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道三层结构聚乙烯防腐层具有优异的综合防腐性能,是当今国际先进的管道外防腐技术之一,防腐层的厚度直接影响着它的机械性能、防腐性能、耐化学性能、良好的施工性能和经济性,因此防腐层的厚度倍受人们关注。本文扼要阐述了国外三层聚乙烯防腐层最小厚度确定的依据,国内应用情况调研,焊缝部位防腐层厚度试验检测;提出防腐层厚度在没有充分理论依据和实际经验的条件下,不能只从经济角度考虑,将防腐层厚度减薄。根据涂敷试验结果。在目前涂敷工艺条件下,焊缝处防腐层厚度与管体防腐层厚度的差异规定在70%较合适。  相似文献   

2.
铸渗铬合金层组织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对铸铁件和铸钢件表面渗铬层的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铸铁渗铬层是由熔合层、钎焊层和烧结层三个不同组织区域构成的;而铸钢渗铬层仅由熔合层和烧结层构成。  相似文献   

3.
三层PE防腐层是目前广泛采用的钢质管道外防腐层,由于其涂敷过程中出现问题,会造成不合格产品,影响防腐管道的寿命。本文简要阐述了产生不合格三层PE防腐层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超声成像法检测复合材料层合板铺层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确定复合材料层合板铺设形式的新的无损检测方法。采用垂直入射的超声纵波进行铺层界面的C扫描或层板全波形B扫描,然后从结构缺陷的反射波中提取纤维方向信息。发现铺层界面的C扫描图大都包含两相邻铺层的纤维方向信息,而上铺层的信息显示更明显。因此,用二维傅里叶变换将界面C扫描图变换为定量的角度分布图,通过显示的方向信息确定上铺层的纤维方向。用类似方法对全波形B扫描图进行处理,将其转换为角度—时间图,图中信号幅度显示层合板中各铺层的方向。由于没有涉及众多界面时间门的设置问题,B扫描方法更为简单。分别用界面C扫描和全波形B扫描方法检测了几种复合材料层合板,确定了它们的铺制结构,并通过建模分析研究这些方法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在钽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表面电镀镍,分析了陶瓷层和镀镍层的形貌、成分组成及陶瓷层与镀镍层的结合情况,研究了陶瓷层与熔融镍接触时镀镍层对其抗热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钽合金表面制备的陶瓷层主要成分为Ta2O5,厚度可达30~35μm;采用PVD结合电镀的方法在陶瓷层表面制备的镍镀层厚度为20~30μm,且镀镍层表面致密,镀镍层与陶瓷层结合连续紧密;没有镀镍层的钽合金试样在浇铸过程中受到熔融镍的热冲击后表面陶瓷层会开裂失效,导致基体被熔解;有镍镀层的钽合金试样在受到熔融镍的热冲击后表面陶瓷层连续完整,镀镍层可以有效地防止陶瓷层开裂,显著提高陶瓷层的抗热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6.
《电焊机》2007,37(7):37-37
对焊件进行多层多道焊时,当焊接后道焊缝时,前道焊缝的最低温度,称为层间温度。一对于要求预热焊接的材料,当需要进行多层焊时,其层间温度应等于或略高于预热温度,如层间温度低于预热温度,应重新进行预热。  相似文献   

7.
刘辉敏 《铸造技术》2012,33(3):339-341
为降低热应力造成多层结构浸入式水口开裂的可能性,采用有限单元法研究了内面层厚度和材料物理性能参数对其热应力的影响,以及内面层厚度和导热系数对其内壁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内面层厚度由0mm增至10mm时,浸入式水口所受最大拉应力先升后降;当其厚度在2~4 mm之间时,拉应力较小.随着内面层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和导热系数的降低,最大拉应力减小.增加外面层厚度,减小其导热系数,预热后浸入式水口内壁温度的降低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8.
全面分析管道三层PE防腐层缺陷(四):原材料缺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层PE防腐层的层间粘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原材料来降低由此所引起的防腐层制造或运行存在的隐患,确保钢质管道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孔隙度与辅助层丝径对多层金属纤维滤毡透气性能的影响以及滤毡透气系数与孔隙度,孔径的关系,得出了三者之间关系的方程。研究表明,带有粗丝径辅助层的多层滤毡比同类型单层的透气性能好得多,且透气系数随辅助层丝径的增大而提高。所得到的经验方程可用来估算多层金属纤维滤毡的透气系数。  相似文献   

10.
全面分析管道三层PE防腐层缺陷(二):焊缝防腐层缺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三层PE外防腐钢管焊道区防腐层缺陷的种类、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防止和控制缺陷形成的技术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1.
粘结层和陶瓷层厚度对纳米结构热障涂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箐  李嘉  詹华  汪瑞军  王伟平 《表面技术》2013,42(1):17-20,41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在K403高温合金表面制备不同层厚比的NiCrA-lY/纳米7YSZ热障涂层,研究了涂层厚度变化对热障涂层表面粗糙度、结合强度、热震性能和热循环寿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粘结层厚度一定时,随着陶瓷层厚度的增加,其表面粗糙度增加,涂层结合强度下降;当粘结层厚度为50μm时,热障涂层的抗热震性能随陶瓷层厚度增加而降低,粘结层厚度提高至100μm时,热障涂层的抗热震性能随陶瓷层厚度增加先提高,后降低,热障涂层在1100℃的热循环寿命测试结果也基本对应这一规律;当粘结层厚50μm且陶瓷层/粘结层的层厚比在(1~2)∶1的范围内,或者粘结层厚100μm且陶瓷层/粘结层的层厚比在(2~2.5)∶1范围内时,热障涂层具有较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三层PE防腐层的表观质量缺陷的存在,在大多数情况下会造成管道运行隐患。本文列举了三层PE防腐层常见的表观缺陷,并通过分析,来进一步提高三层PE的防腐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管道防腐层调研的深入,目前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三层聚烯烃结构防腐层(3LPO)相继发生了多起投产运营三、五年后防腐层粘结性下降甚至完全失效的事故.为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本文提出了提高表面处理质量、最优化设定环氧粉末涂敷工艺和原材料选用准则等诸多改进措施,建议进行严酷的试验室长期模拟实验来验证3LPO管道外防腐层施工质量的办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效果验证.结果表明,上述改进措施效果明显,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渗碳层深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均为衡量渗碳质量的技术指标,在生产上必须严格控制。按有关标准,渗碳层深度测定因钢种而异,对合金钢为过共折 共析 过渡层的深度,对碳钢为过共析 共析 过渡层的深度。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与钢种无关.为惨碳淬火后硬度达550HV的深度。两者在概念和评定方法上有着一定的差异,渗碳层深度采用金相法;有效硬化层深度则采用硬度法。大量研究及试验业已证明,当渗碳层碳浓度分布一定时,渗碳层深度亦为一定,它不受渗碳后热处理条件的影响,有效硬化层深度则不同,渗碳后热处理工艺参数、钢种等多种因素对其产…  相似文献   

15.
杨玉娟  严彪 《上海金属》2010,32(4):16-19
利用KKSO多相场模型,研究CBr4-C2Cl6过共晶合金,当层片间距为4.1μm时,层片厚度对三维共晶层片生长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层片厚度对三维共晶层片生长影响显著,厚度效应有可能导致层片取向的垂直偏转和倾斜偏转。层片厚度比较小时,共晶层片以类似于二维的1λ振荡形式生长;当层片厚度大于6.4μm以后,层片开始偏转,并最终在横截面上垂直于初始层片方向;层片厚度在8.6~14.2μm之间取值时,在横截面内层片发生倾斜;之后,出现Z字形分叉,进一步增加层片厚度值至18.2μm时,共晶层片又发生垂直偏转。  相似文献   

16.
全面分析管道三层PE防腐层缺陷(五):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三层PE的生产工艺入手,通过生产过程、涂覆步骤以及相关设备等分析,阐述了三层PE防腐层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白层静载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冲击磨损试样表面的白层,用静载磨损方法研究了该白层的磨损特性,分析了其失效形式,并讨论了组织类型对白型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试样表面有白层晨,磨损出现块状剥层,而无白层试样则呈切削磨损,白层导致块状剥层磨损,降低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8.
拉曼光谱法分析低碳钢模拟大气腐蚀锈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拉曼光谱研究了不同磷含量试验钢的模拟大气腐蚀锈层。结果表明:含磷低碳钢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锈层由双层结构构成,即内锈层是以α-FeOOH为主体的铁锈所覆盖,外层部分是以α-Fe_2O_3和γ- FeOOH为主体的铁锈层;不同磷含量试验钢锈层的主要区别是高磷钢锈层较薄较致密,且几乎全由黑色的内锈层组成,低磷试验钢的锈层较厚,且有大量白色疏松的外锈层存在。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近年来钛合金材料表面硬质膜层的研究进展,详述了钛合金表面扩渗层、多元素掺杂复合强化硬质膜层以及多层复合结构强化硬质膜层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成果,分析了现有钛合金表面硬质膜层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钛合金表面硬质膜层的强韧性匹配与界面强化仍需深入研究,同时需有效开展钛合金表面硬质膜层的工程应用研究,促进硬质膜层在钛合金材料表面的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温氧化试验研究了热浸镀铝钢合金层硬度的变化规律,借助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仪对合金层的成分,形貌和氧化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金层是由铝原子浓度不相同的3层组成,硅在合金层中形成Fe3Si相,可以控制铝原子的热扩散,从而减缓了合金层硬度的降低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