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玉莹 《城镇供水》2021,(1):104-105
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在水处理工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日常的维护能保证炭滤池的正常运作,但因维修停产一段时间后,恢复使用时出水水质不稳定,影响到加氯情况.笔者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对复产前炭滤池的反冲洗内容进行了探索,最终得到解决炭滤后水水质问题的反冲洗方案.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由得利满公司提供工艺设计和设备自控集成的臭氧-活性炭滤池(OzoneCarbazur GH)的调试过程,指出了在调试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该工艺对CODMn、UV254的去除十分有效,余臭氧、溴酸盐等残留极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水质净化工艺。同时列举了调试过程中的几点调整措施,要保证系统较为复杂的水厂的安全稳定运行,不仅需要细致周到的前期设计和完善的系统配置,也需要专业调试人员根据水厂调试时的具体实际情况,对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预臭氧浓度条件下处理微污染原水,考察了颗粒活性灰(GAC)吸附对处理后水样水质的影响.选择化学需氧量(CODMn)、溶解性有机碳(DOC)、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UV254和氨氮(NH;-N)含量及有机物分子量分布作为考察吸附效果的检测指标.结果表明,在静态吸附时间达到5天时,颗粒活性炭吸附曲线开始趋于平缓,吸附时间超过5天之后吸附趋于饱和;预臭氧含量为2.5 mg/L时,颗粒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效果最佳,对CODMn、DOC、BDOC的去除率分别为53.2%,63.2%和36.2%;在不同预臭氧处理条件下,颗粒活性炭对NH;-N的吸附效果并未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吸附去除率约为5%;颗粒活性炭优先吸附水中分子量> 10kDa的有机物,其次为分子量<1 kDa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4.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是当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给水处理技术,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影响饮用水水质安全性的因素。本文系统介绍了臭氧一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细菌泄漏、臭氧化副产物以及生物可同化有机碳等问题,探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水质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升级改造方案采用在机械加速澄清池和砂滤池之间增建"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炭滤池和中间提升泵房"。受用地限制,深度处理构筑物所有功能集成于一座整体建筑内。改造后的水厂为南方某地区周边水厂进行深度处理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推动作为全省饮用水提标改造先行先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饮用水质量,以去除饮用水中有机物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质为目标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臭氧活性炭"是深度处理的主流工艺之一。介绍净水厂砂滤池与臭氧活性炭滤池集约化组合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以杭州某垃圾渗滤液处理厂为例,选取了葡萄糖、甲醇、乙酸钠为外加碳源,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补充碳源对生物曝气滤池出水水质的影响,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投加乙酸钠作为补充碳源对该类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预臭氧/生物滤池去除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预臭氧氧化技术与陶粒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去除原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考察了三卤甲烷前体物和卤乙酸前体物的转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预臭氧氧化和生物过滤组合工艺对受污染黄河水中三卤甲烷前体物的去除效果不佳,可能会引起出水中前体物浓度的升高;该组合工艺对二氯乙酸前体物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对三氯乙酸前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1.前言 由于受到悬浮物、微生物以及生化代谢产物等影响,生物活性炭滤池运行数天后其出水水质逐渐下降。故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反冲洗,将活性炭上老化的微生物洗脱,促进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清除炭滤料截留的悬浮物,恢复炭滤池正常的“吸附-生化-过滤”功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循环挂膜法对生物活性炭滤池进行快速启动,并对启动运行中微生物量、生物活性及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循环挂膜法对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快速启动有显著效果。运行15 d后,异养微生物的平板计数生物量、脱氢酶活性及CODMn去除率均有显著增加,说明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代谢能力在启动期间有显著增强。运行18 d后,对CODMn的去除率即可稳定在20%以上,对NH+4-N的去除率即可稳定在80%左右。运行50 d后,滤池对CODMn及NH+4-N的去除率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固着的微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高氨氮原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深度处理工艺中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高氨氮原水的运行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6℃时,生物活性炭滤池对氨氮的硝化能力受水中DO限制,原水中的高浓度氨氮对去除COD有较大影响。在水温较低时(2℃左右)生物活性炭滤池对氨氮的硝化能力下降50%。  相似文献   

13.
生物活性炭滤池初期运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相城水厂活性炭滤池的初期投运过程,研究了生物膜的自然生长情况及其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通过对比气、水反冲和单水冲两种模式的实际效果,探讨了不同冲洗方式对生物膜恢复净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偏低和较好的水质将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炭粒表面的自然挂膜速度,生物膜一旦有效形成,可在常规净水工艺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氨氮、耗氧量和TOC等指标的去除效果,切实保证出厂水的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北江源水情况,以中置曝气活性炭工艺代替臭氧/活性炭工艺,在砂滤池前采用氯+臭氧的联合消毒方式,通过分析出水中微型水生动物、微生物、消毒副产物、可同化有机碳(AOC)、浊度等指标,探讨中置曝气活性炭工艺的出水水质安全性。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基本消除传统臭氧/活性炭工艺存在的出水微型水生动物泄漏风险;采用氯+臭氧联合消毒,在提高消毒能力的同时,维持水中持续消毒效果,可有效控制出水微生物量;氯化与臭氧化的消毒副产物浓度均可较好地控制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限值内;通过二次絮凝工艺,控制臭氧消毒投加量在1 mg/L以内有利于保障水质微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嘉兴市某水厂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结合微絮凝强化过滤工艺,实现了出水浊度和2μm以上颗粒数分别稳定在0.1 NTU和30个/m L以下的良好效果。结合该水厂的净水工艺,考察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微絮凝强化过滤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了大量有机物,影响了胶体的稳定性,有利于微絮凝强化过滤工艺对浊度与颗粒物的去除。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Zeta电位处于-5~0 m V范围内,粒径为5~20μm的大颗粒数量减少、粒径为2~5μm的小颗粒数量上升,总颗粒数和浊度上升,经微絮凝和砂滤池处理后,Zeta电位进一步上升直至接近于零,水中颗粒物与浊度被大幅去除。  相似文献   

16.
厌氧生物滤池通常采用接种活性污泥的方式加速启动过程,但该方法的接种生物量较低且接种的微生物要经历从好氧到厌氧、悬浮生长到附着生长的演变过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接种厌氧生物活性炭加速厌氧生物滤池启动的解决方案。设计不同厌氧生物活性炭接种比例(0、25%、50%和100%)的厌氧生物滤池启动试验装置,装填比为25%、50%和100%的厌氧生物滤池分别在16、13和8 d后完成启动,而未装填厌氧生物活性炭的厌氧滤池启动非常缓慢。表明接种厌氧生物活性炭可实现厌氧生物滤池的快速启动。厌氧生物活性炭可在沥干密封后采用常温运输保存,运输保存期不超过3 d基本不影响接种效果,因此该技术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与单独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有机物的效果进行对比,探讨了高锰酸盐预氧化对后续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有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盐预氧化后,生物活性炭滤池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76%和3.82%;活性炭吸附去除苯酚的速率和生物氧化去除苯酚的速率分别提高了0.077和0.01 mg/(g.h)。高锰酸盐预氧化后,活性炭上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分别降低了5.0和4.16 mg/g,有效缓解了活性炭的孔隙堵塞;此外,高锰酸盐预氧化还促进了活性炭上微生物的生长,并使得优势菌种所占比例增加。上述两方面的综合作用改善了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新型臭氧/生物活性炭给水深度处理工艺中试为基础,将生物炭滤池置于沉淀池与砂滤池之间,对升流式与降流式炭滤池处理微污染水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陶粒-活性炭双层填料的炭滤池,升流式由于首先经过陶粒层而使整个活性炭层处于浊度相对较低的环境中,更利于发挥活性炭吸附作用,同时表现出较高的有机物去除率;升流式炭滤池较降流式炭滤池的水头损失低、增长速率慢,运行更为稳定,出水中微型生物的数量也大幅减少。另外,由于有砂滤池殿后,出水浊度和微型生物等无需严格控制,可对其曝气,对氨氮的去除能力较之于传统后置生物活性炭滤池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反冲洗方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反冲洗是保证生物活性炭滤池成功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不同反冲洗方式的效果进行了比较,根据反冲洗废水浊度变化及对滤池出水水质的影响,确立了合理的反冲洗方式,并给出相关的反冲洗强度和反冲洗历时参数,以期为生物活性炭滤池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周家渡水厂的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进行了3种不同换炭方式的中试研究,并根据对浊度、氨氮、CODMn、UV254、TOC和BDOC的去除效果,分为吸附、吸附-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装填1/3旧炭、2/3新炭的2^#炭柱的处理效果接近于装填全部新炭的3^#炭柱。因而从经济运行的角度考虑,当活性炭失效需要更换时,可以考虑更换部分旧炭,这样可降低制水成本,有利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