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政课隐性教育作为思政课显性教育的有效补充和有效支撑,具有教育目的隐匿性、教育手段柔和性、教学效果持久性等特征,有利于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有利于思政课教育本质的回归,也有利于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实现。思政课隐性教育的实现,需要思政课教师树立思政课隐性教育意识,挖掘思政课隐性教育资源,拓展思政课隐性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2.
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风靡,许多高校纷纷跟进,目前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主流。对此,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学为例,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本土化实践遇到的困境及原因,探寻高职院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短板,课程思政的提出,为其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视角,促进了思政课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的融合共建。为进一步推进融合共建取得实效,从主体维度上,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需转变角色,找准自身定位;从课程维度上,要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验实训、专业调研、校外实践三方面的融合;从机制维度上,要提供有力的政策、组织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优秀水文化与水利类高职院校思政课具有天然亲近性,两者融合是增强教学亲和力、针对性、有效性的实践探索。应在坚持“守正创新”、“以文化人”、“守护文脉”、“经世致用”实践准则的基础上,选择模块化、议题式、实践式、虚拟化等融入路径。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实现高职思政课教学目的,使高职生实现由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加强高职思政课创新教学就必须做好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6.
7.
在构建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的进程中,高职思政课正寻求自身内涵式发展模式。这种体系构建将价值观培养作为起点,主张厘清教学内容,建立价值观模块,借鉴国际职教职业价值观培训方法,形成课程开发新系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碎片化”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跨入新阶段,教学变革面临新挑战。“碎片化”既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逻辑诉求,也是其外在逻辑标识。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思维范式和认知范式都面临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同时,把握“碎片化”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价值和建设理路,有利于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本文阐述了当下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明晰了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即提升与思政课协同互构、规避外语人才“外国化”、助力中国文化“国际化”;分析了目前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4条路径,即适应“新时代”、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丰富实践活动和创新教学方法是促进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的“风向标”“强地基”“助力器”和“新燃料”,以期助力国家培育高素质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0.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民办高校思政课能否形成符合教育特色、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思政课根本任务能否在广度上得到落实.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健康度模型设计,提供一种通过数据客观评价教学成效的模型和算法,从而实现民办高校数据赋能教学,提高教学实...  相似文献   

11.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容易出现“两张皮”特征,两者的有机融合方式和效果被广泛关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以深度学习为目的的新学习范式,与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同向同行。分析了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工科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效果,并以《土力学》课程为例,探讨了其课程思政育人总目标,探索了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初步构建了混合教学下《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有效提高了《土力学》课堂教学的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土木工程专业是培养未来工程师的摇篮,作为土木工程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因此,有必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会到各类专业课程中,将传授专业知识、技能与培养学生内在德性和素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为国家培养专业过硬、品德高尚的新时代优秀工程师.本文以"地下工程...  相似文献   

13.
将中山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党建工作意义重大。对此,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对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现状调查及访谈。结果显示:高职院校红色文化宣教重要度与重视度存在较大反差、接触度和熟悉度偏离一般常态、现实学习途径与个人喜好形式相背离。针对上述问题,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本土红色文化+"的解决路径,以促进本土红色文化与校园活动、课程教学、党团研学、创业大赛、教育基地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张芸 《海河水利》2023,(1):17-19+24
水是生命之源、民生之需、生态之本,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新阶段的首要问题。分析了白洋淀生态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修复路径与方法,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水利高职院校角度看,培养学生的水文化素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毕业生质量调查为切入点,将学生提升职业核心能力与水文化教育相结合,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情感教育、增加课程实践项目等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针对目前水利高职院校存在的水文化教育落实和传播的难题,一方面要建立完整牢固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要注重水文化教育的开放性和多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16.
在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无法适应企业需求、学生对口顶岗实习难以安排等问题.对此,通过与企业共建财经类专业项目中心,设立真实的工作岗位,完成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教学企业项目"系列课程、形成"'9+3'集中顶岗实习"制度,从而完善了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水库移民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脆弱性背景、人力资本相对丰富但质量不高、社会资本的碎片化特点、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支持整体环境优化等5个方面呈现了A县水库移民增收的现状。针对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利用SLA框架建构了"内源增长"与"外力援助"的发展思路,对存在潜在风险进行了识别并提出规避策略,归纳了因地制宜、产业扶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以及依靠避险解困和精准扶贫政策的水库移民增收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全面阐述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鸭河口水库作为大(Ⅰ)型水利枢纽和南阳市重要生态节点,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水和谐发展原则,合理调度、科学供水、节约用水,强化水政监察执法和生态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成为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生态水库建设方面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国珍  张洪伟  周添红 《给水排水》2020,46(12):136-141
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是保障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结合我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现状以及实践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兰州交通大学为例,从"三维立体式"实践育人体系框架搭建,育人机制队伍建设、平台载体建设、约束机制建设以及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着手,系统阐述了地方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20.
到2015年底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基本建成后,为有效应对站多人少任务重带来的压力,各地水文大都开展了水文巡测.本文以九江市为例,阐述了开展水文巡测和设立县域水文管理机构是解决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成后水文面临的人少站多任务重的问题.并提出要适时调整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的功能,加快提高县域水文监测能力,做好水文监测管理改革顶层设计,不断提高基层水文服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