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热电解耦,可通过在热电厂配置大型蓄热水罐,在供热负荷低时将多余热量储存在水罐中,在供热负荷高时将热量释放出来,从而提高火电供热机组深度调峰能力。为确保蓄热水罐在充放热过程中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必须保证罐内斜温层的稳定。本文对某大型蓄热水罐进行了流动传热模拟,验证了水罐结构及布水器设计的可行性,为蓄热水罐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供热机组占比高的北方寒冷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的电网,在冬季供暖期间存在严重弃风的问题,提出了利用供热系统的蓄热特性,供热机组短时深度参与电网调峰及风电消纳的方法,并建立了供热系统热惯性数学模型和含供热系统热惯性供热机组短时深度参与电网调峰及风电消纳的数学模型。结合案例的详细计算说明了配合电网在用电高峰时段,采取供热机组对建筑物提前蓄热的办法,蓄热时间为6. 44 h,在电网低负荷时,供热机组降适当减少供热量进而减少电负荷,利用建筑物和热网的蓄热量满足供热要求,放热时间为8. 26 h,从而获得更加深度调峰容量空间协助电网度过低谷并消纳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供热机组按最小抽汽量114. 3 t/h运行时,每台机组可为风电并网增加约162. 96 MW的容量。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相变蓄热装置在充热和放热过程中的热性能,设计并搭建一套相变蓄热供热装置中试实验系统,研究主要运行参数对相变蓄热装置热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项目案例,对相变蓄热供热系统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凝固过程中的传热主要受相变介质内部导热控制;而在其熔化过程中自然对流对传热起重要控制作用;蓄热装置充热速率快于放热速率。提高传热流体流量有助于增强PCM中的热传递,缩短充/放热时间,但蓄热装置内PCM温度分布均匀性有所降低;为降低系统能耗,提高储放热效率,优先选用小流量进行充/放热。该相变蓄热供热项目的动态投资回收期为3.55年,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研究结果可对相变蓄热供热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设计了一个由顶部稳流器、底部稳流器、2个侧面稳流器以及上部挡水板和下部挡水板组成的蓄热水箱。为了研究蓄热水箱运行时的温度分层效果,用Gambit建立蓄热水箱模型,并且用Fluent分别模拟热泵机组蓄热水箱供暖模式和热泵机组蓄热水箱既蓄热又供暖模式。模拟结果表明,蓄热水箱供热模式可满足持续供热时间为360 min,并且出水口温度始终高于313 K;而对比模型在相同工况下仅能提供60 min的热水。在温度分层方面,运行480 min后,蓄热水箱上部与中部的最终平均温差为6.8 K,蓄热水箱中部与下部的平均温差为4.6 K。  相似文献   

5.
电热锅炉 蓄热槽供热系统具有环保、节能等优点,对电热锅炉 蓄热槽供热系统做简要介绍。供设计、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节能》2020,(1)
以新疆乌鲁木齐某区域供热为例,对新疆地区区域供热方式进行研究,给出了包括太阳能跨季蓄热在内的4种区域供热方式。并将4种方式进行初步的能效和经济性分析和比较,得出太阳能跨季蓄热与燃气锅炉组合供热方式能效和经济性较优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王凯  田昊明  贾静 《节能技术》2012,30(4):339-341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蓄热技术的利用情况,并且针对蓄热技术在热电厂供热方式转变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增大供热机组冬季调峰能力的方法。通过该方法供热机组冬季能够大容量参与电网调峰,为更好地保证冬季稳定供电、节能降耗以及大量接纳风电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山西省原平市某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技术,设计了一套具有双水箱的太阳能-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复合供热系统,并开发出一套与之相匹配的集散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一主四从"架构,以STM32F103微处理器为核心,实现对供热系统各个部件的监控。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供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控制系统提高了供热系统的能效比,实现了供热系统对用户端的全天候恒温供暖。  相似文献   

9.
《节能》2020,(1):62-64
以新疆地区乌鲁木齐某区域供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跨季节蓄热方式,即:地下水池蓄热、地埋管蓄热和地下相变水箱蓄热。并对这3种蓄热方式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蓄热量相同的条件下,三者热损失率从低到高的排序为:地下相变水箱蓄热<地埋管蓄热<地下水池蓄热。地埋管蓄热热损失较小且最经济,新疆地区跨季节蓄热可优先选择地埋管蓄热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所研制的相变温度为30℃的圆柱形螺旋盘管相变蓄热装置为研究对象,实验分析其在不同室外温度下的蓄、放热特性和除霜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相变蓄热装置具有良好的蓄放热能力,可满足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在低温工况下的供热需求,可有效解决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热量供需矛盾,同时缩短除霜时间达50%,提高热泵系统的供热效果。但蓄热器的蓄热速度慢,在有限时间内的蓄热量少,为实现热泵系统在极低温环境下的高效工作,须采取措施强化该蓄热器的换热。  相似文献   

11.
代兰花  俞天阳 《节能》2022,41(2):20-23
蓄热水箱是太阳能集热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蓄热水箱的蓄热能力直接影响整个太阳能供热系统的效用.本研究以上海地区为背景,以TRNSYS为平台搭建盘管浸没式蓄热水箱仿真系统,建立系统中的主要元件平板型集热器、蓄热水箱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计算分层蓄热水箱所需要的辅助加热源功率的计算方法,从而更加精确量化蓄热水箱内部每层所...  相似文献   

12.
孙志勇  钮桂银 《节能》2012,31(1):59-62
介绍几种太阳能蓄热技术,重点详述水作为蓄热介质的水箱蓄热技术及其在供暖工程中的应用,列举北京地区太阳能蓄热技术在供热工程中应用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移动相变蓄热供热方法,选取具有强大蓄热潜热的低温相变蓄热材料作为储能介质,对城市间断、分散的余热、废热进行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并实现蓄热装置智能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赵洋  岳涵  张泳  张衡  陈海平  高丹 《动力工程学报》2022,(11):1131-1137+1153
针对双碳目标下未来供暖系统低碳化转型趋势,设计了一套耦合太阳能聚光光伏光热技术、生物质锅炉和地源热泵的低碳供热系统。使用TRNSYS软件搭建供热系统模型,以天津市某宿舍为研究对象,按照天津市典型年气象参数,采用NSGA-II算法对系统配置与运行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在蓄热水箱容积为9.9 m3,地埋管孔数为8,蓄热水箱出口水直接供热温度为44.1℃,仅靠生物质锅炉补热的蓄热水箱出口水温为15.3℃条件下系统运行效果最优;优化后供热系统的聚光光伏光热系统太阳能转化总效率基本在70%以上,结合地埋管可实现对太阳能的高效转化和有效消纳;热泵系统性能系数高,可有效利用低温热源进一步实现高效供热。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可分为三大部分:集热、蓄热和供热,如图1所示。其中,供热部分在技术上已不存在问题。对于太阳能利用的研究,开始集中于集热装置,而开展蓄热部分的研究相对较晚。目前看来,  相似文献   

16.
董建锴  李露  姜益强 《太阳能学报》2016,37(11):2856-2861
以多联机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采用翅片管型和螺旋盘管型相变蓄能器的多联机空气源热泵除霜系统的蓄能过程进行实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室内机全负荷状态下,相变蓄能器在供热过程中蓄热,螺旋盘管型蓄能器与翅片型蓄能器完成蓄热分别需要6.00和33.00 min。从整个供热周期来看,翅片型蓄能器对供热过程的影响更小,蓄热过程会引起室内平均进出风温差降低4℃、平均供热量降低6 kW,系统结霜时间缩短8 min。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生物质墙体存在集热蓄热差的热工问题,提出一种以太阳能为热源的集成管道生物质蓄热墙体,通过建立对比实验模型,分别测试墙体系统及室内物理环境参数,研究2种模型存在的热效率差异,并对实验组墙体系统进行供热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集成管道生物质墙体系统具有良好的集热、蓄热性能;管道流系统循环控制策略应适应当地气象条件以优化系统供热效率;集成管道生物质蓄热墙节能率可达79.3%,经济效益明显,在生物质能与太阳能富集地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布式电蓄热供热可以在电网现有构架下实现平谷作用,同时还可以帮助燃气管网实现削峰,能够优化城市能源系统,减少输送环节损耗.采用"火箭鱼雷"技术的液体动力加热器,可以将化学水、水泵等被简化,形成系统上的优化,再结合蓄热水箱,能够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分布式电蓄热供热系统.  相似文献   

19.
蓄热式加热炉蓄热室常见故障分析与解决办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国民  张少忠  苍大强 《节能》2006,25(4):50-51
蓄热室是蓄热式轧钢加热炉的核心,既作为烟气余热回收设备,又作为供热装置,故蓄热室故障将直接影响加热炉的生产和安全运行。因而分析蓄热室常见故障并找出解决办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以固体蓄热锅炉、燃气真空相变锅炉的供热应用为例,分析设备选型、运行策略、项目投资运行费用的差异,对固体蓄热锅炉在集中供热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