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研究了水生植物凤眼莲、美人蕉和黄花水龙的水质净化功能,以及这三种水生植物与生态型多孔混凝土复合应用时对被污染水质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当这三种水生植物分别与多孔混凝土复合应用时,其水质净化效果均有明显提高,其中黄花水龙对水质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生态浮床对河口水质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分析浮床建成前后、浮床撤除前后以及浮床边和开阔水道之间水质的差异,考察了浮床对河口水质的净化效果,并对净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浮床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经过浮床段后TN、TP和NH 4-N浓度均得到明显降低;浮床边的水质较好,浮床对TP、TN、NH4 -N的净去除率分别为10.4%、8.1%、18.1%;由于氮循环过程的复杂性,经过浮床段后NO-3-N和NO-2-N浓度反而显著升高;工程段水质的改善是湖水稀释、河流自净和浮床净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撤除浮床后,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大大降低,对TP、TN、NH4 -N的去除率仅分别为18.2%、9.2%、27.8%.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中水质净化与水生态功能提升问题,以鹦鹉洲湿地公园为例,介绍复合生态净化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及单元设计要点,主要采取以生态沉淀→强化净化→生态恢复→清水涵养为核心的多级生态净化思路,构建包括生态前置库→苇草型表面流人工湿地→清水涵养塘的复合生态净化技术体系,并结合液压坝调控形成人工潮汐流,满足区域内部盐沼植物、浮游生物、鱼类甚至鸟类的多样化生境需要。分析认为,出水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及悬浮物的削减率可分别达到20%、15%和30%,并能有效控制藻类生物量,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盐龙湖人工生态湿地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通过人工湿地的运行实例处理微污染的江苏里下河地区的盐城蟒蛇河水体,以改善城市供水水源的水质.同时根据水质指标被净化过程中的相关性,运用水质多因子跟踪法和水质指标大样本统计法比较,并相互验证,得出了现有人工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以指导湿地系统的改进,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盐龙湖人工生态湿地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通过人工湿地的运行实例处理微污染的江苏里下河地区的盐城蟒蛇河水体,以改善城市供水水源的水质。同时根据水质指标被净化过程中的相关性,运用水质多因子跟踪法和水质指标大样本统计法比较,并相互验证,得出了现有人工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以指导湿地系统的改进,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水质与净化新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化工业在近几十年中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合成化学工业的突飞猛进,使得人工合成化学物总数已超过4万种,每年还有上千新品种投入市场。这些化学物的相当大一部分通过人类活动进入水体,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业上使用的化肥、除草剂和杀虫剂的流失等等。使接纳水体的物理、化学性状发生了显著变化,有机污染物在数量和浓度上占了绝对优势。不少有机化学物对人体有三致(致畸、致  相似文献   

8.
自流式复合生态滤床用于城市河道水质净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自流式复合生态滤床是一项根据人工湿地原理建立的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水力负荷大、处理效果好、能耗低、管理方便等优点,十分适合于中国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采用自流式复合生态滤床,结合光催化杀藻技术、河道生态护岸技术,对深圳市大沙河进行生态治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1.5m/d的条件下,经自流式复合生态滤床处理后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对NH3-N的去除率可达60%以上,对TP的去除率>55%,对COD的去除率>50%,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采用孔隙率分别为20%、25%、30%的火山石生态混凝土对生活污水中的氨氮、TN、TP、CODcr进行净化研究,并在实际水塘工程中将3组不同孔隙率火山石混凝土制成现浇生态混凝土和预制方形砌块进行室外植生研究。结果表明:720 h后,孔隙率为30%的生态混凝土对污水中的氨氮、TN、TP、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77.6%、58.1%、79.8%、85.7%。植生试验中,孔隙率为30%的火山石生态混凝土植生效果最好,60 d植物生长高度达到38.5 cm;孔隙率为25%、20%的火山石生态混凝土60 d植物生长高度分别为29.0、25.2 cm,预制方形砌块60 d植物生长高度最高为37 cm。火山石生态混凝土适用于强度要求不高的水塘工程或河岸边坡,在有一定强度的同时对水质净化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产生越来越多的河涌污泥,利用水生植物对污泥进行修复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基于湿地污泥植物净化技术课题的试验研究,以广州海珠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年4个季度的观察、数据采集,以及总氮(TN)、总磷(TP)和植物生理生态等关键指标测定,比较分析1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污泥TN、TP的去除效能,为课题下一阶段筛选适应性强、去氮和去磷效果好、景观价值高的水生植物种类和梳理水生植物配置模式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河水水体的生态净化运行实例,介绍了改善城市供水水源的新途径。同时统计多个水质指标在水质净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即净化前后的相关性)和水质指标大样本的统计规律,得出了现有人工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以期指导湿地系统的改进,并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阐述水生植物的概念与种类出发,分析了水生植物的应用价值,提出了水生植物在湿地生态恢复中的应用建议,从而有效发挥水生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作用,促进良性的湿地生态演替和自循环,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以河道景观建设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工程概况及项目施工要求进行阐述,并概括了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影响因素及具体作用,介绍了植物品种选择的原则及具体施工要点,分析了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后的思考及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种新型的生物膜载体材料构建复合悬浮生态岛,考察其对氮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及载体上的微生物特征,并与普通生态浮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复合悬浮生态岛对河水的净化效果更好,COD、氨氮、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6. 77%、92. 86%、30. 83%。对载体生物膜样品的高通量测序发现,与普通的纤维丝载体相比,新型载体生物膜中的菌群种类更多、微生物结构更复杂;另外,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更高(Shannon指数高、Simpson指数低)。  相似文献   

15.
固定化微生物对饮用水净化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用特殊条件筛选,驯化的11种不同属微生物进行混合培养,并人工固定化普通活性炭上处理饮用水。试验证明了固定化微生物不仅对污染物的去除是可行和有效的,而且可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17.
为探究水质净化厂尾水排放对自然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青岛市某河流为例,通过长期跟踪监测水质净化厂通水前后河道上覆水及底泥间隙水的COD、总氮、氨氮、总磷4项污染指标,比较了河道水体的水质在水质净化厂运行通水前后的变化.研究发现水质净化厂通水后,尾水排入河流,其上覆水水质质量明显改善,各项污染物指标显著下降并逐步稳定达标;但是河道底泥间隙水的污染情况仍较严重,建议进行底泥疏浚,以减少底泥向上覆水释放污染物而引起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8.
海绵城市建设对实现生态文明进步有着重大意义,有利推进提高城市水安全等目标。本文中的项目在海绵城市监测片区内不同净化设施进行系统性监测,研究净化技术有效性,为后期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提高投入设施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门窗》2013,(10)
土壤微生物是林地生态承统中的重要参与者,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概迷了林地土壤微生物研究概况、林地土壤微生物微量与林地土壤肥力的关系以及影响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几个因素。用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析,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济南市水质净化二厂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济南市水质净化二厂设计规模为20×104m3/d,采用了DE型双沟式氧化沟工艺。介绍了其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的特点及设计参数,并针对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吸砂管路堵塞和能耗高等问题,论述了对沉砂池和氧化沟的技术改进措施,确定了最佳运行工况。经改造后不仅节省了运行维护费、降低了能耗,还提高了处理效率,出水BOD5为10 mg/L、COD为50 mg/L、SS为18mg/L、NH3-N为0.4~0.5 mg/L、TP为1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