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园辑 《园林》2003,(10):46-47
竹属禾本科,在全世界约有120属,千余种。中国的竹类品种约占世界的1/3。竹,四时青翠,袅娜多姿,虽严寒而不凋,素与松、梅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典型植物。  相似文献   

2.
魏志坚 《广东建材》2010,26(1):132-134
从古至今,竹类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园林绿化植物。用实例工程阐述了竹类在中国园林景观中的设计与应用,并对其今后从古至今,竹类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园林绿化植物。用实例工程阐述了竹类在中国园林景观中的设计与应用,并对其今后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作了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竹文化的审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丽芳 《园林》2003,(11):5-5
从远古时代女蜗用竹做笙簧,"羿射九日"使用弓箭的神话传说开始,中国人种竹、用竹、爱竹、咏竹、画竹之风长盛不衰,绵延数千年。中国竹文化以其内涵博大、深刻而独特,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伦理道德,对中国的绘画音乐、园林建筑、文学艺术、工艺美术、宗教民俗等都有深刻的影响。优美的自然景观碧玉妆身,翡翠裁衣,明净深邃,四季常青,竹子以其挺拔秀丽、  相似文献   

4.
正竹子作为一种形态优美、四季常青的植物,自古以来便受到人们的喜爱。笔者从竹文化中的竹文学、竹绘画和竹园林入手,对竹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竹文化中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是竹子在不同的文化形式中具有不同类型的美。本文经过梳理,归纳了其中的三重美,分别是竹子的线型形态美,外在自然美和内在意象美。下面分别加以论述。第一重线型形态美"书画同法"在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中是一大特色,因为所书所画均使用毛笔,因此能够使用相同的技法,其在点、撇、钩、  相似文献   

5.
谢宛平  汤康儿 《园林》1996,(5):38-39
竹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禾本科植物,然而在中国人的眼里竹远不止是一种植物。竹以其挺拔秀丽的外表形态和坚韧刚毅、虚心有节的内在个性,早被我们的祖先们人格化,人们以竹为友,修心养性,陶冶情操,以竹而生,居竹食竹,饰竹行竹,围绕竹子产生了特有的源远流长之民族竹文化,赋予了中国园林独树一帜的悠久主题。共青森林公园新辟的“万竹园”就是一座以竹文化为内涵的特色公园,具有“日出清清荫,雨洗清清秀,风吹清清香”的竹色景象,整体布局上突出“以竹造景,以竹拟景”,运用不同竹种的色彩、姿态创造多样化的景观,整个竹园地势起伏,青山林茂,清溪悠悠,民居临水,竹翠花香,形成了一派竹趣生态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6.
本次座谈会在成都的望江楼公园举行,这里是中国的十大竹文化公园之一,亭阁相映,竹林蓊郁。与会的设计师就竹子与中国人的关系,以及竹设计、竹品牌在四川乃至中国的现状及发展,包括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继承融合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窗外是茂林修竹,屋内茶香缭绕,在成都特有的闲适氛围中,话题一一展开。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3)
中国素有"竹子之乡"的美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更是形成了悠久和丰富的竹文化。将竹文化充分运用到艺术设计中,不但能够给当代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且能够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可谓是一笔宝贵的资源。笔者从竹文化的含义谈起,分析了竹文化在标志设计、招贴设计、广告设计和包装设计等多种设计形式中的应用,以期能够获得对竹文化和现代艺术设计更为深刻和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梅尔坞庄园钓鱼俱乐部 近年来,江南园林中兴建了一些竹建筑及竹建筑小品,如杭州西湖的“阮墩环碧”、南京绣球公园的“绣球岛”及上海的“万竹园”等等。竹建筑及小品借竹材特有的色彩、形态和质感而易于达到与环境的和谐,同时蕴藏着清新、朴素、雅致的园林意境,使人联想到中国源远流长的竹文化,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为游人提供了一个贴近自然、返朴归真的休闲乐园。  相似文献   

9.
竹结构住宅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住宅。介绍了竹结构的生态意义、云南竹资源优势、竹结构构件的生产工艺、结构特点及围护结构、防腐、防虫处理等。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9,(13)
立足于传统文化中的简约观念来对竹制家具进行设计,设计出的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具,能够帮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本篇文章对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简约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说明了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简约观念对竹家具进行设计的意义以及如何在传统文化的简约观念下来对竹家具进行设计,希望能够使传统文化的简约理念和竹家具的设计更好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