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许国基  郝秀红 《核技术》1995,18(6):352-357
介绍了核靶厚度的在线控制和离线控制技术,在线控制包括石英晶体膜厚计法,时间法和计算法,离线控制有天平称重法,α测厚仪和分光光度计法。  相似文献   

2.
运行在BEPC电子直线加速器上的试验束,主要利用在线探测器和离线数据分析选择单粒子事例,满足多种单粒子束流试验.本文介绍了试验束改进后的数据获取系统,以及离线数据分析中的飞行时间谱分析,单粒子判选和粒子击中位置定位等.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几种典型的乏燃料干法后处理方法,并对其中使用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详细论述了干法后处理研究中的在线分析方法,包括电化学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拉曼原位分析、EXAFS原位分析、NMR原位分析等。在线分析方法有助于对工艺料液中物质的形态及结构进行实时监测。此外,离线分析方法可作为在线方法的有效补充,根据研究对象的形态(气态、液态、固态)对一些典型的离线分析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在LEBC泡室照片的径迹测量中对坐标测量装置的离线刻度和对测量结果的在线检验的方法。通过对坐标测量装置的离线刻度,提高了测量精度。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在线检验,提高测量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一般性样品的自由电子激光三维成像,搭建了一套用于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双光束单脉冲三维成像装置。计划利用可见光对该成像装置进行离线时空对准,利用自由电子激光对其进行在线时空对准。为了保证离线对准的顺利实现,需要搭建一套基于双光束白光干涉原理的离线对准系统。本文设计了一套双光束白光干涉系统,并结合波动光学原理和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了离线对准原理的理论模拟验证。随后搭建了该套系统,并成功对该系统进行了时空对准调试与验证,时间对准调节精度达48.1 fs。经简单改进后,该系统可作为自由电子激光三维成像装置的离线对准系统,用于其离线对准调节。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研究钠钾合金制备中的在线计量技术。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提出钠钾合金制备在线计量回路的设计方案,并建立了钠钾合金制备在线计量回路,然后,通过标准砝码法在线测量获得了计量回路的校正公式。通过钠钾合金传输后的离线测量佐证了该校正公式及计量方法的正确性。该技术适合于钠钾合金制备在线计量。  相似文献   

7.
兰州在线同位素分离器的FEBIAD源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红梅  王同庆  郭斌  郭应祥 《核技术》2001,24(3):227-232
叙述了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在线同位素分离器FEBIAD源的设计原理、 结构、运行状况及离线和在线调试结果。离线测定Kr和Xe的总效率分别为3.1%和4.5%,^129Xe分辨本领达到360,离子源总离子束流小于10μA。在线测到截面为10^-28cm^2、寿命短至1s的反应产物,在线测出^104In总效率达到1.5%-2%,^104Ag和^104Gd达到1%。  相似文献   

8.
高培  王伟  陈勇  万平生 《核动力工程》2013,34(4):136-139
针对国内某核电半速汽轮发电机在线振动测量值高的问题,从振动频谱、离线振动测量、电磁干扰验证以及固有频率敲击试验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振动传感器支架固有频率接近发电机工频的4次谐波形成共振,是在线振动测量值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消除逆动态落棒法空间效应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不受落棒速度限制,并适用于分析有高次谐波存在时的实验数据和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在线或离线处理  相似文献   

10.
北京谱仪(BESⅢ)飞行时间探测器的离线数据质量监测软件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刻度过程和重建结果的监测获得探测器的性能参数等信息,并进行图形输出,对保障离线数据质量和实现北京谱仪物理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飞行时间探测器离线数据质量监控的软件框架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1.
文中对近十年来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领域内计算机应用的状况作了概括;简要的讨论了能谱数据获取、计算机断层成象、以及大型数据获取等系统方面的技术进展。对值得注意引用的计算机学科内发展起来的一些新技术与新技术产品作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方向 《核动力工程》1991,12(4):41-44
该文根据核电站模拟器上实现的核电站安全监督系统的数据处理,说明了对该实时动态系统参数进行提取、单位变换、进制转换、通讯数据量的压缩以及系统中个别参数重新计算的方法,给出了系统数据处理的程序框图,并指出了数据处理在动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微机的多参数核谱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描述了两个基于IBM-PC/AT微机的多参数核谱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每个参数作为一个子事件,其标码长度最大为12bits。两个子事件组成一个有效事件(双参数系统),或是2—4个子事件组成一个有效事件(四参数系统)。采用顺序记录型DMA方式进行事件标码记录。已用于6项研究课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16.
核电厂两种实时故障诊断系统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采用VB6.0编程语言开发了核电厂实时故障诊断系统,并对诊断系统中所应用的智能诊断算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比较直观地对比两个诊断系统,利用数据通讯程序接口使该诊断系统与仿真机进行实时数据交互,并在仿真机上设置了4种故障对两个诊断系统进行在线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应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均能对故障进行识别,但都存在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离线分析表明,针对不同的故障类型,当特征参量较少时,采用模糊神经网络诊断技术较好;而特征参量较多时,最好采用数据融合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数据获取系统中,数据压缩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现代高能核物理实验方面。本文描述了基于CAMAC数据压缩的三种方法:分支驱动级压缩、机箱级压缩和硬件压缩。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氙同位素监测是国际禁核试核查的重要手段,其测量方法主要有HPGeγ能谱测量和β-γ符合测量两种。论文阐述了采用β-γ符合技术获取的三维β-γ符合能谱数据的分析流程及方法,对符合能谱的感兴趣区(ROI)、干扰因素扣除的原理及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给出了放射性氙同位素活度浓度及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MDC)计算公式。通过对三维β-γ符合能谱数据分析原理的研究,可为β-γ符合测量系统分析软件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Tokamak experiment requires high-speed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s. In traditional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the sampling rate, channel numbers and processing speed are limited by bus throughput and CPU speed. This paper presents a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based on FPGA. The data can be processed in real-time before it is passed to the CPU. It provides processing ability for more channels with higher sampling rates than the traditional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while ensuring deterministic real-time performance. A working prototype is developed for the newly built polarimeter–interferometer diagnostic system on the Joint Texas Experimental Tokamak (J-TEXT). It provides 16 channels with 120 MHz maximum sampling rate and 16 bit resolution. The onboard FPGA is able to calculate the plasma electron density and Faraday rotation angel. A RAID 5 storage device is adopted providing 700 MB/s read–write speed to buffer the data to the hard disk continuously for better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20.
上海光源(SSRF)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BL17U1是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平台,SSRF的高性能和光束线的高性能使得用户能快速采集晶体衍射数据。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好光束线站的物理性能和硬件配置,必须开发一整套的可靠、用户友好的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根据用户实验需求,BL17U1开发了基于分布式控制系统EPICS及Blu-Ice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的控制与数据获取系统。该系统稳定可靠、功能完善,宜于用户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