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嵩  朱昊頔 《山西建筑》2010,36(27):171-172
对臭氧预氧化工艺对水中藻类的去除进行了试验性研究,分析了臭氧预氧化的除藻效果,并探讨了其除藻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预臭氧化可以明显地提高除藻效果,臭氧投量为1.5 mg/L时,除藻率达到最高值88.3%,继续增加投量,除藻率不再增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松花江水源水质特点,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对松花江微污染原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具有助凝作用,可节省混凝剂用量,在试验条件下,当预臭氧投量为1.0 mg/L时,可节省12%以上的混凝剂量;主臭氧氧化工艺的设置可以提高后续活性炭滤池的净水效果;在低温低浊期出水氨氮浓度难以达标,可采用加氯的方法来去除氨氮,最佳投氯量为4.5 mg/L。长期运行效果表明,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强化常规工艺,所需臭氧投加量较低,系统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即使在冬季低温低浊期仍可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3.
合肥某自来水厂利用臭氧预氧化工艺应对夏季锰突发性增长,研究其除锰的臭氧投加量控制方法、应用效果和成本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水溶解锰含量最大值达1.33mg/L情况下,接触时间12.4~15.8min,通过控制臭氧尾气浓度调整臭氧投加量,保障沉淀池出水溶解态锰含量低于0.05mg/L。夏季锰的去除率达到92.46%,其他季节锰去除率平均值68.57%,出厂水总锰含量在0.03mg/L以下,高度确保供水水质安全。预臭氧工艺运行成本约为0.042~0.065元/m3。  相似文献   

4.
藻类是水源水的微污染物,其大量生长将给水厂制水和饮水安全带来诸多影响。试验对比了次氯酸钠氧化除藻,硫酸铝、聚合氯化铝(PAC)混凝沉淀除藻以及氧化和混凝联合除藻的效果,并对次氯酸钠、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以及处理时间进行了优化,确定了经济合理的除藻方案。结果表明,当次氯酸钠投加量为30 mg/L、接触氧化时间为20 min时,除藻率为95.4%;当硫酸铝投加量为140 mg/L时,除藻率为87.3%;当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120 mg/L时,除藻率为87.1%;在25 mg/L次氯酸钠+120 mg/L硫酸铝条件下,除藻率为98.3%,沉后水浊度为0.411 NTU;在25 mg/L次氯酸钠+110 mg/L聚合氯化铝条件下,除藻率为98.0%,沉后水浊度为0.379 NTU。次氯酸钠的助凝作用大大强化了混凝沉淀效果,从而使沉后水浊度降低,既有效提高了除藻率,又减轻了水厂后续工艺的负荷。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处理工艺流程对除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为了解和考察不同处理流程、各种预氧化剂的除藻效果及对除藻特性的影响,首先研究了春季天津市“引黄”原水藻类的数量与分布特征,发现该季节优势藻为小球藻、绿梭藻和栅列藻。对比了预氯化沉淀、单独气浮、预臭氧化气浮和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气浮工艺的除藻效果和除藻特性。结果表明各种工艺流程的除藻特性有明显差异,采用气浮工艺代替沉淀工艺能够提高对原水中不同优势藻的去除率,预臭氧化和PPC预氧化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浮工艺对优势藻的去除率。PPC预氧化去除小球藻更有效,而预臭氧化去除绿梭藻和栅列藻效果更好。预臭氧化和PPC预氧化能够提高气浮工艺去除叶绿素a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O3/BAF和BAF/O3两种组合工艺对石化废水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探讨了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下,两种工艺对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以及处理过程中废水中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O3投加量为15 mg/L时,O3/BAF组合工艺对COD的去除率最高为32.8%,此时进、出水COD平均浓度分别为68.82、46.22 mg/L,但最高出水COD浓度50mg/L。而对于BAF/O3组合工艺而言,由于臭氧氧化后置,臭氧投加量越大,对COD的去除率越高,O3投加量20 mg/L时,BAF/O3工艺对COD的去除率要高于O3/BAF工艺,在O3投加量为25 mg/L时出水COD趋于稳定,且低于50 mg/L。SUVA和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在O3/BAF工艺中O3可以对废水起到预处理作用,使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增强BAF单元对COD的去除效果。O3/BAF工艺的臭氧投加量为20 mg/L时,对NH3-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35.1%;而BAF/O3工艺对氨氮的去除与臭氧投加量的关系不大,试验过程中在12%左右。由于石化二级出水NH3-N平均在0.4~2.5 mg/L之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一级标准的限值。从保障最终出水水质的要求来看,BAF/O3工艺更适用于石化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7.
以模拟铁超标的水源水作为研究对象,在水厂常规工艺的基础上增加预臭氧工艺,考察了该组合工艺对含铁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铁的去除效果有限;臭氧—沉淀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原水中总铁,原水中总铁含量为7.5~8.0 mg/L时,臭氧投加量提高至5 mg/L即可保证出水铁含量达标,但对浊度去除效果差。结合经济性原则,当原水总铁含量为5~8 mg/L时,最佳工艺参数如下:O_3投加量为4 mg/L,PAC投加量为20 mg/L;当原水中总铁含量为8~10mg/L时,最佳工艺参数如下:O_3投加量为5 mg/L,PAC投加量为20 mg/L。  相似文献   

8.
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特征,构建了臭氧预氧化/改性粘土/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并用于处理常州科教城的景观河水。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为50 L/h、预氧化的臭氧投量为1.2 mg/L、改性粘土投量为1.2 g/L、臭氧—生物活性炭段的臭氧投量为2 mg/L的条件下,当进水浊度为29~38 NTU、CODMn为6~9 mg/L、TN为3.47~3.60 mg/L、TP为0.21~0.25 mg/L、藻类为(3~10)×108个/L时,该工艺对浊度、CODMn、TN、TP和藻类的去除率分别为97.5%、77.7%、81.9%、95.4%和99.2%,出水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Ⅰ类或Ⅱ类标准。  相似文献   

9.
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引黄水库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引黄水库水的特点,采用臭氧预氧化强化常规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能够降低常规工艺出水浊度,改善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提高常规工艺对氨氮和藻类的去除率。适宜的臭氧投加量为1~2mg/L,当臭氧投加量为1mg/L时,臭氧预氧化后,滤后水浊度、CODMn、UV254、氨氮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与常规工艺相比分别提高了2.7,2.5,7.8,5.2和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高藻期引滦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偏碱性的高藻引滦原水,进行了预氧化除藻、混凝及助凝等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预氧化接触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当Cl投量为0.5 mg/L、PAC投量为25 mg/L时,其除藻效果要明显好于ClO2和FeCl3,组合、Cl2和PAC组合及Cl2和FeCl3组合的,且再投加0.2mg/L的助凝剂HCA,则除藻效果会更好;ClO2对原水的pH可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利于提高后续的混凝效果,同时水中较高的余氯还可省去实际生产中滤前加氯消毒操作.因此采用ClO2作预氧化除藻剂、PAC作混凝剂、HCA作助凝剂比较适用于高藻期引滦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微絮凝/涤纶高弹丝纤维球过滤工艺除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主研制的涤纶高弹丝纤维球为滤料,采用微絮凝/纤维球过滤工艺处理含藻水.结果表明,微絮凝/纤维球过滤工艺的除藻效果较好,对于藻类总数为(6.8×106)~(8×106)个/L的高藻水,在PAC投加量为15mg/L、滤速为15m/h的条件下,出水的藻类总数可保持在1×106个/L以下,除藻率最高可达90%以上,水头损失<15.7kPa,工作周期为9 h.  相似文献   

12.
如何经济、有效地去除难降解有机物是当前水处理领域的难题之一。针对臭氧+FlopacTM工艺对化工废水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开展中试研究,并应用于具体工程实例。中试结果表明,增加臭氧投加量可有效提高化工废水的可生化性,当臭氧投加量由35 mg/L增加到75mg/L时,出水B/C值由0. 13提高到0. 17,对COD的去除率由27%提高到38%,出水COD浓度稳定在60 mg/L以下。实际工程运行数据表明,臭氧+Flopac~(TM)工艺可有效去除化工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出水水质稳定,臭氧投加量为65 mg/L、Flopac~(TM)平均滤速为6. 7 m/h时,COD去除率达到44%。  相似文献   

13.
在水厂现有工艺上如何实现及时、高效、经济除藻,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以珠江水系北江段某水厂应对水源藻类突发污染为例,混凝除藻烧杯试验发现,采用Al2O3含量为6%的聚合氯化铝(PAC)且投加量为20 mg/L,同时投加0.6 mg/L的二氧化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大部分叶绿素a,除藻率高达90%以上,并且还可强化后续的混凝沉淀效果。将以上结果在生产性试验中进行验证,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为珠江水系沿线自来水厂应对藻类暴发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采用絮凝—超滤—臭氧催化氧化的工艺,探究了对制版废液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试验表明,本工艺处理适宜条件: pH=9,絮凝剂投加量为12.5mg/L,助凝剂投加量0.04mg/L,水流量为20L/h,操作压力达到0.08MPa,膜面流速值为2×10-3mm/s,臭氧加入量到80mg/L,臭氧催化氧化时间为40min。可使处理后的废液达到工业回用水的标准[1],废液的回用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鹿燕 《供水技术》2012,6(3):17-19
针对辛安水厂原水水质问题,通过静态试验考察了不同预氧化方式对混凝沉淀工艺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投加0.2 mg/L的高锰酸钾,再投加1.0 mg/L的臭氧,可以明显降低混凝沉淀出水中的浊度、UV254及UV254/TOC,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85.3%,75.8%和55.9%;为有效控制出水AOC含量,实际运行中可以考虑采用先投加0.4 mg/L的高锰酸钾,再投加0.5 mg/L的臭氧的预氧化方式。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预臭氧-浮滤池工艺和臭氧气浮-浮滤池工艺对鹊山水库水进行了试验研究.预臭氧-浮滤池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臭氧预处理对浊度去除影响不大;臭氧预氧化对UV<,254>的去除效率很高,平均去除率为76.47%,经气浮、活性炭过滤之后,总去除率可达到100%;臭氧预氧化对COD<,Mn>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总去除率较无臭氧预处理平均提高7.0%,出水平均值降至1.87 mg/L.臭氧气浮-浮滤池工艺试验表明,臭氧气浮对浊度去除影响不大,臭氧的强氧化性主要表现在对UV254的去除上,其平均去除率比浮滤池工艺提高了9.8%.  相似文献   

17.
开展了ClO2预氧化与PDM复合药剂联用提高常规处理工艺除藻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藻类数为1.3×108个/L、浊度为10.32~15.50 NTU、温度为27~30℃的黄河下游引黄水库水,当ClO2投量为1.0 mg/L、PDM复合药剂投量为60 mg/L时,滤后水浊度能降至0.2NTU以下,对CODMn的去除率达到46.6%,对藻类的去除率高达99%以上。ClO2预氧化与PDM复合药剂联用技术是强化常规工艺处理高藻水库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臭氧氧化技术改善陶瓷膜对钱塘江原水的处理效果,基于臭氧对膜出水中有机物的氧化作用,探讨不同的臭氧投加方式对陶瓷膜过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可较好地去除有机物,提高膜过滤通量。当臭氧投加量为5 mg/L时,对DOC和UV254的去除率可由未投加臭氧时的34%和22. 5%提高到44. 6%和40%;臭氧可有效提高陶瓷膜的膜通量,且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逐步提高,臭氧投加量为5 mg/L时,膜比通量较未投加臭氧时提高了18. 3%;膜的化学清洗液的分析结果表明,臭氧氧化了污染陶瓷膜的一些有机物质,从而减少了膜污染,提高了膜通量。  相似文献   

19.
开展了CIO2预氧化与PDM复合药剂联用提高常规处理工艺除藻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藻类数为1.3 X 108个/L、浊度为10.32~15.50 NTU、温度为27~30℃的黄河下游引黄水库水,当CIO2投量为1.0 mg/L、PDM复合药剂投量为60 mg/L时,滤后水浊度能降至0.2NTU以下,对CODMn的去除率达到46.6%,对藻类的去除率高达99%以上.CIO2预氧化与PDM复合药剂联用技术是强化常规工艺处理高藻水库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氯水作为氧化剂,考察了气浮工艺用于海水淡化预处理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预氧化可以强化混凝+气浮预处理工艺对浊度、CODMn、UV254和TOC的去除效果,三氯化铁的最佳投加量为15~20 mg/L,聚合氯化铝最佳授加量为6~10mg/L,最佳气浮回流比为15%;在最佳运行条件下,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