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薛丽敏  李丽华  张金生  王庆明 《广州化工》2010,38(6):173-174,190
使用微波等离子体炬(MPT)作为激发光源,氩气做工作气和载气,氧气作屏蔽气,采用气动雾化进样的方式,用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MPT-AES)测定茶叶中金属锶的含量,实验中考察了工作气流量、载气流量、微波功率、氧屏蔽气压力、酸效应、共存离子等各个实验参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验证出了测定茶叶中金属锶的最佳工作条件,结果测得的锶检出限为4.5μg.L-1,精密度(RSD)为1.14%,MPT-AES测定茶叶中的锶操作简便,准确快速,运转费用低,是一种很好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简称MPT光谱法)测定潮州鱼腥草、芦根、铺地锦、溪黄草等十种草药中Zn、Cu、Mo、Ca、Pd、Mn、Co七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在样品处理过程中,采用了微波消解处理方法进行多元素的消解.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各金属元素的线性关系在0.000-9.000 mg/L之间,检出限在0.0200-0.7600mg/L之间,精密度(RSD)在1.58-7.72%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在96.73%-122.14%范围内,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微波消解结合MPT-AES法测定中药玛卡中Ca、Fe、Zn、Cu、Cd、Pb的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利用微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炬发射光谱(MPT-AES)进行了测定,并对影响微波消解的因素和条件进行了考察,对MPT光谱仪的载气流量、工作气流量等仪器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并且对酸效应和共存元素的影响也进行了实验,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得到Ca、Fe、Zn、Cu、Cd、Pb检出限依次为5.61、12.4、7.8、3.7、3.4、6.1 ng/m L,RSD(精密度)在0.3%~1.5%,加标回收方法检测出Ca的回收率区间为99%~101.5%,Fe的回收率在102%~104%,Zn的回收率区间在95.5%~97%,Cu、Cd、Pb的回收率分别在96.5%~98.5%、98%~104%、94%~96%。  相似文献   

4.
高辉  邓秀琴  贺小平 《应用化工》2014,(10):1925-1927
用微波等离子体炬(MPT)-原子发射光谱(AES)测定镍基合金中的铁含量,考察了仪器工作条件、酸度影响和共存离子的干扰,使用基体匹配法消除基体干扰。结果表明,测定铁的线性范围为0.01~100μg/mL,检出限为18.96 ng/mL,RSD(n=11)为3.65%。方法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结果相符合,方法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适用于镍基合金中铁元素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5.
对哈尔滨市大气环境中的TSP、PM10、PM2.5进行了采集和质量浓度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细颗粒(PM2.5)所占比例全年变化比较明显,1月、10月、11月和12月含量较高,均占到总量的55%以上,同时PM2.5/PM10也处于全年最高值,说明此期间细颗粒污染较为严重,环境危害较大;PM10含量全年变化相对稳定,PM10/TSP变化幅度仅为0.71~0.79,说明全年颗粒物质量分布的变化主要由PM2.5和PM2.5-10引起。根据TSP和PM10、PM10和PM2.5之间的相对关系曲线可以看出,两种大气颗粒物均来自相似的污染源,且污染源排放大气颗粒物的粒度分布长期比较稳定,而PM10和PM2.5的相关系数R值为0.973,也具备一定的相关性,可认为两者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用微波等离子体炬(MPT)为激发光源,氩气为等离子体工作气体,用气动雾化进样,研究了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MPT-AES)测定加氢催化剂中的Cu、Cr、Mn、Al四种金属元素的方法。考察了分析谱线波长、载气流量、工作气流量、氧屏蔽气压力、微波前向功率对测定Cu、Cr、Mn、Al的影响,同时考察了酸浓度及共存元素对Cu、Cr、Mn、Al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Cu、Cr、Mn、Al的检出限分别为8.28、4.38、8.23、5.35 ng·mL-1,RSD(n=11)分别为1.46%、1.41%、2.59%、2.13%,并且测得它们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4~50、0.02~30、0.04~80、0.04~100μg·mL-1。  相似文献   

7.
在徐州市的7个典型城市功能区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对PM_(10)和PM_(2.5)的污染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PM_(10)和PM_(2.5)的污染较严重,超标率分别为26.3%和31.2%;空间上,工业区和交通居住混合区污染严重;时间上,污染水平呈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PM_(2.5)在PM_(10)中的比重大于粗颗粒物,约占58%,应重视对其监测与治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玉溪市某工业园区大气PM_(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玉溪市某工业园区采集PM_(2.5)样品共70个。利用微波消解,ICP-MS方法检测Cr、As、Cd、Pb四种重金属的质量浓度并分析其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玉溪市某工业园区大气PM_(2.5)日均质量浓度在10μg·m~(-3)~75μg·m~(-3),而PM_(2.5)中四种重金属的浓度范围在0.003~0.377μg·m~(-3),并且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PbAsCr Cd,其中As超过国家质量指标限值。因此,应对玉溪市废气排放采取一定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新柱  王娜  张敏  刘鹏  神兴明 《广东化工》2014,41(19):202-203,211
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肥料中砷、镉、铅、铬、汞进行分析。实验过程确定了最佳测量条件,采用标准曲线法定量,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8.98%~99.54%,RSD为0.15%~0.80%,检出限0.00693~0.04169 mg/L,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重现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工厂废酸液经过处理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其中铅、镉、铬、砷、铜、镍、锌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仪器的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各元素的分析线,测定各元素的检出限。对2个工厂废酸液样品进行分析,7种重金属元素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9)在0.10%~6.8%之间。  相似文献   

11.
大气PM2.5污染的起因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M2.5为代表的环境大气颗粒污染物严重影响着环境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也是引起环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针对大气PM2.5污染的含碳固体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和汽车尾气3大主要直接排放源,分别分析了大气PM2.5的污染起因,并从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大气PM2.5污染的源头、过程和末端控制措施和今后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控制PM2.5的污染是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概述了国内外对PM2.5的研究现状及对PM2.5的限值。目前世界上对PM2.5的监测方法主要有:重量法、光散射法、β射线吸收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针对不同环境状况,应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同时简单介绍了美国、欧盟以及我国对PM2.5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蒸汽相变促进燃烧源PM2.5凝并长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燃烧过程排放的粉尘是大气中PM2.5的重要来源,目前控制PM2.5排放的主要途径是设置预处理设施使PM2.5凝并成较大颗粒后脱除。蒸汽相变是促进燃烧源PM2.5凝并长大的有效措施,对应用蒸汽相变作为脱除超细微粒的预调节措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详细评述,指出今后应加强对PM2.5微粒核化凝结长大特性及实用的PM2.5控制新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PM2.5的研究现状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洁岭  蒋文举 《广州化工》2012,40(23):22-24
PM2.5空气中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它粒径小、组分复杂、可为毒性物质提供载体,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并危及人体健康。本文主要围绕PM2.5的组成、化学特征、来源解析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等方面进行论述,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控制途径和防控政策。  相似文献   

15.
以PM2.5为凝结核,发生蒸汽凝结能够使得PM2.5粒径增加,以利于后续脱除。了解PM2.5的凝结增长规律对于PM2.5的高效脱除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凝结增长动力学方程,研究等温和绝热系统中多分散不可溶PM2.5的凝结增长过程,探讨蒸汽凝结后颗粒粒径分布随时间、蒸汽饱和度、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将等温和绝热系统中颗粒的凝结增长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饱和蒸汽能够迅速在PM2.5表面发生凝结,促进颗粒粒径分布向着大粒径、窄分布的方向发展;相同初始温度条件下,提高蒸汽饱和度可以有效促进PM2.5的增长;相同初始含湿量条件下,温度的较小变化就会引起最终颗粒粒径分布发生显著变化,且温度越低,颗粒凝结增长效果越好;与绝热系统相比,相同初始条件下等温系统中凝结增长所需的时间更长,生成的最终颗粒也更大。  相似文献   

16.
化学团聚促进电除尘脱除烟气中PM2.5和SO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化学团聚技术是实现燃煤烟气超净排放的有效技术之一,采用燃煤热态实验系统,分析探讨化学团聚技术促进电除尘对PM2.5和SO3的脱除作用,考察了化学团聚剂添加前后细颗粒化学组分及粒径的变化,以及化学团聚室、电除尘出口PM2.5和SO3浓度变化,并分析促进PM2.5和SO3脱除的机理。结果表明:喷入化学团聚剂后,细颗粒粒径峰值由0.1 μm增大到3 μm左右,细颗粒化学组分基本保持不变;电除尘出口细颗粒物数量浓度由5.8×104 cm-3降低到3.2×104 cm-3,电除尘效率提高45%;烟气SO3浓度由40 mg·m-3提高到100 mg·m-3时,单一化学团聚对SO3的脱除效率由42%提高到68%,协同电除尘SO3脱除效率由66%提高到86%。  相似文献   

17.
陈翱  强天伟  王耀辉 《广东化工》2013,(21):122-122,147
PM2.5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越来越明显,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文章概述了PM2.5对天气和对人体的危害,简单介绍了PM2.5的控制途径与PM2.5的防控难点,基于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控PM2.5的几点防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8.
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声波团聚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烧过程是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重要来源,控制燃烧源PM10排放已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技术发展的主要途径是设置预处理阶段使细颗粒凝并成较大颗粒后用常规除尘设备脱除,外加声场可使PM10团聚长大;从声波团聚的宏观效果及微观机理试验2个方面对可吸入颗粒物声波团聚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分析了声波团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今后需继续进行的研究方向,并介绍了作者的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以260~350 g/m2的芳纶无纺毡为基底层、40~60 g/m2的耐高温无纺布为保护层,通过静电喷雾将高温粘合剂均匀涂布在基底层上,再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直径150~400 nm的可溶性聚酰亚胺(P84)纳米纤维均匀纺制其上,附上保护层,热压固化使3层材料紧密结合,得到三明治结构的耐高温纳米纤维复合过滤毡,用其去除模拟气溶胶(粒径0.3~10 ?m的NaCl)颗粒. 结果表明,复合滤毡粘结强度超过1000 kPa,粘合剂对基底性能影响较小,少量纳米纤维可有效提高材料的过滤效率,对粒径2.0 ?m以上和1.0~2.0 ?m NaCl颗粒的过滤效率分别达100%和9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