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自行设计的电絮凝一接触过滤组合装置对微污染原水进行净化处理。在连续运行的试验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对细菌总数、浊度、CODMn和氨氮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3.16%~9558%、9746%~9980%、37.02%~5547%和6096%~67.11%。所检测的水质指标均达到国家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电絮凝-接触过滤工艺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适宜处理微污染原水。  相似文献   

2.
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处理低浊度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对低浊度原水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浊度小于20NTU时,采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絮凝剂,控制投药量为3~5mg/L,絮凝时间3~5min,可保证出水浊度小于0.5NTU,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3.
高锰酸钾强化预氯化处理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作为检测指标,采用人工配水考察了氯、高锰酸钾各自和联合应用灭活水中微生物的效果。结果表明,氯和高锰酸钾联用对配水中的指示微生物灭活效果好于这两种消毒剂单独使用的效果。通过Berenbaum公式计算证实,氯和高锰酸钾联用在灭活微生物指标上为协同作用。因而对微污染原水进行预氯化处理时,在获得相同消毒效果的前提下,投加高锰酸钾可以减少氯的投量,进而减少氯化副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微滤膜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采用0.1μm的微滤膜处理微污染原水,出水浊度<1NTU,对高锰酸盐指数(OC)的去除率为20%左右,运行稳定后对UV24去除率>40%。通过考察膜过滤阻力在膜油-停周期内的变化来选择充分的曝气时间。在连续运行中发现,膜过滤性能由于膜的污染而先有一快速降低段,之后随时间缓慢下降。通过对膜的清洗的长期运行试验发现,曝气清洗不能完全清除膜污染,而用次氯酸钠和盐酸清洗则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生物陶粒过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陶粒滤料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了具有不同结构特性的陶粒滤料对有机物、藻类及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25%,最高可达38%;对氨氮的去除率〉60%,最高为70%;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98%;对藻类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出水浊度〈1NTU。此外,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发达的孔隙及较多的连通等特性的陶粒处理效果好,适合作为水厂工艺改进的首选滤料。  相似文献   

6.
微污染原水预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微污染原水预处理试验研究1处理工艺根据原水性质,采用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为一体的好氧固定床生物膜处理技术,对微污染水源进行预处理。试验的主体设备为生物陶粒滤柱,滤柱高2.5m、直径80mm,填料高1.4m,陶粒粒径1~5mm,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压缩空气...  相似文献   

7.
粉末活性炭-MBR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莫罹  黄霞 《中国给水排水》2002,18(12):16-19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表明 ,粉末活性炭 (PAC)为天然腐殖质类物质饱和后仍可吸附二氯酚 (DCP) ,并在连续运行试验中进一步验证了PAC -MBR抗DCP冲击负荷的能力强于投加普通填料的MBR。通过测定进、出水有机物的表观分子质量分布 ,发现PAC -MBR能有效去除 1~ 4K(1K =10 0 0u)的有机污染物 ,对 4K~ 0 .4 5 μm有机物的去除与PAC的饱和程度有关 ,去除率随运行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PAC -MBR和普通填料 -MBR均能有效去除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前者对可吸附有机物的去除率受PAC饱和程度的影响较大。采用磷脂法可测定PAC上附着的活性微生物量 ,连续运行中PAC -MBR内的微生物量为 0 .6× 10 8个活细胞 mL ,与普通填料 -MBR相当。耗氧速率测定结果表明 ,PAC -MBR内的微生物活性略高于投加普通填料的MBR。  相似文献   

8.
胜利油田民丰净化站(净水厂)设计规模为4×104m3/d,实际净化水量约2.2×104m3/d,现用原水以民丰4#、5#水库为主,民丰4#、5#水库已连续两年在7、8、9月份出现高浊、高藻水,受风向、雨水、库存水的影响,水质频繁变化并不断恶化,给净水处理带来非常大的困难。总结前两年的投药规律并将化验室正常混凝试验结果作为参考,于2003年10月对多种药剂(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进行筛选,最终选择了适于高藻原水处理的聚合氯化铝铁作为混凝剂。2005年9月上旬发现,虹吸滤池滤后水部分时段浊度>3NTU,脉冲澄清池的悬浮泥渣层不密实,矾花颗粒…  相似文献   

9.
强化常规工艺处理黄河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在冬季、经长距离调用的黄河原水水质具有低温、低浊、微污染的特点,采用常规工艺处理时出水CODMn很难满足《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的要求,为此开展了强化常规工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取臭氧预氧化或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高效絮凝刺HPAC强化混凝气浮、改性滤料强化过滤等措施,可显著改善常规工艺的出水水质,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了10%以上,出水CODMn〈3mg/L。臭氧(或PPC)预氧化、HPAC混凝气浮、改性滤料过滤是改善常规工艺出水水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生物砂滤池是在普通砂滤池的石英砂表面培养附着生物膜而形成的强化处理工艺.采用其处理微污染原水,并考察了出水水质,结果表明:生物砂滤池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由普通砂滤池的13%提高到31.5%左右,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由23.5%提高到88.3%左右,对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由零提高到90%左右,出水浊度<1 NTU,色度<15度.该工艺在现有普通砂滤池基础上即可实现,是解决微污染水源水质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微污染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装填了包埋固定化微生物颗粒(以下简称包埋菌)的好氧流化床对广州某自来水厂的微污染地表水进行处理,其中包埋菌颗粒的填充率为10%,流化床采用气升管曝气内循环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包埋菌颗粒可以高效、快速地去除原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在水温为25-27℃、DO为3-4mg/L的条件下,当进水NH4 -N平均为0.90 mg/L、HRT为10min时,出水氨氮平均为0.32 mg/L,亚硝酸盐氮<0.05 mg/L.包埋菌颗粒的密度为1.02-1.04g/cm3,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流态化特性,非常适于在自来水厂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适合杨柳青水厂生产运行的强化混凝预处理技术,采用小试和中试相结合的方式,对比考察了FeCl3、硫酸铝(AS)以及两者复配混凝对后续超滤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混凝剂投加量下,采用FeCl3进行混凝预处理时,超滤膜出水的有机物浓度最低、膜污染程度最轻;而采用AS作为混凝剂时,中试系统的运行效果最差;FeCl3与AS复配的协同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静态搅拌和振荡试验,了解不同品种的沸石处理微污染原水的适用性,研究沸石对氨氮等污染物的吸附规律,初步确定沸石的投加量,选择合适的沸石投加条件。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和分子筛对氨氮等有机物有一定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微污染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预处理微污染原水,并和水厂常规处理工艺进行了对比。中试结果表明,原水浊度为50~200NTU、氨氮浓度为1~10mg/L、水温为18~30℃时,生化池对氨氮的去除率为60%~80%,CODMn去除率为0.5%~25%,UV254的去除率为1%~15%;正常运行时,较高浊度(200~800NTU)的冲击不会明显影响生化池对氨氮和CODMn的去除;生化池的亚硝酸盐氮去除率为20%~50%,在原水氨氮浓度较高时亚硝酸盐氮积累增多;增加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工艺,显著提高了后续混凝沉淀池和砂滤池的除污染效果。  相似文献   

16.
应用粉末活性炭处理微污染原水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粉末活性炭强化处理京杭运河常州段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杭运河常州段微污染原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处理的同时增投粉末活性炭(PAC),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最佳的投炭点和投加量.结果表明,投炭点在净水工艺流程中越靠前,则PAC对污染物的吸附效果越好;增投粉末活性炭可大幅度提高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加点为吸水井,最佳投量为30 mg/L.  相似文献   

18.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染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处理法是去除污染原水中氨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十年来,国内先后进行了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流化床处理污染原水试  相似文献   

19.
混凝-粉末活性炭工艺处理京杭运河微污染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京杭运河常州段原水水质情况,通过静态烧杯试验研究了混凝-粉末活性炭工艺对水中浊度、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可以有效去除浊度,去除率达97.3%;活性炭对有机物去除效果明显,其最佳投加量为30 mg/L.混凝剂对比试验表明,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PFS)对臭和味、色度具有相同的去除效果;PFS对UV254、挥发酚的去除效果优于PAC,而对浊度、CODMn的去除效果较PAC差.  相似文献   

20.
针对西沥原水常规混凝土沉淀过程处理困难,出厂水浊度偏高,矾耗高的问题,本试验在滤前二次投矾,进行微絮凝过滤,能确保滤后水浊度小于0.5NTU,并使浊度、有机的支经常规过滤分别提高60%以上和14%左右,矾耗节约7.2%左右,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