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专利号ZL01136628.1二、项目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稀土永磁材料的再生方法,所用原材料为稀土永磁合金下角料、残料和废料等再生料。首先将稀土永磁合金的下角料、残料和废料等再生料去除杂物,清洗、干燥;然后进行氢气处理破碎,再进行细磨;在经氢气处理后的细粉中加入富R合金粉;将细粉末在磁场  相似文献   

2.
本文评述了稀土永磁材料发展过程中,氢作为一种间隙原子在永磁材料的制备工艺上的应用;同时,作者还讨论了氢原子对几种主要稀土-铁基永磁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粘结稀土永磁体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当前粘结稀土永磁体产业发展的状况和最新发展动态.并简要叙述了粘结稀土永磁粉、粘结稀土永磁体的制造方法和工艺.我国粘结稀土永磁产业目前面临极佳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4.
以钨酸钠为钨源,酚醛树脂为碳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WC前驱体,在氩气、氢气混合气氛下高温原位还原碳化制备纳米WC。分别采用浓硝酸和氢气对WC中的残余玻璃碳进行脱碳处理。在含有WC的氯铂酸(H2PtCl6·6H2O)悬浊液中采用甲醛(HCH0)还原法制备纳米WC负载纳米Pt的复合粒子,将其制作成工作电极,在酸性介质中采...  相似文献   

5.
稀土永磁材料是一种新型优异、应用范围广阔的永磁材料,是由稀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组成的合金经过一定工艺制备而成。稀土永磁材料至今发展了4代,第1代和第2代为钐钴永磁材料,由于原料缺乏、价格昂贵,前2代稀土永磁材料主要用于军工领域。第3代为钕铁硼永磁材料,因为其剩磁高、矫顽力高、磁性能高等优点,从一出现就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发展极为迅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稀土永磁材料。2010年,全球钕铁硼  相似文献   

6.
齐德才  周大利  刘灿  胡驰 《材料导报》2013,27(Z1):73-76
以钨酸钠为钨源,酚醛树脂为碳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WC前驱体,在氩气、氢气混合气氛下高温原位还原碳化制备纳米WC.分别采用浓硝酸和氢气对WC中的残余玻璃碳进行脱碳处理.在含有WC的氯铂酸(H2 PtCl6·6H2O)悬浊液中采用甲醛(HCHO)还原法制备纳米WC负载纳米Pt的复合粒子,将其制作成工作电极,在酸性介质中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工作电极的电化学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前驱体颗粒粒径为10~20nm,分布均匀;经1000℃还原碳化1h可制备粒径为40~100nm的纳米WC;采用H2高温还原处理可有效去除WC中的残余玻璃碳,经脱碳处理的WC与Pt制成的10% Pt/WC(质量分数)工作电极在酸性介质中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旋涂法在普通载玻片衬底上制备出Al3 掺杂ZnO(AZO)薄膜.对所制备的薄膜在空气气氛中进行了不同温度(400~600℃)的退火处理,并在500℃下的不同气氛(氢气和氩气)中进行退火处理.利用XRD和SEM等分析手段对薄膜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薄膜的透光性.研究表明,随空气中退火温度的提高,ZnO薄膜(002)衍射峰强度得到增强,半高宽逐渐减小,透射率从85%提高到95%.薄膜晶粒尺寸范围为23.50~29.80 nm;在氢气和氩气气氛下退火得到的薄膜性能均优于在空气中退火得到的薄膜性能.  相似文献   

8.
《新材料产业》2004,(9):91-94
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制备和表面处理关键技术单位名称:钢铁研究总院等9家单位所在地方:北京海淀区电话:010-62182380传真:010-62182610EMAIL:Mgzhu@sina.com专利情况:已获专利项目进展阶段:小批量生产合作方式:合作开发或合作兴办新企业投资规模:国家投资750万自筹资金:3382.6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自六十年代后期至今,RCo_5,R_2Co_(17)和 R-Fe-B 三种类型的稀土永磁材料已先后问世,并在工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RCo_5化合物稀土永磁材料的磁能积(BH)_(max)比 R_2Co_(17)低,比R-Fe-B 更为逊色。然而,就室温矫顽力来说,上述几类稀土永磁材料中,RCo_5最为优良。当前以 RCo_5化合物为基的稀土永磁材料在工业上仍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 R-Fe 系稀土永磁材料的最新进展,综述有代表性的 Nd-Fe-B 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的各种制备工艺,简要讨论了工艺、结构与磁性能的关系,述及了进一步提高磁性能、降低成本、增强抗氧化、耐腐蚀性能的途径,同时也探讨了可能成为新一代稀土永磁材料的一些 R-Fe 系合金的成分、结构和磁性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粘结稀土永磁材料以其独特的优点(形状设计自由度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介绍了磁粉及粘结稀土永磁材料制备的研究和进展情况,以及国内外生产状况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栏目刊登有关新材料的最新文献题录,以方便读者检索、查阅最新文献资料,加快科技信息传播。咨询电话:010-62314319-2819传真:010-62333998电子信息材料序号Aa069Aa068Aa070Ad038Ad039Ad052Ad053Ad054Ae030Ae032Ae033Ae034Bb090Bc027Ab021Ab022题录稀土永磁材料的吸/脱氢研究进展日本粘结磁体生产状况高性能稀土永磁合金新进展溶胶-凝胶技术制备光化学杂化材料黑色氮钛膜的制备与性能液相外延法制备LiNbO3薄膜的研究和进展中波红外光学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新型固体光源在汽车上的应用择优取向铁电薄膜制备影响因素的分析Sn薄…  相似文献   

13.
稀土永磁材料性能优异,应用前景广阔。高丰度稀土(La、Ce、Y等)永磁材料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平衡稀土资源的利用,弥补目前市面上磁能积36~200 kJ/m3之间性能的磁体使用。针对未来智能制造对更高性能永磁材料的期待,晶界扩散技术是目前制备高特性磁体的重要手段,如何进一步提升磁体扩散深度以及与现有工艺结合,是晶界扩散技术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于新一代永磁材料的探索从未停止,从理论研究变为现实生产,还有一段发展历程需要经历。  相似文献   

14.
产研金桥     
一、技术交易电子信息材料1.流态化生产Y-Fe_2O_3Co-γ-Fe_2O_3磁记录粉2.透明导电膜镀膜技术3.聚合物(树脂)/稀土FF钕铁硼粘接永磁  相似文献   

15.
制备Sm2Fe17Nx稀土永磁粉的工艺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制备Sm2Fe17Nx稀土永磁粉的主要方法,指出对现有工艺的深入研究与不断改进,开发新工艺,开创新技术,探索出一条成熟的,经济实用的生产工艺线路,对获得高性能的Sm2Fe17Nx磁体,并使之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第四代稀土永磁体,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此外还对如何控制工艺中影响Sm2Fe17Nx磁性能的一些主要因素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利用表面活性剂辅助球磨工艺制备纳米稀土永磁材料,不但可以获得更佳的粒度分布,还可以使材料的矫顽力和各向异性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因此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从表面活性剂辅助球磨工艺在纳米稀土永磁材料制备中的发展历程出发,对该项技术的研究现状、典型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7.
稀土永磁材料以其优异的磁性能而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人们对其在各种环境下的磁性能稳定性,包括辐照环境下的性能越来越关注.本文对稀土永磁材料的辐照效应研究进行了回顾,包括质子、中子、电子、γ-射线与X-射线辐照的影响,并总结了稀土永磁材料辐照损伤机理方面的研究,指出为提高稀土永磁材料的抗辐照能力,还需深入研究以揭示辐照损伤机理.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中科院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磁性材料与磁学研究部的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制备了硬磁相、软磁相和隔离层组成的各向异性纳米复合稀土永磁多层膜。科研人员认为,制备和研究各向异性纳米复合稀土永磁多层膜材料,对弄清交换耦合机制和继续提高纳米复合磁体的磁性能十分重要。软磁材料的磁性能特征就像个子高高  相似文献   

19.
周成  方永  谢建新 《材料导报》2005,19(4):93-96
塑性加工是一种可制备各向异性材料并可实现近终形成形的方法,已有一系列尝试将其应用于制备高性能各向异性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报导.介绍了用于制备各向异性磁体或磁粉的塑性加工方法,包括热压、模压、轧制、正挤压、反挤压、等径角挤压等,和用各种塑性加工方法提高永磁材料性能的基本原理、效果,以及工业化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0.
稀土是制备高新材料的关键基础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战略元素"。稀土材料往往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征,因而用途广泛,以稀土磁性、储氢、发光、催化等为代表的稀土功能材料被列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9种关键材料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国稀土基础原材料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5%以上,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等功能材料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稀土第一生产大国和应用大国,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介绍了我国稀土材料制备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储氢材料及高纯稀土材料。同时,针对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简要介绍了我国稀土绿色制备与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并针对我国稀土领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提出了有利于我国稀土工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