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接种污泥、进水水质、反应器尺寸及水力停留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和传统活性污泥工艺(CAS)在污泥驯化期的除污效果和污泥特性。结果表明,MBR对COD的去除效果优于CAS的,两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差异不大;MBR中的污泥絮体较CAS中的分散,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种类也较少;MBR中的污泥浓度远高于CAS工艺的,其污泥的体积平均粒径小于CAS的;两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2.
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膜生物反应器(MBNR)本质上与传统的脱氮除磷活性污泥工艺(CBNR)相同,且工艺设计原理差别不大。然而,与传统CBNR工艺相比,MBNR工艺的设计必须考虑由于回流(污泥和混合液)和污水流量变化造成的污泥混合液浓度在不同反应器中的差别,以及不同反应器中MLSS分布的变化,其目的是保证系统运行中污泥在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的合理分配。另外,由于污水流量的变化将导致反应器中污泥浓度随时间而变化,因此有必要进行工艺的动态性能分析。在MBNR工艺系统中,污泥混合液浓度高时曝气效率降低,不同的回流分配将导致膜池前端反应器中污泥浓度的变化,因此评价曝气效率和工艺容积之间的平衡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一体化MBR工艺是活性污泥法和膜分离技术的结合,MBR能维持较高的生物量,有效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抗冲击负荷能力,膜组件代替了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的二沉池,可以进行高效固液分离,克服了传统工艺中出水水质不够稳定、污泥容易膨胀等不足,且出水效果好,消毒后可直接回用。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该新型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及主要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ABR气提导流循环工艺是集曝气、悬浮澄清和污泥回流于一池的污水生化处理新工艺。澄清分离的活性污泥经气提微动力回流实现循环脱氮,澄清液在投加复合硅藻土除磷药剂再经水力循环澄清池深化处理与消毒后达标排放。ABR工艺属活性污泥法和物化法相结合的脱氮除磷新工艺,是适合中小规模污水处理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5.
随着各地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工艺流程短、出水效果好的AAO+MBR组合工艺得以快速普及,尤其对于用地面积紧张、景观环境要求高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其更受青睐。然而AAO+MBR组合工艺并非是传统AAO和新型膜技术的简单叠加,其预处理、AAO、MBR等单元的设计与传统AAO均存在明显区别。结合国内众多工程案例,详细分析了AAO+MBR组合工艺的设计要点,如预处理工段需根据进水水质选择设置初沉池,同时应设置膜格栅以避免纤维、毛发等造成膜丝缠绕;AAO工段的特殊性在于三级回流比的确定、AAO各区设计污泥浓度的计算、AAO+MBR各区实际流量的计算、需氧量的计算以及强化脱氮措施的设计等;MBR工段的特殊性在于膜通量计算、膜区设计污泥浓度的确定、产水泵流量和扬程的计算、膜区底部吹扫设计以及膜清洗设计等。  相似文献   

6.
粉末活性炭/污泥回流工艺强化膜前预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吸附/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苏州市某河水,考察了PAC/污泥回流工艺对膜前预处理的强化效果及对膜污染的影响,并与常规混凝沉淀、污泥回流强化混凝沉淀、PAC吸附/混凝沉淀等3种预处理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PAC/污泥回流强化预处理工艺对浊度、DOC、UV254和THMFP的去除率分别为80.2%、47.5%、42.3%和52.3%,均比其他预处理工艺的高,对MW30 ku和MW1 ku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PAC/污泥回流强化预处理和超滤膜组合工艺对浊度、DOC、UV254和THMF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9.2%、54.1%、47.2%和60.2%;经过15 d的运行,超滤膜的跨膜压差基本保持稳定,而其他预处理工艺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膜污染,但无法避免不可逆膜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腐殖活性污泥工艺在日本和韩国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尹军  赵可 《中国给水排水》2007,23(4):101-104
腐殖活性污泥工艺是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填充腐殖土填料的生物培养装置,用于改善活性污泥特性,提高处理效果的新型污水处理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已成功地将该工艺应用于岛内住宅小区污水净化站、山之内水质净化中心、乌栖市饭田地区和永吉地区农田排水处理站等多个污水处理厂,在韩国也已有200多个污水处理厂应用了该技术。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脱氮除磷效果好、污泥产量低、污泥脱水性好和污泥不产生臭气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8.
污泥转移SBR工艺的特点是在并联运行的SBR间以污泥回流方式实现活性污泥的筛选与转移利用,从而提高系统除污效能。对比了该新型工艺与传统SBR工艺的污泥总量及浓度变化,并研究了污泥转移量对污泥沉降性能和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污泥转移可显著提高SBR池中的活性污泥总量,当污泥转移量为15%、30%、40%时,单池SBR中的污泥总量比传统SBR分别提高了8.1%、17.7%、34.5%,SVI平均值分别为208、96、94 m L/g,系统的充水比分别可达到39%、45%和56%,污泥转移使新工艺的处理能力比传统工艺分别提高了30%、50%和87%。另外,污泥转移量对工艺除磷性能影响显著,在30%转移量的优化工况下,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9.
采用小试规模的浸没式厌氧平板MBR对高浓度酒厂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MBR的处理效果及膜污染的特性.考察了COD负荷、HRT、VFA和碱度等与污染物的去除特性,同时考察了阻力分布,并采用离心分离方法研究了污泥的三组分对膜污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OD负荷为5.2~8.0 kg/(m3·d)、水力停留时间为3~5 d时,MBR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5%.正常运行时的碱度与VFA的比值为2.5~4.5.当COD负荷超过10.0 kg/(m3·d),系统VFA出现累积,COD处理效果下降.水力停留时间对厌氧MBR处理效果有重要影响,水力停留时间应大于70h.膜污染模型的推导也证实了厌氧MBR膜污染属于泥饼阻力模型;膜阻力分布的测定表明,浓差极化阻力和泥饼层阻力是膜污染的主要部分;污泥组分中污泥悬浮固体颗粒是膜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序批式水解酸化工艺,将进水混合区、搅拌反应区、两个序批处理区和污泥回流与排放区五个组成部分有机结合,克服了现有工艺的不足,省略了沉淀池,实现污泥回流,保持反应池内较高的活性污泥浓度,保障污泥与废水之间的充分接触,能够充分发挥水解酸化作用。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该工艺能够达到处理目标、投资省、运行能耗低,在难降解废水处理领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人工合成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培养磁种好氧颗粒污泥,并考察了其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絮状活性污泥培养磁种好氧颗粒污泥,开始污泥中大量繁殖丝状菌,然后丝状菌缠绕成细小的颗粒,最后慢慢形成颗粒污泥,其外表光滑,近似呈圆球形或椭球状。培养成熟的磁种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为0.47~4.1 mm,平均为1.7 mm;SVI70mL/g,远低于普通活性污泥的(100~150 mL/g);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加而增大,范围为30~91m/h,而普通活性污泥的只有8~10 m/h。同时,比较了絮状污泥MBR和磁种好氧颗粒污泥MBR在运行过程中膜通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磁种好氧颗粒污泥MBR的膜通量下降速度低于普通絮状活性污泥MBR的,这是磁种好氧颗粒污泥和反应器的流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剩余污泥量的计算是活性污泥法工艺设计的关键,而活性污泥法是同时生物除磷脱氮的主体工艺形式,因此,准确计算生物除磷脱氮系统的剩余污泥量十分必要。结合昆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实际。分析比较了传统计算法、污泥龄法和数学模型法在计算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脱氮系统剩余污泥量时的准确性,建议现阶段采用污泥龄法进行计算,提出修正系数K(0.75-1)与具体工艺形式有关,并给出K的几个建议值,同时指出数学模型法(ASM2)应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压力式AirLift-MBR与浸没式MBR的比较,AirLlift-MBR的工艺过程及工艺参数,以及Airlift-MBR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升级改造的设计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和ASM2d活性污泥模型模拟技术,对包头市北郊水质净化厂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升级改造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系统分析进水和出水水质、运行参数及活性污泥降解性能来寻求升级改造中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选定改良A2/O与深度处理(高密度沉淀池/微滤)组合工艺作为该厂的升级改造工艺,同时建立改良A2/O工艺模型,对不利温度(12℃)下的不同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预测,并最终确定了最佳的污泥浓度、污泥回流量、内回流比、生物池溶解氧浓度等关键性技术参数值,为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和扩建方案提供了可行性预测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污泥回流比对生物除铬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嗜酸性硫杆菌除铬是一种简单、高效、经济地实现了制革污泥无害化的新兴技术。在该工艺中,酸化污泥回流比是影响生物脱毒反应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序批式摇床培养,分别考察了污泥回流比对含固率为4%和6%制革污泥脱毒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酸化污泥回流可保证脱毒反应的连续进行,对于含固率为4%的污泥而言,污泥回流比>1/2时,脱毒反应8d后对铬的去除率高达100%;对含固率为6%的污泥而言,回流比为2/3较适宜,脱毒处理8d后也可使铬去除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6.
膜生物反应器(MBR)曾被认为是一项成熟并代表未来的污水处理技术,在21世纪初的十年中获得空前应用,并一度有取代传统活性污泥工艺(CAS)之趋势。然而,MBR工程应用数量近年在全球市场骤降,与其在中国市场不断升温的"热像"形成鲜明对比。究其原因,高能耗和膜污染等诟病使其在技术、经济与管理等方面综合比较远不如CAS,有悖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理念。基于MBR发展历程,分析衰落原因,展望未来应用。MBR工程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已理性回归,对过热的中国市场应是一种启示,特别是对中国目前兴起的地下式MBR。  相似文献   

17.
A/O—MBR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难度大的问题,采用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处理该类污水,并考察了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污泥浓度为4000~6000mg/L、HRT为19.2h、好氧段溶解氧浓度为1.5~2.5mg/L、污泥回流比为200%~300%的条件下,A/O—MBR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良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2%和95.9%。在无排泥的情况下,系统连续运行近100d,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8.
CASS工艺技术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云萍 《山西建筑》2010,36(14):169-170
概述了CASS工艺的运行特点,作为SBR的一种变形,CASS工艺具有SBR的优点,且克服了SBR不能单池运行的缺点。在主反应池前增加预反应区,对活性污泥进行选择性培养,克服污泥膨胀,有利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预反应区处于兼氧状态,主反应区好氧厌氧交替运行,通过污泥回流能有效去除氨氮。CASS的工艺特点决定了CASS工艺的建设费用低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  相似文献   

19.
MBR工艺是活性污泥法和膜分离技术的结合,该工艺具有优越的有机物去除功能和脱氮除磷功能,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和运行稳定性。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一体化MBR工艺在西南地区污水处理厂的应用,简要介绍了各工段的设计参数和设备选型,并对处理流程进行了优化,最后进行投资估算和成本分析。该成果对于后续科研和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极具工程化潜力的好氧颗粒污泥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形成好氧颗粒污泥的工艺条件及其在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好氧颗粒污泥的代谢机理。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具有微生物浓度高、沉淀速度快、占地面积小等独特优点,在未来几年内该技术将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