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调查研究了我国南方地区40座水厂水质的腐蚀性及其防腐蚀措施。调查研究表明:饱和指数IL小于-0.6、稳定指数,R大于8以及含高浓度侵蚀性二氧化碳的水,都呈明显腐蚀性。提出了根据其不同腐蚀机理,采用投加石灰、氢氧化钠、苏打或加氯等控制水质腐蚀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德志王晓磊李军李彦苍刘历波 《新型建筑材料》2022,(6):37-39
水库中沉积大量底泥,对水库环境造成极大危害,采用水库底泥、石灰、粉煤灰、河砂及水玻璃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免烧砖,通过试验研究免烧砖的抗压强度、吸水率、抗石灰爆裂、抗冻融循环,确定材料的最佳掺量。结果表明:在外掺3%水玻璃的情况下,m(水库底泥)∶m(石灰)∶m(粉煤灰)=40∶36∶24时,所制备的免烧砖抗压强度可达19.04 MPa,吸水率、15次冻融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和强度损失率最小,分别为11.50%、0.73%和3.41%。 相似文献
6.
7.
8.
《Planning》2018,(1):97-98
通过研究潮州市饶平县钱东镇沈厝村的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年限塘体,在2017年养殖过程中水体及底泥p H值、氨氮、溶解氧、亚硝酸盐、磷酸盐、有机质等的情况,分析了水体水质及底泥条件在养殖过程中的变化,以及监测指标对养殖生态环境和养殖收益的影响,为当地养殖户改进养殖方式、提高收益提供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三峡库区底泥总氮、总磷(TN、TP)释放特性研究,分析了水溶液电导率对底泥TN、TP释放的影响及其原因,得出了水溶液的电导率在257~2012μs/cm范围内,对底泥TN、TP释放的影响曲线。同时说明了三峡库区底泥TN、TP对库区水质存在的危险性,为三峡库区富营养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软弱围岩强度低、自稳能力差,在隧洞施工中易引起不同程度的塌方,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研究及时支护情况下软岩隧洞围岩的位移和应力释放规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采用三维数值方法系统研究了隧洞开挖过程中的位移变化规律,并结合二维数值分析方案研究了围岩应力释放系数随工作面推进的关系。研究表明:(1)埋深、洞径和洞型等对拱顶位移释放系数影响较小,而岩性对其影响显著;(2)拱顶位移释放随应力释放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且岩性越差达到相同位移释放率时所需的应力释放率也越大;(3)研究断面前后一倍洞径是围岩应力调整的主要阶段,且应力释放率随岩性的弱化而增强;(4)初期支护对岩性较差的隧洞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桂林的旅游业与养鱼业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中,尤其是青狮潭水库的西湖范围,在大面积的网箱养鱼的影响下+导致该区域的水质受到生活垃圾与污水的污染,降低了水质的质量。就此,本次研究痛青狮潭水库的水质现状展开研究,监测青狮潭水库的8个水质参数,其中包括了pHi(酸碱值)、电导率、TN(总氮)、TP(总磷)、CODMn(高锰酸盐指数)、DO(溶解氧)、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以及THg(总汞)。进而分析青狮潭水库的水质受到污染的相关原因.并就此提出几点治理与保护水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洋沙泡作为“引嫩入白”供水工程的设计蓄水水库,由于湖泊水体及底泥中氟的含量很高,对供水工程存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为了进一步确定引水工程实施后,洋沙泡底泥氟的释放对引入水体氟含量的影响,本文设计了氟的解吸试验。试验先将水样和底泥土样进行混合,然后连续振荡使底泥中的水溶性氟充分解吸,在不同时间段测定底泥氟的释放量。解吸试验结果表明:土样中氟含量很高,与水体接触后氟的释放作用强烈并逐渐变缓;氟的释放量与时间成对数曲线的关系,水样原始氟含量对底泥氟的解吸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汾河水库沉积物为对象,通过灭菌-未灭菌、投药-未投药(还原剂)静态对比实验,系统考察了PO43-、NH4+-N、Fe等污染物的内源释放特性,并对沉积磷及其各组分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代谢活动促进底泥磷释放;ORP影响氮、磷释放,但NH4+-N释放对于ORP变化的敏感度不及PO43-;厌氧条件下(DO=0~0.5mg/L),灭菌反应器中NH4+-N、Fe释放强度均高于未灭菌组;Fe、P释放间存在线性正相关性(R2=0.7585~0.7656)。底泥磷释放以O-P、Fe-P为主,其中各形态无机磷占其总量的百分比排序为:Ca10-P(47%)>Fe-P(25%)>O-P(19%)>Ca8-P(5%)>Ca2-P(3%)>Al-P(1%);此外,还证明了碱性磷酸酶比活性(APA)变化与内源磷释放间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不同底泥系统的湖泊内源释磷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运用了现场高频率水质和环境因子检测、底泥磷分级测定、实验室模拟这3种研究手段,对3个底泥生态系统各异(自然湖、存有底泥的人工湖、铺有防渗膜无底泥的人工湖)的典型湖泊进行了底泥磷释放和水体富营养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除掉底泥而铺设防渗膜无法改善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夏季水华暴发会导致湖泊底层处于缺氧状态,最低DO浓度<1 mg/L,同时pH值会升高,最高可达9.5,此状态可持续2个月以上;人工湖底泥中Fe-P和Al-P的成分均高于自然湖,在夏季高温、缺氧、碱性pH的典型环境条件下底泥磷的释放量要远大于自然湖,同时其富营养化程度也高于自然湖.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源水质变化时,地下水供水区域管网可能出现"黄水"的问题,选取北方某市长期输送地下水的管道,通入两种水质差异较大的实际地表水厂出水进行模拟中试。研究发现,输送地下水的管道的管垢层薄,晶体铁氧化物以针铁矿为主,磁铁矿与针铁矿的质量比为0. 09,管垢稳定性差。实验结果还表明,通入拉森指数(LR)为1. 72的地表水后,管道出水浊度和总铁增加量高于通入拉森指数为0. 37的地表水,氯化物和硫酸盐浓度高、拉森指数大的地表水对该类地下水管道的管垢影响较大。通过预先提高通水游离余氯浓度对管道进行氧化稳定处理,可有效减少铁释放,降低发生"黄水"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以2006年度汾河入河排污口调查及汾河上游水质监测资料结果为依据,对汾河水库上游,汾河水库受排污影响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汾河上游排污及水质影响状况,从而确保供水安全及山西省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