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评价复合流沉淀技术的处理性能,并分析其高效去除悬浮物的机理,进行了复合流斜板沉淀器处理工业锅炉脱硫除尘废水试验,并和杯罐混凝沉淀试验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复合流斜板沉淀器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当除浊率相同时,复合流斜板沉淀器的净表面负荷比杯罐混凝沉淀试验中反应器的净表面负荷高10.08~16.56m3/(m2.h)。复合流斜板沉淀器的同向流沉淀区出口端和异向流沉淀区进口端外侧的混流区及异向流沉淀区进口段中的絮凝作用,是提高除浊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侧向出水同向流斜板沉淀技术;对公司现有的斜管沉淀技术进行了改造的实施方案和施工要点;改造完成后对公司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横向流斜板浮沉池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工程设计中采用一种新型净化构筑物——横向流斜板浮沉池,用于处理冬季低温、低浊,夏季中高浊的江河、湖泊、水库水。在同一净水构筑物中根据需要,改变净水工艺,即当原水低温低浊时,采用气浮方式运行;当原水浊度升高(超过100度)时,则改为斜板沉淀方式运行。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这种池型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7)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磁化斜板澄清器的工作原理、工艺组成以及技术特点等,该设备采用斜板沉淀和过滤技术相结合,通过药磁的作用,促使颗粒间互相吸引,凝聚成大颗粒物,进入斜板区加速沉淀,沉淀出水进入过滤区进一步处理,细小悬浮物进一步被拦截去除,其采用气水反洗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少、出水水质好、自动化程度高、易操作、投资省等优点,是一种具药磁、斜板沉淀和过滤一体化的新型水处理设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新型螺旋斜板一体化净水设备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新型螺旋斜板一体化净水设备的工艺流程,并对该设备的创新部分——螺旋斜板进行详细分析。螺旋斜板的引入使设备的沉淀空间利用率达到100%,不但提高了沉淀效率,减少了占地面积,还节省了投资。生产性试验的运行结果表明:新型螺旋斜板一体化净水设备具有絮凝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等特点。在进水流量为240 m3/d,浊度、CODMn及UV254分别为(40.7~203 NTU)、(0.98~2.98 mg/L)、(0.018~0.064 cm-1)的条件下,出水浊度、CODMn及UV254分别为(0.32~1.46 NTU)、(0.72~1.48 mg/L)、(0.011~0.039 cm-1),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温州某供水厂原有平流沉淀池沉淀效果较差,双阀滤池过滤周期短、反冲洗效果不佳,出水浊度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技术改造。在平流沉淀池内增设侧向流斜板沉淀,将双阀滤池改造为整体滤板小阻力长柄滤头配水、石英砂均质滤料、气水反冲洗滤池,并完善了滤池的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沉淀池出水浊度大大降低,滤池出水水质提高,反冲洗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V形斜板强化接触絮凝沉淀技术利用设备的流体上升流道截面差造成水流沿重力方向的速度差,使斜板沉淀单元内部形成一定厚度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絮体动态悬浮层,同时通过增设的垂直板来增加絮体悬浮层厚度,实现强化接触絮凝、提高絮体沉淀分离性能的目的.中试结果表明,当斜板长为850 mm、斜板间距为25 mm、直板长为150 mm时,沉淀设备达到最佳性能;在处理水量超过设计负荷的20%时,设备仍运行效果良好.在水厂改造项目中,V形斜板沉淀设备的出水浊度稳定在0.4 NTU以下,低于原设备的出水浊度(1.63 NTU),同时节省了49%的投药量.  相似文献   

8.
在寒区高色、低浊水库型水源水处理中,沉淀过程是控制出水水质指标、降低消毒副产物风险的核心环节,当采用斜板沉淀池且其长度过大时会出现负荷不均、出水絮体流失等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并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水力模拟,提出末端集水的沉淀方式,确定了斜板沉淀池集水堰布置的方式和堰负荷控制方法,并模拟了不同集水方式下池内的流态变化。研究还发现,当斜板沉淀池较长时,清水区存在推流作用,可以通过集水堰负荷的调整、前端板间距的控制等方法优化水力流态达到最佳沉淀路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微涡旋控制混合理论、后台阶流理论及接触絮凝理论,分别设计开发了列管混合器、星形翼片隔板絮凝反应器及V型斜板沉淀设备,并通过工艺集成形成微涡旋控制多元强化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在钢厂废水处理改造项目的中试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浊度≤2 NTU,处理水量在超设计负荷15%时,出水浊度仍保持在2 NTU左右;可节省药剂费用22%,节省占地3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迄今人们只研究了侧向流翼片斜板沉淀池沿水平方向的除浊规律,而忽视了沿深度方向出水浊度的变化。文中重点探讨了沿深度方向出水浊度的变化规律,从而提出了能全面概括水平方向和深度方向的浊度变化的除浊数学模式,讨论了侧向流翼片斜板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方法,斜板区长度和高度的选择,以及进水、出水、层间衔接等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介绍了新型迷宫斜板小型试验研究的内容和结果。结果说明,新型迷宫与六角形斜管相比,前者对高浊度水的适应能力要强些,但在原水浊度小于3000度时,后者的处理效果要好些(或处理能力大些)。文章还介绍了新型迷宫斜板在若干个水厂内进行生产性试验的情况。文章并对迷宫式斜板的固液分离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新的论点。  相似文献   

12.
气浮与沉淀填料装置在新型气浮沉淀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气浮与沉淀填料装置采用连接杆件将平直薄板(pp板)即斜板连接、组合在一起,能够进行侧向流斜板沉淀,也能够进行上向流或下向流斜板沉淀.特别是在浮沉池中能够进行气浮-沉淀固液分离,确保实现在一个构筑物内很好地切换运行气浮与沉淀两种水处理工艺,使这两种工艺都能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吉林省舒兰市吉舒炮台山水厂扩建工程采用气浮与沉淀填料装置,应用新型气浮-沉淀固液分离工艺新建气浮沉淀池,实际运行处理效果良好,出厂水质可以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3.
侧向流斜板浮沉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侧向流斜板浮沉池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针对具体问题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即改变一味地追求同时满足气浮与沉淀两者要求的传统设计思想,确立在满足气浮的条件下通过调整构造形式、尺寸来满足沉淀要求的主导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4.
简要叙述了波形钭板应用于侧向流沉淀技术的设计思想和侧向流波形钭板沉淀试验研究成果,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扼要阐述。作为一种具有显著优点的新型沉淀技术,侧向流波形钭板沉淀工艺将得到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5.
首次提出通过翼片、斜板的组合排列来实现多层多格沉淀的技术。它从设备上为颗粒在水中的沉降创造条件,显著地提高了沉淀池的沉淀性能。经过理论计算,实例中新型翼片斜板沉淀池效率是平流沉淀池效率的54倍。  相似文献   

16.
新型气浮—沉淀工艺是给水处理的新型组合工艺之一,珠海三灶水厂(2×10~4m~3/d)的改造工程采用了该工艺。在水厂调试运行过程中,新型气浮—沉淀池切换运行气浮或沉淀工艺,分析了其出水水质。结果表明,在原水高浊度情况下,沉淀+过滤工艺的出水浊度稳定在0.5NTU以下;在原水低浊度、高铁浓度或高藻类的情况下,气浮工艺较沉淀工艺出水水质好,气浮出水浊度绝大部分稳定在0.5 NTU以下、铁稳定在0.05 mg/L以下、藻类数稳定在3×10~5个/L以下;而在原水高锰浓度(0.1 mg/L)情况下,运行气浮工艺和沉淀工艺出水效果都不理想,但后续的锰砂滤池可以有效去除多余的铁、锰。  相似文献   

17.
对斜管、斜板沉淀技术的理论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论点,该论点如经实验证实切实可行,可给沉淀工艺的设计及已建斜管、斜板沉淀池的技术改造带来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斜板沉淀池在一体化氧化沟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体化氧化沟中斜中斜板沉淀池内部的流态及固液分离效果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分机理和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沉淀池底部设有的特殊过渡区具有良好的消能作用,可使斜板沉淀区的流态快速从紊流转变为层流,达到最佳沉淀效果,斜板区的分离过程是污泥沉淀与污泥悬浮层的过滤,捕获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效率比一般二沉池高,水力停留时间>30min,出水SS值<38mg/L。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改进型逆向流斜板沉降器的设计原理,通过试验,与相同几何尺寸的传统型逆向流斜板沉降器的固液分离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处理流量为0.2m^3/h和0.25m^3/h的正常水力负荷下,改进型斜板沉降器的整体出水浊度较传统型的分别低39.95%和47、52%,且其各出水分区的水质较传统型的均匀、稳定;在处理流量为0、35m^3/h的超常水力负荷下,传统型斜板沉降器不能正常运行,而改进型斜板沉降器可正常运行;在临界流量下,改进型斜板沉降器的表面负荷较传统型的高出28.13%。斜板沉降器的改进设计解决了其在工程应用中出现的排泥困难、出水水质不均匀、抗冲击负荷能力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将传统上向流斜板(管)由水平排列方式改为垂直排列方式,设计出一种新的沉淀分离装置与工艺。经过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表明在保持出水水质与工程投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该工艺克服了上向流斜板(管)沉淀工艺易积泥、排泥困难等缺点。同时,该工艺通过增加沉淀池的高度提高了地面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