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仪器的道能力已经成为地震数据采集记录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影响道能力指标的关键因素是采集地震数据的传输方法(或数据传输速率)和地震仪器本身的结构或者说外线地震数据进入仪器主机(中央控制与记录单元)的接入方法。本文阐述了仪器道能力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采用高的数据传输率可以实现大道数的数据采集,而经过科学设计的仪器结构更为道数的扩展提供新的途径,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地球物理数据采集的效率,降低采集成本,实现高效、高精度勘探的普及。  相似文献   

2.
从SN388到现代有线遥测地震数据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目前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引进生产的,在地震勘探领域极具代表性的SN388有线遥测地震仪为例,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采集、传输、处理和记录等各顶技术。最后对有线遥测地震仪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如:有线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将逐步形成32位(或多于32位)定点数据采集和有线/无线混合传输,并形成采集-处理-解释三位一体的多功能中心站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3.
Unite无线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既可以用作全无线方式采集地震数据,又可以与428XL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联用。本文详细阐述了Unite无线采集系统的特点和技术优势,通过Unite系统以"填充"方式与428XL系统联用的实例,简单阐述了使用Unite系统实现的无缝隙地震数据采集作业,并将Unite无线系统采集的地震记录与428XL有线系统采集的地震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二者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4.
地震仪器的系统同步性能直接决定着地震数据的准确性,当有线系统和节点系统等不同类型、不同厂家的仪器混合施工时,这种情况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掌握不同仪器同步原理的基础上,评估同步性能对地震资料的影响程度是进行混合施工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428XL仪器的采集触发原理和同步性能。  相似文献   

5.
408仪器野外采集系统是地震数据主要采集设备,野外单元故障是影响地震数据采集的重要因素,排除野外单元故障是408仪器操作的重要环节。研究对408仪器野外单元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故障的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6.
节点仪器在野外自主完成地震数据采集工作。每个采集站利用卫星时钟系统校准同步本地时钟系统,从而为连续记录的地震数据标记精确的卫星时间。时钟同步系统是节点采集站最重要的系统。本文介绍了基于卫星时钟系统的节点采集站时钟同步授时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DPS-Ⅴ大采集站系统基本思想,并介绍了采用数台DFS-Ⅴ(或SDZ-120)仪器同步的技术关键及利用有线与无线混合同步方式把6台DFS-Ⅴ仪器连成一套640道采集系统进行80km~2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实施情况。结果说明采取大采集系统比240道三维勘探工作提高工效3倍,节约资金,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Hawk仪器是新一代无线节点式仪器,该仪器采用了GPS授时技术进行时间同步、地震数据采集站本地存储、数据集中回收等全新理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采集站会出现一些故障,造成无法在Transcriber系统中下载数据。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Linux Reader软件及运用DOS命令来解决采集站数据回收这一问题,以确保地震资料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易碧金 《物探装备》2013,23(4):211-214,231
为了满足地球物理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需求,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一如既往地朝着大道数的方向发展。随着采集道数(节点)的成倍增加,野外勘探作业产生的海量数据的回收和管理正面临空前的挑战。本文从目前地震仪器结构分析出发,描述了地球物理勘探开发中实时地震数据采集的定义,实时地震数据采集对各种类型地震仪器的基本要求。并且阐述了提高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性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地震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将成为衡量或评估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王玉伟  王铭义  徐文瑞  郭勇  罗亮远 《石油物探》2022,(6):975-984+1005
传统的有线地震资料采集技术发展至今,形成了“高密度观测+可控震源高效采集”的有线仪器地震采集技术,在国内各个探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但在施工中暴露出有线仪器排列容易中断、复杂工区布设困难、效率提升难、高密度采集成本高等问题。为克服有线仪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引入无线节点仪器,开展了无线节点现场实施技术、可控震源生产控制(VPM)系统高效采集技术和质控技术等方面研究,形成了无线节点采集技术序列。该技术在准噶尔盆地页岩油高分辨率勘探和山前复杂构造勘探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无线节点采集技术生产日效比有线采集技术提升了50%以上,是一种可以提升中浅层分辨率和深层构造成像的最新地震采集技术。该技术在成本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采集的资料品质得到了提升,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地震勘探仪器在高密度采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颖  祝彩霞  孙灵群 《物探装备》2008,18(1):7-10,21
本文分析了高密度地震采集对地震仪器的基本技术要求,总结了目前几种先进的地震勘探仪器的性能和技术特点,以及国内使用这几种仪器进行高密度勘探的情况.先进的地震勘探仪器是高密度采集获得理想地质目标的基础,文中结合典型高密度采集项目展示了当今地震勘探仪器在高密度采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震勘探仪器受到外界电磁感应的干扰而在地震记录中产生所谓的"串感应"现象,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质量的老问题,这个问题在SN388仪器上尤为突出、严重。几年来,已有不少技术人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这一问题。"串感应"的产生机理是十分复杂的,本文另辟蹊径,对"串感应"产生的原因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释:地震排列感生LC回路满足谐振条件而同时发生谐振。通过分析SN388采集系统数传电缆的结构及检波器串所构成的LC振荡回路的特点来论述SN388采集系统为何容易出现感应,以及感应与检波器串的灵敏度、检波器漏磁量之间的关系:检波器串的灵敏度和漏磁量越高,越容易产生"串感应"。最后文章通过实际试验,证明了本文的观点,并针对SN388采集系统提出了在生产过程中规避感应的几种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浅谈408XL仪器采集系统的雷电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留争 《物探装备》2005,15(2):81-84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用于地震勘探的采集设备的接收道数越来越多,地震仪器采集系统的雷电防护也显得日益重要。本文介绍了雷电压的形成及其对地震仪器采集设备的危害,通过对现代电子设备系统综合防雷技术和地震勘探采集设备施工特点的分析,针对408XL地震仪器采集系统在防雷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428Lite便携式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是2006年初推出的小型便携式采集系统。该系统运用了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微电子技术,采用脉冲震源,可以全面兼容428XL标准型仪器的功能,且体积小、重量轻,更适应于原始丛林、山地等极复杂地表的地震勘探。本文简要介绍了428Lite的基本组成、技术参数及其安装、设置的方法,并将它与428XL在野外使用的情况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
王文良 《物探装备》2005,15(4):232-246
地震勘探仪器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五代的变化。从技术上说,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电子管到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纸记录到模拟条式磁带记录、盒式数字磁带记录,从仪器系统结构上的集中式系统到分布式遥测系统,从模拟信号的记录到二进制数字定点记录、到14位浮点数字记录、再到24位定点记录的发展过程。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I/O System Four全数字遥测地震仪系统的结构组成、技术性能、特点、施工生产方面的使用要求、环境适应性。重点将全数字遥测地震仪及其使用的新型数字传感器与以往传统仪器及其使用的模拟检波器进行了对比,特别是与目前国内外仍在大批使用的24位遥测地震仪相比具有的优势、所得地震资料的品质等方面的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6.
易碧金  余倩兰  韩晓泉 《物探装备》2011,21(5):331-334,337
地震数据的数字传输方式是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所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数字数据传输的编码方法又是实现正确的数字传输不可缺少的手段。本文简单介绍了目前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几种常用数字数据传输的编码原理和编码方式,有利于基于数字通讯的设备的设计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地震勘探仪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列举了Sercel和ION等几家国外著名公司地震勘探仪器的特点和技术动态,结合目前国产大型地震仪的研发情况,初步分析了地震勘探仪器可能的发展趋势,简单总结出了大道数、全数字、有线无线混装、远程技术支持和专用辅助设备等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19.
408UL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新颖且功能强大的采集系统,N此,被各大油田广泛使用。408UL地震仪存储数据采用的格式是SEGD format4.0。文中详细叙述了这一数据格式的存放和转换,为方便采用这一格式的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还给出了在VC 6.0环境下读取这一格式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王朝辉 《物探装备》2005,15(4):283-286
通过对R24仪器的原理进行分析并经过现场实验说明,两台R24浅层地震仪联机进行采集可以获得理想的采集资料,从而为浅层折射仪器的采集道能力的扩展提供了更广阔的使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