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排涝模数的确定对圩区排涝工程的布局及规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城农混排的区域,排涝模数的确定更是牵扯到圩区排涝安全。文章以舒城县杭埠镇为例,农排区排涝模数采用平均排除法计算,城排区排涝模数采用单位线法计算,经加权平均计算求得区域排涝模数,通过MIKE11水动力模块建模复核圩内水位,发现加权平均求得的排涝模数基本满足地区排涝需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排水工程规划的实践,通过对歙县城区治涝状况的调查及城区排涝能力和内涝风险的评估,分析城市内涝生成的原因和城市治涝主要存在的问题,探求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雨水控制和综合管理的理念和对策,因地制宜,采取蓄、滞、渗、净、用、排结合,实现生态排水、综合排水;以保护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恢复水生态、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福州市江北中心城区多次遭受大范围的内涝灾害。从城市化进程、气候变化、蓄水排涝设施、管理体制等角度分析福州市内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并通过模型计算得出不同设计暴雨标准下的福州市江北城区涝水量。根据福州特有的地形地貌及排水排涝系统建设进展情况,提出"清、建、分、扩、防"的排水管网和河道整治措施,通过方案对比,最终确定"清+分"为福州市排水排涝整治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道路行泄通道的设计方法仅适用于道路单独排水、忽略道路明渠流与管道压力流之间水动力相互作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WMM构建道路明渠流与管道压力流耦合的水力排涝模型,来进行道路行泄通道设计以应对极端降雨事件的方法。并以某山地城市为例,构建SWMM雨水管道水力模型,进行50年一遇降雨情景下的内涝模拟,获得易涝点分布。在此基础上,根据内涝区域的竖向分析和水文分析,结合管道排水能力,设置道路行泄通道系统,构建水力耦合排涝模型。并利用耦合排涝模型优化行泄通道设计参数,对比不同方案下情景模拟结果,获得符合实际情况的行泄通道,最终确定行泄通道设计方案。案例分析表明,基于水力耦合排涝模型的道路行泄通道设计方法,考虑了道路明渠流与管道压力流之间水动力相互作用以及流量交换,反映了极端暴雨条件下道路与管道联合排涝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使得行泄通道的设计更为系统、合理。  相似文献   

5.
极端天气带来的暴雨频发导致许多城市发生洪涝灾害,为系统整治城市排水排涝工程,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提出市政排水管网与城市排涝系统相衔接的理念。基于该理念,介绍了市政排水与城市排涝两套排水系统集水区域衔接、暴雨标准衔接、排水管道出口水位衔接的具体办法,并将其应用于广州市南沙新区起步区排涝规划设计中,其结论可为滨海城市的排水治涝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武夷山度假区现状城区的内涝问题,文章通过现状排水条件调查和水力模拟对内涝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下垫面变化、竖向不合理、建设标准低、排涝及蓄涝设施不足、雨水管渠缺乏维护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同时结合排水现状制定排水系统规划和近期建设计划。  相似文献   

7.
基于扩散波方法,构建了一套排水管网水动力模型,并与已开发的高分辨率城市地表水文水动力模型进行了耦合。以理想排水管网和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某小区实际排水管网的排涝过程验证模型,并模拟城市暴雨致涝过程。结果表明:理想算例中,该模型与SWMM模拟排水口流量过程高度吻合;实际算例中,与实测排水口流量过程对比,该模型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为0.74、0.72、0.93和0.71,大于SWMM模型的0.62、0.66、0.73与0.65。在模拟研究区内涝积水过程时,计算数据与实测数据吻合度高,内涝积水点均实现精确模拟。  相似文献   

8.
为实际解决城市道路中小范围雨水滩积的问题,完善城市排涝防洪体系,以九江市城市内涝点整治为例,研究分析城市内涝点的积水成因,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的城市内涝防治理念。采用InfoWorks ICM软件建立雨水管道排水模型,对现状长江大道雨水管过流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现状雨水系统不满足暴雨重现期和排涝标准。工程通过采取“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末端控制”系统性技术和长江大道积水点改造措施,将雨水管道提升至2年一遇排放标准及30年一遇排涝标准。  相似文献   

9.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的排涝特征与问题,在梳理构建治涝片区排水格局的基础上分类提出了针对性的治涝策略。对于具有一定坡度。在多数时期可以实现自排的治涝片区,采用“上蓄+中分+下排”模式,分段缓解排涝压力,提高城区排涝标准对于整体地势低洼,在多数时期很难自排的治涝片区,采用“建闸营圩,蓄排并举”模式,将雨水排口分散建设小型雨水泵站的模式调整为片区排涝主干河道末端建设大型排涝泵站的模式,充分利用片区内部河网的输送和调蓄能力,增强城区应对暴雨的韧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Arc GIS平台,采用MIKE URBAN模型,结合芝加哥雨型设计工具,建立了华容县雨水管网模型。对不同重现期下雨水管网负荷情况、排水泵站排水能力等进行了模拟计算,对城市易涝点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结果较为合理可靠。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内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大规模开发建设,路面硬化面积逐年增多,天然调蓄面积萎缩,虽然提升管网重现期设计标准,城市内涝依然频发,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基于秀洲公园连通管道工程以“排”为主和“蓄排平衡”思路进行雨水管渠设计,研究了如何利用滞蓄空间,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标准,缓减城市内涝压力,减轻河道污染,使城市排水系统达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利用河道调蓄的“蓄排平衡”法较以“排”为主的面积叠加法计算时,有效减小雨水管渠设计管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城市排水防涝地表二维模拟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WMM模型和Digital Water模拟系统构建了城市排水管网和地面内涝耦合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城市建筑物、道路等复杂城市水文条件,实现了地下一维管网与地表积水过程的动态模拟。该模型可以计算降雨引起的产汇流和管道排水情况,并在排水管网溢流或区域积水时,模拟超载水量在地面的流动、汇集和退水过程。在基础数据较为充分的基础上,该模型可以应用于城市排水规划、内涝灾害预警和评估等管理工作,减少城市内涝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3.
以南昌市青山湖排涝片区为研究对象,从典型暴雨的选择入手,结合现行规范要求,分析了不同典型暴雨的放大方法以及水利部门"综合雨型"的优缺点,应用MIKE软件模拟不同设计暴雨雨型对城市排涝过程的影响。通过对泵站开机负荷、主要控制断面的水位和流量等情况的对比分析,提出城市内涝防治体系设计暴雨雨型计算方法的选择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同倍比放大法虽然便于应用,但其主要统计时段降雨量的重现期差异很大,难以客观评价市政排水与流域排涝系统的能力;同频率放大法能够控制主要时段的"同频",但其时间刻度需要细化,调算过程较为复杂,而且不同典型暴雨同频放大条件下的排涝过程差异较大;"复合雨型"可以兼顾城市排水与流域排涝系统的能力复核,雨型生成过程相对简单,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城市内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探讨城市治涝的设计标准,针对已建成区的内涝成因,结合地域排水条件,在规划中考虑采用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涝水抽排的原则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结合重庆市具体工程实例,简要分析了山地城市与平原城市排水管网设计的区别,从雨水设计流量的计算、排水管线敷设方式、坡度和流速以及排水构筑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述,重点分析了排水设计参数的选择、确定,并指出山地城市排水管线平面与纵断面设计的特点,介绍了山地城市为地块开发后不影响水系连通而设置的临时或永久排水构筑物,并指出了山地城市排水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管凛  敖静 《中国给水排水》2014,(21):151-154
平原水网城镇由于特殊的地形和水系特点,区域内雨水排口众多,排水分区相对独立,存在泵排区域和自排区域,部分雨水管道出水口标高过低,排水不畅而造成积水现象。以溧阳市老城区为例,基于现有CAD管网和地形高程数据,运用GIS信息集成技术对老城区现有管网信息进行梳理,采用国际商用模型XPSWMM软件构建区域雨水管网系统模型,评估管网的现状排水能力,识别洪水风险区域、系统的局限性及洪涝成因,并通过模型模拟可行的管网提标方案,探求解决排涝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城镇雨天暴雨积水问题普遍存在,城市排水系统越庞大、雨水系统越长,越容易造成积水.其中有排水设施维护管理的因素,如 :管道淤积严重、部分排水无出路、管径小、河道水位高、入河口未建设强排泵站、雨水口设置不合理等 ;更重要的是需要改进和完善设计、优化设计、细化设计.城镇暴雨尽快排除过程有 3 步 :一是地面径流雨水能尽快收进雨水口 ;二是能尽快进入管道、同时尽快排入水体 ;三是河道等水体内的水位能尽快向下游排放,不至于使水体升高过快,形成顶托.除河道防洪排沥属水利部门管理以外,在河道畅通、流量满足城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最大重现期雨水径流量前提下,城镇雨水系统设计应考虑下属因素 :近年来,随着城市景观水面工程的实施,使河道常水位及洪水位普遍抬高;夏季降雨集中,60%~70% 的降雨都集中在六七八月;如何既考虑河水顶托淹没出水问题,防止河水倒灌,又能通畅、在最短时间内排除城市区域暴雨径流量,减少路面积水,且又不至于使管道断面过大、提升泵站数量过多,就成为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部分排水系统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存在排水管网系统规划不到位、老城区排水标准较低,部分管渠河道淤积严重,行洪排涝能力不足,天然水体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蓄水能力逐年下降等问题,城市排水压力严重,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出行安全,给城市的交通和居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19.
《市政技术》2017,(5):115-117
通过对株洲市城市下垫面、道路竖向、气象水文、现状排涝设施等基本情况的解析,并基于株洲市主城区现状排水系统普查资料及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水力模型软件构建了现状雨水管渠系统一维模型及地表漫流二维模型,并结合现状雨水管渠系统排水能力评估及内涝风险评估结果,对主城区内涝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初步解决对策,以期为类似城市内涝治理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20.
为了编制符合我国城市发展需要的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以吉林省集安市的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为例,基于MIKE系列模型构建一、二维耦合的集安市雨洪仿真模型,经调试模型达到了较好的计算精度。应用数学模型开展了城区排水系统排水能力分析、内涝风险分析与评估工作,并通过排水系统竖向规划与分区排水能力试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集安市排水系统的竖向、管径、管渠耦合方式等规划方案进行优化,为研究区设计了效益最优的排水系统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