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压铸生产中的温度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浇注温度和铸型温度对压铸生产的影响,阐明了在压铸生产中加强温度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浇注温度和铸型温度对压铸生产的影响 ,阐明了在压铸生产中加强温度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发展,对钕铁硼磁体的温度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对钕铁硼温度稳定性研究的两个方向进行了综述,一是围绕提高钕铁硼最高使用温度的相关研究,对矫顽力、矫顽力温度系数、方形度和磁体最高使用温度内在关联进行了重点介绍;二是围绕降低钕铁硼磁体的剩磁温度系数的相关研究,就Co和...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唐钢1810mm生产线采用的温度模型,并开发了温度模拟工具。对两种机架间冷却水设定模式进行了温度模拟。结果表明,优先使用下游机架间冷却水的控制效率更高,并能降低能耗。利用温度模拟,准确判断出终轧温度异常变化的原因,采取措施后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5.
《铸造技术》2018,(4):861-864
研究了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和卷曲温度对园林装饰用耐候钢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与Q235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开轧温度的降低,耐候钢的平均晶粒尺寸逐渐降低;降低终轧温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耐候钢的晶粒尺寸;卷曲温度为540℃时耐候钢的晶粒尺寸为10.4μm,卷曲温度为640℃时耐候钢的晶粒尺寸为15.1μm,提高卷曲温度后耐候钢的晶粒明显粗化;开发的耐候钢的腐蚀速率和腐蚀深度都小于Q235钢,且开轧温度990℃、终轧温度840℃、卷曲温度为590℃工艺条件下耐候钢的耐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经过试验和理论计算,研究了磨削区的最高磨削温度。详细探讨了热电偶测温技术的实质和过程。利用热电偶测量了磨削接触区的最高温度。对测量温度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与采用磨削热模型理论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火焰温度对8V对接接头火焰矫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铝合金构件焊接变形的火焰调修过程中温度和温度/时间组合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对8V对接焊缝数值仿真的温度循环曲线的火焰矫正方法,确定了热矫温度及温度/时间组合的控制策略。通过试验验证了基于数值仿真的温度循环曲线确定的温度和温度/时间组合能够直接应用于构件的焊后火焰矫正。该策略用于实际工艺优化,减少了焊接变形的火焰矫正次数,降低了调修成本,进一步提高热矫正效率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对于周期式热处理炉,炉膛内温度与工件实际温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研究炉膛内温度与工件实际温度的差异,以及炉温整体的均匀性,进行了对比试验及研究。经过试验及分析,发现热处理炉满足炉温均匀性的要求,工件的恒温温度和恒温时间可达到工艺要求,但工件温度滞后于炉膛温度。  相似文献   

9.
磨削温度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概要介绍了磨削温度理论的研究现状,叙述了热源模型的发展与现状,简述了其计算方法以及温度测量技术,并对磨削温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等效温度法在阳极焙烧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等效温度法的测试原理及方法,并应用于阳极焙烧炉料箱内终温及温度分布测试。提出了用等效温度法对铝电解阳极焙烧质量进行跟踪监控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1.
考虑对流和辐射的铸件凝固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立斌  张殿德 《铸造》2000,49(7):413-417
在已有的铸造凝固过程计算机模拟基础上,考虑了对 和辐射对凝固过程热传递的影响。开发出在铸件凝固过程中综合考虑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计算程序。针对热残余和的计算。结合铸造中落砂工艺,对落砂前后不同的传热模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为检验模型的准确性。试验研究了弓形应力框试验铸件的浇注过程。对比分析了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指出新的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FORM反传热模型表面换热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075铝合金厚板淬火过程为对象,研究DEFORM反传热模型中控制参数对表面换热系数计算和温度预测精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选择实测温度曲线上的拐点温度作为温度控制点,且表面换热系数初始值接近平均换热系数时,采用反传热模型确定的表面换热系数所预测的冷却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选取合理的控制参数,并确定了7075铝合金厚板淬火过程的表面换热系数,经冷却曲线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对比表明,采用DEFORM反传热模型确定的表面换热系数所预测的温度场有较高精度,可以满足工程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3.
热输入对1OCrMo91O钢焊缝金属根焊层热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焊接热循环测试系统,分别在不同热输入条件下,实时采集了10CrMo910耐热钢焊缝金属根焊层的温度参数.通过对不同热输入下焊接热循环曹线和参数的对比,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硬度测试,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10CrMo910耐热钢焊缝金属根焊层焊接热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输入对10CrMo910耐热钢焊接热循环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回振法测试45钢的横波声速。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的45钢有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组织对应不同的声双折射因子。实验研究发现,在自由边界且应力效应小的条件下,钢的晶粒细小且均匀时,声双折射因子小;反之,声双折射因子大。  相似文献   

15.
刘福龙  何晓聪  曾凯  王医锋 《焊接学报》2015,36(10):41-43,48
通过组建局部热处理试验装置,对压印接头进行局部热处理,之后制备金相试样,以观察热处理后压印接头的金相组织,检测热处理前与热处理后接头的组织硬度. 并对热处理前与热处理后的压印试件进行拉伸-剪切试验,对比热处理前与热处理后接头的静强度. 结果表明,局部热处理使压印接头部位材料由铁素体与珠光体组织发生转变出现马氏体组织;与前者相比,马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与硬度,马氏体组织的这种特征最终使接头静强度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6.
光谱选择反射型太阳隔热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具备高紫外光阻隔率、高红外光阻隔率、高可见光透射率的太阳隔热膜。方法依据标准大气光谱和隔热膜的基本原理给出理想隔热膜的透射率光谱曲线,在防止室内眩光的基础上给出太阳隔热膜的实用透射率曲线。通过对金属Ag薄膜光学常数的研究,提出基于介质ZnS和金属Ag的多层结构的选择反射型太阳隔热膜结构,利用TFC膜系软件设计三层结构的选择反射型太阳隔热膜并进行允差分析。采用热蒸发技术制备该选择反射型膜太阳隔热膜。结果隔热膜在0.3~0.38μm紫外波段的阻隔率达到99.2%,在0.38~0.78μm可见光波段的平均透射率为75.2%,在0.78~2.5μm红外波段的阻隔率达到91.2%,太阳能总隔热率为62.1%。结论研制的太阳隔热膜能在保证隔离紫外线辐射和红外热辐射的同时满足对可见光具有较高的透射率。  相似文献   

17.
烧结是钢铁生产过程主要的耗能工序,在烧结过程采用余热回收技术能够有效地回收能量,降低能耗.本文建立了烧结过程余热利用的经济性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余热发电与余热驱动机械这两种余热利用方案的经济性.结果表明:余热发电方案中,发电机组功率较大时,余热回收系统投资回收期更短;余热驱动机械方案中,汽轮机的负荷大小对于投资回收周期...  相似文献   

18.
模具真空热处理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荣滨 《模具制造》2008,8(7):80-84
模具真空热处理具有无环境污染、高质量、长寿命、低能耗和较低成本的优点。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模具真空热处理达到90%以上,我国起步较晚,不足10%。推广应用和普及真空热处理将为我国尖端技术、国防工业、机械工业和模具制造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点焊过程中通过电极散失热量的过程和机理,展开了对电阻点焊电极热输入机理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基于有限元法(FEM)提出并建立了电极热输入计算模型,并根据模拟仿真策略对电极瞬态热输入的成分和大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分析的结论.结果表明,点焊过程中散入到电极的热可分为电阻热和传导热两部分,电阻热流的变化规律与焊接电流一致,而传导热流则在电极输入热中占主导地位.此工作有助于电极散热和焊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化学气相沉积(CVD)金刚石膜的超高热导率,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实验系统,分析其对于小空间高热流密度电子元件的散热效果。通过测量加热器及材料表面的温度值可知,相同工况下,金刚石膜温度梯度小,温度分布均匀性好,表面最大温差仅为铜的一半且加热面温度相比于铜更低。实验结果说明CVD金刚石膜的散热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散热材料铜。实验验证了经过Ti-Ni-Au金属化处理的CVD金刚石薄膜具有可焊性。在实验基础上,利用Flotherm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建模,进一步探讨了材料厚度、热导率及接触热阻对加热面温度和最大热流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