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河水利史研究是治黄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可以在技术层面为治黄工作提供借鉴,又可以用生动的史例为治黄队伍的精神明建设服务。开展黄河水利史研究的有利条件是:①治黄领导层具有重视水利史研究的优良传统;②有一批熟悉黄河历史的老专家;③有相当的工作基础;④有丰富的史料积淀。黄河水利史研究的出路有:①成立黄河历史研究机构;②促成学与水利史研究的结合;③采用先进科技手段;④培养一批水利史研究人才;⑤加强黄河水利史基础理论研究:⑥开阔水利史研究人才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的中国水利史研究逐渐活跃,且成果斐然。1991年,京都大学文学博士、爱知大学教授谷光隆先生出版的学术新著《明代河工史研究》,就是这一学术领域中的又一杰出成果。这部50余万字的专著,对中国明代的治河问题,特别是以黄河治理为中心的黄河、淮河、运河交会地区的治理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全面总结。这部著作,对明代治河的基本史料,旁征博引,收集、发掘非常丰富;对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于6月初在北京举行了1982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评选会议,对全国78家科技出版社同年出版的7508种科技读物中所推荐出来的248种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比较,评出一等奖24种,二等奖46种。水利出版社出版的《黄河水利史述要》一书,被评获二等奖。此书是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是我国第一部扼要记述几千年来黄河的水旱灾害、河道变迁、治河方略、以及航运和农田水利工程历史概貌的专著,为今后黄河的综合治理提供了较全面的历史借鉴,是近年来水利史研究中较好的著作之一。另外,由电力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农田手册》一书,也荣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为了总结历代治黄的经验和教训,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编写了《黄河水利史述要》一书,供广大水利、历史、地理等专业的工作者学习参考。作者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翔实的史料,按照时代先后,系统地阐述了黄河流域发生的水旱灾害,黄河河道变迁,历代治河经过、治理方策及著  相似文献   

5.
《黄河水利史论丛》一书,收集了近年来各地学者的研究成果18篇。论文内容涉及历代治河方略,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水文特征,治黄工程技术,以及农田水利、水土流失等各个方面。本书可供专业研究人员和有关单位参考,对编篡黄河流域各地水利志也有参考价值。今年7月,本书将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订购者请速与该出版社图书营业部联系。《踏访大运河》一书,不久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它第一次展现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的全貌。作者沈兴大曾骑自行车历时400余天走完大运河全程,搜集、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本书提供了有关运河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及民情风俗等生动有趣的知识,具  相似文献   

6.
蔡铁山 《人民黄河》2001,23(5):43-44
民国治黄历史很重要,这一时期,传统治河技术虽仍占统治地位,但近代治河技术已逐步传入中国,并开始在中国扎根,运用近代技术治河已成为历史潮流;李仪Zhi、张含英提出了上中下游综合治理、除害兴利并举的治黄思想,这是一个迥异于历代方略的新的治河方略,极大地推动了治黄事业的发展;治河机构实现了由分散到统一的转折。治河主体完成了由旧政权治河到人民治河的转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还很不系统,几乎是个空白。新时期开展民国治黄史研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是总结民国治黄经验的需要,是弘扬黄河精神的需要,是探讨当代治河方略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数千年治黄史上,东汉王景占有突出地位,明、清以来更有“王景治河,千载无恙”之誉。最近读了“人民黄河”一九七九年第二期《王景治河辨》和《中国水利史稿》上册,对一些有关王景治河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提出几点浅见,和同志们商榷一、“王景治河,千载无恙”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古人为文言简意赅,如不深究,就可能失去真意。如古文中往往以三、九、百、千、万表示很多的意思,有时并不表示具体数。用现代语法说这些字有时是作形容词,而不是作数词用。所谓千年无恙者,即多年没有发  相似文献   

8.
《黄河水利史述要》由黄委会组织人员编写,于1982年6月由水利出版社出版后,不到一年时间,销售一空。最近即将再版。这是水利史研究方面取得的可喜成果。历代有关治理黄河的典籍甚多,史料浩瀚,但迄今为  相似文献   

9.
调水调沙是黄河不淤的关键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分析了有关部门对黄河调水调沙的试验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黄河水沙情况认为,要解决黄河河道不淤积问题,可能还需要冲沙用水数十亿立方米。今后,随着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加强、河床形态改善和外流域补水等措施的逐步实施下,不淤积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建议将调水调沙作为治河的主导战略,强化研究攻关,促进其早日列入计划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0.
金元两代的黄河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元两代是黄河南下夺淮,河患严重的一个时期。在二百四十多年间,河道摆动频繁,决溢连年不断,虽然文字记载有不少遗漏,但从仅有史料看,黄河灾害是超越前代的。在治河方面也有新的进展,并出现了贾鲁这一著名的治河人物。本文拟就金、元河道变迁和贾鲁治河等方面,作一概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以黄河为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李国英 《人民黄河》2005,27(11):1-4
通过对河流与人类文明发展相互关系的阐述,确立了河流的价值主体地位,提出了河流治理的终极目标,即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以黄河为例,论述了21世纪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方略,从理论体系、生产体系和伦理体系3个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这一治河理念的内涵、目标及实现战略。认为应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1493”治河体系,构建人类和河流问的和谐关系,从而使黄河的健康生命得以恢复及维持。  相似文献   

12.
当代治水名人——姚汉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史是一门新兴而又古老的独立学科。这门学科的奠基者是姚汉源先生。一位史学家曾在《红旗》杂志上撰文评述:“研究现代水利工程的姚汉源教授,以大半生的精力在中国水利史这个领域里探索,从而对现代水利建设和研究提出了许多有科学价值的创造性的见解。”姚汉源是山东钜野人,今年77岁。1937年毕业于(?)学(?)家乡距黄河不远,黄河的水既哺育他成长,也使他遭受洪水横溢之苦,他对黄河的历史与现状极其关注。早在毕业的前一年,清华校刊上就发表了他写的第一篇水利史研究的论文《黄河旧帐翻检》。他认为,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只有深入研  相似文献   

13.
黄河治理在元朝并未获得重视,治河也没有任何显著成效,仅元末至正十一年(1351年),由贾鲁领导的一次治河活动获得了巨大成功,影响深远。通过对贾鲁治河的背景、工程过程及对工程效果的初步研究,更加全面、客观地理解那次治河活动的意义,可为今日治河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柠 《中国水利》2007,(4):54-56
明代是黄河多患时期,276年内无有间断。治理河患,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社会的稳定,因而历来备受当政者的重视。明代的总理河道一职,就是为了适应当时形势的发展而建置的。它标志着我国治河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治河机制的完备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论王景治河     
在几千年的治黄史上,治黄专家享有盛誉,受到人民称赞而没有受到批评责难的,大禹以后只有王景一人。这是为什么?确实有研究的必要。一、对王景治河效果的评价一九七九年《人民黄河》第二期《王景治河辨》一文中说:“王景治河以后黄河并非千年无恙”“王景一次治河,就能使黄河千年无恙,显然是过于夸大了。”我们认为还有商榷的地方。文中虽对王景治河的“千年  相似文献   

16.
黄河泥沙是利还是害,不同的认识,会产生不同的治河决策和治理效果。作者系统地研究了历史上黄河泥沙利害观的演变,分析了不同观点指导下治河实践的成败得失,指出历代治河的主要缺点是将黄河泥沙当做害物,总想远远送之入海,其结果,达不到目的反导致更多的溃决。从利用泥沙的观点出发规划治理黄河,黄河终将会成为造福人类并为人们所控制的河流。  相似文献   

17.
东汉王景治河,历时一年,而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有900多年未发生大改道(黄河自周定王五年第一次改道后,平均每100年发生一次大改道),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自周定王之后至今,可称得上是空前绝后;其中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很值得深思借鉴。笔者仅就已有的材料做了一些整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今年7月5~8日,黄河志编纂委员会在郑州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除编委外,参加会议的还有黄委所属各单位,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省(区)水利厅(局)和长办、海委的代表,共计70多人。会议一致认为,编纂黄河志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通过商研,初步拟定全志分14篇67章,约计200万字左右。除了介绍黄河流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黄河在我国的重要地位,流域内的名山大川、文化古迹外,还将对黄河水资源利用、流域综合规划、农田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等作系统地全面叙述。同时,对历代治河机构,古今治河人物,重要治河文献,咏赞黄河的著名诗词,治河法令,治黄大事记等等,也要加以选辑和记述,使其成为人们认识黄河、了解黄河的一部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9.
靳辅(1633—1692年),字紫垣,辽阳人,隶汉军镶黄旗。他在担任河道总督期间,由于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勤于实践,成为清代杰出的治河名臣。他不仅在消除河患,改善漕运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而且对发展治河理论,革新治河技术等方面也做出了不少贡献。一靳辅生活在明末清初,此时黄河已南徙,在苏北清口与淮水、运河交汇,经云梯关流入东大洋。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黄河中下游多次决口,河患异常  相似文献   

20.
黄河河套地区水利史学术讨论会,在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和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局共同组织下,于1988年9月10日至15日在内蒙古临河市召开。应邀到会的有专业和业余水利史研究人员,还有历史地理、农史等相关学科的代表,共计68人,收到学术论文36篇。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