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居业》2014,(7)
<正>持续性利用如何开发体育场馆的多功能性以提高场馆赛后的收入?荷兰阿姆斯特丹竞技场顾问公司总经理本·温布瑞克认为,体育建筑往往没有得到最高效的利用。以奥运会建筑为例,"出租:奥运设施"、"雅典奥运会仅过了半年多一点,很多奥运设施就被空置了"、"雅典没有赛后利用计划"、"奥运遗产"、"澳大利亚TELSTRA场馆的商业重组"上述一些话语都是  相似文献   

2.
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中国进入了"后奥运时代",奥运场馆的规划与设计以及赛后利用等问题引起了大众的再思考.对青岛奥帆中心的总体规划、建筑特色、赛后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对青岛奥帆中心的赛前和赛后的规划设计进行比较总结.希望能够为以后的奥运建筑与大型体育场馆、体育建筑的建设和利用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地与滨水旅游度假村的建筑空间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山地与滨水旅游度假村建筑空间组织中应注重和解决的问题,从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角度结合旅游学、景观建筑学进行研究,对山地及滨水地带旅游开发和旅游度假村建筑设计作了有益的探索。认为风景旅游地区的开发应注重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环境特征确定相应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4.
承办奥运,就不能逃避后奥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除了关注奥运固定场馆的赛后经营与利用.对临时建筑和设施进行回收再利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在科技形态不断迭代变幻、建筑思想日趋多元跨界、行业面临转型沉淀的社会条件下,建筑学视野下的未来性讨论尤其应当回归建筑自主性的学科脉络,重拾契合时代精神的建筑学未来话语。文章从乌托邦、反乌托邦与进托邦三个方面的价值与争议为当代建筑学未来性议题进行认识论层面的解读与思辨。  相似文献   

6.
《世界建筑》2012,(2):98-101
采用集中式布局进行奥林匹克中心及场馆的规划,总体上不能很好的解决赛后利用难题。在奥林匹克中心集中式布局的前提下.赛后利用问题只能在建筑层面解决。事实表明.对于大型场馆建筑而言.通过建筑层面的功能置换来解决赛后利用问题.难以取得良好效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赛后利用问题.从规划层面入手也许是以种值得探索的方式。遗憾的是.在本次竞赛的获奖作品中没有看到这样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任磊  陈晓恬 《华中建筑》2007,25(9):71-74
旅游度假村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种新兴模式,该文从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角度结合旅游学、景观建筑学研究旅游度假村建筑空间组织中应注重和解决的问题,并联系实例剖析探讨旅游度假村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建筑学思想中的演变发展的回顾,以及对当代中国建筑在实践、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相关案例的讨论,试图在城市、建筑和文化意义等不同层面阐述"日常"作为一个"零度"议题与建筑学的关系,进而为一种基于日常的建筑学观念进行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成爱爱  张普纲 《山西建筑》2004,30(19):20-21
研究了飞云楼的建筑特征及时代,介绍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指出该楼是万荣县的标志,具有极高的建筑学意义和观赏价值,对建筑学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建筑学思想中的演变发展的回顾,以及对当代中国建筑在实践、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相关案例的讨论,试图在城市、建筑和文化意义等不同层面阐述"日常"作为一个"零度"议题与建筑学的关系,进而为一种基于日常的的建筑学观念进行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尝试从社会观念的考察和思想史批判的角度,简单勾勒深圳建筑行业35年发展历程的三个重要事件,并参考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生产的理论,比较和分析中国建筑的社会生态、职业伦理、设计语言等几个方面的相互影响,以期重新梳理当代深圳建筑发展的观念历程以及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2.
彭鹏  周官武  刘丽 《华中建筑》2009,27(7):241-243
建筑及建筑教育从来就没有停止发展和变革的步伐。现从“维度”的视角,从美术、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模型及时间等几个方面浅议其与建筑学的内在联系,及其可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进行的改进,希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更加全面地体验建筑。  相似文献   

13.
吴放  亓萌 《华中建筑》2008,26(1):41-44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西班牙建筑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高迪的了解上,对西班牙当代建筑几乎没有深入的认识.而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班牙建筑已经走出了边缘的状态.该文从民主政治,经济发展,建筑教育,行业法规,多元包客文化,西班牙精神六方面探寻了西班牙是如何从建筑和文化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中,超越曾经落后的经济,摆脱曾经远离现代世界的历史背景,逐渐登上了世界舞台,成为当代建筑艺术发展最重要的实验场所之一,以期对我国的建筑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金磊 《建筑创作》2009,(9):132-144
回溯新中国建筑设计及建筑学理论研究60年的历程,既经历了创建、发展和辉煌,也经历了顿挫、困境与危机。"建筑中国60年"系列丛书从策划、编撰到出版的两年间是《建筑创作》杂志社团队不懈追求、理清历史史实、揭示事件内涵、把握作品评析要点的过程。为此本丛书力诫当下文化的"浮躁"病症,每一位作者力求用独特而深刻的历史批判视点,在展示中国建筑60年学术成就及优秀作品的同时,还坚守文化态度和积极探索真理的精神,努力反映出新中国一代代建筑学人们求真务实的学术品质。我以为"建筑中国60年"系列丛书的宗旨:要让新中国60年建筑的经典作品不仅仅真正成为一种思想和精神财富,更要引发出一系列真切的反省及总结机制,本丛书的"建筑中国"一词凸显新中国大厦奠基与新中国建筑作品建设过程这双重含义,前者具有宏观精神,后者更体现扎实的工程意义。作为一部志向于以建筑的名义向新中国60年华诞致敬的大型系列出版物,它已不再是一套具有某些个人情绪的建筑师随笔类"小书",而是集中反映"建筑中国60年"历程中的记忆、作品、语言、文字、图片等精神财富的"大书",从中不仅能读到建筑随时代变迁的发展史,更能成为珍贵的建筑设计学在理念与信息上的"教科书",因为其中闪现着一代代建筑师在艰难中奋进且不无坎坷的身影,从此种意义上讲"建筑中国60年"系列就是希望用"全集"呈现60载中国建筑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15.
秦红岭 《华中建筑》2014,(11):36-41
约翰·罗斯金不仅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批评家,同时也是西方近代建筑伦理的最早探索者之一。该文主要以《建筑的七盏明灯》为文本依据,从三个维度阐释和评价了罗斯金的建筑伦理思想,即建筑的宗教伦理功能、建筑的基本美德和建造中的劳动伦理,并简要分析了他的建筑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建筑发展的价值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回顾了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师如何通过展览将其建筑理念传播给主流社会,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城市发展。20世纪90年代前后,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的两次建筑展,不仅成功地将先锋建筑师推向大师之列,更预测了近20年建筑范式的转变。之后的第十届卡塞尔文献展和21世纪初的一系列艺术展,则重新定义了建筑、城市与艺术的跨界关系。作者通过阐述过去近10年来在中国的几次个人参展和策展经历,思考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中,建筑师策展对建筑学和城市学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互承结构”作为一种古老的结构形式,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在国外建筑师和国内外高校的实践中,对其更多地是进行实验和研究,实际建造项目很少。分形图形从埃舍尔的画作到当代计算机分形图形的创作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但在建筑学中也尚未得到充分的应用。本文主要探讨互承结构与分形图形在设计中结合的可能与形式表达,试图为建筑设计中结构形态的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该文是《可持续营造建筑系列丛书》的书评,从“土法”与“洋法”两方面论述了高技术与低技术可持续营造建筑设计的实质。可持续营造的建筑即是本源的建筑。建筑设计的本源即是建筑功能与可持续营造的“高技”与“低技”的结合。“土法”和“洋法”在可持续营造之中的体现与目标、可持续营造建筑的设计方法及过程、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和关键技术是生态建筑设计探讨的四个重点。  相似文献   

19.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而学生开始接触基础的建筑设计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为尽快使学生脱离这种现状,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地、有效地学习。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金磊 《建筑创作》2009,(12):7-7
收藏六十年,是新中国城市与建筑成就总结时关注的主题和重点,本文从建筑传媒肩负的社会责任及品牌价值入手,结合《建筑创作》杂志社自2008年奥运会后迄今的重点工作经历,描述了策划不同类别“建筑书香”的方法及思路,进而探讨了创建研究型建筑传媒机构的基本途径。本文希望成为《建筑创作》杂志社走向新制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