,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管理上和使用结构上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使焦碳消耗降低到92kg/t AO。  相似文献   

13.
郭学民 《山西冶金》2002,(2):10-11,31
分析了焦化厂拦焦平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改造方案,经实践证明,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孟繁英 《包钢科技》2002,28(2):14-16,10
焦炉管理对焦炭质量的影响,以及加强焦炉管理,稳定加热制度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期焦炭生产和炼焦技术发展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焦上产量和出口量于90年代初跃居世界第一位。21世纪初期,中国焦炭(机焦)产量仍将增长,世界焦炭产量稳定在3.5亿t/a左右,并基本保持焦炭的供需平衡。焦炉容积大型化,操作自动化,严格控制污染,扩大炼焦用煤资源将是21世纪室式炼焦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南钢冷态焦炭、凉焦台焦炭、热态焦炭喷洒焦炭添加剂溶液,测试其热态性能变化规律;在20 kg小焦炉上进行4种配煤方案的炼焦试验,研究焦炭添加剂对改善焦炭质量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喷洒焦炭添加剂溶液的最佳生产工艺和技术参数,在焦化厂进行焦炭喷洒焦炭添加剂溶液试验,在炼铁厂3号高炉同步进行应用试验.试验表明:焦炭添加剂能改善焦炭的热态性能指标,高炉使用喷洒焦炭添加剂溶液后的焦炭,炉况顺行,增铁、节焦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马钢煤焦化公司1^#~3^#JL5—2型(左)拦焦车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简述了对三台拦焦车进行改造的过程及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煤及焦炭灰成分测定方法的探索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成分的传统测定方法过程繁琐、耗时多、成本高,本文提出一种新方法,此法过程简单、操作快捷、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9.
通过20公斤小焦炉试验表明,在稳定的煤源及煤质情况下,配煤中配入20%瘦煤,不但焦炭的各项指标基本上达到了一级焦的要求,而且也达到了优化配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开展焦炭质量攻关提高焦炭实物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加强炼焦基础管理、优化工艺操作、严格检验把关、提高服务质量等一系列质量攻关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焦炭实物质量,保障了炼铁、炼钢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