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珂  夏清清 《中国园林》2024,40(2):43-49
在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网络化构建的探讨中,针对从自然生态系统本身出发、以绿地廊道连接绿地斑块的生态网络化构建方法容易出现预期结果远离人口集聚地、不易为人所用的空间不匹配问题,靶向构建自然生态保护利用与人类社会需求相互匹配的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目标,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概念,遵循其提供的以“服务流”链接自然生态供给与人类社会需求的级联框架,运用网络科学的中心度量方法,创新性建立由“挖掘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潜能的景观美学服务供给制图-评估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社会需求的景观美学服务需求制图-权衡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的景观美学服务流制图”三部分组成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构建景观美学服务“供需流级联”网络制图方法,促成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网络不仅将破碎的生态环境恢复为一个连续整体自然生态系统,还具有匹配自然生态供给与人类社会需求的内在联系,推动人居环境绿化“从自然生态内在保护到价值外显利用”的积极生态保护转向。  相似文献   

2.
景观生态设计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层面是指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景观设计。它注重的是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的相互关系。景观空间格局由斑块、基质、廊道、边界等元素构成。广义层面是指运用生态学(包括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的原理、方法和知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这个层面上的景观生态设计,实质上是对景观的生态设计。因而以实现人、建筑、城市以及一切人的活动与生活环境和谐发展为目的,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以此为出发点,本文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两方面探讨园林设计的新思路,研究结果可能为类似园林工程研究领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景观规划实践中的现代主义机械世界观的表现,认为当下景观实践存在认识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方法上的还原论等问题。以有机世界观为启示,从哲学本体论层面探索性地提出景观存在:景观是相互关系着的、生命的生成过程,过程是景观存在的根本表现方式,认为景观本体特征表现为时间性、关系性和创造性,并基于景观的3个本体特征提出景观认知框架。只有把景观作为人与自然界共同演进的"社会-生态"动态系统,并通过人类参与的实践认知,方可有效克服人类中心主义和还原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主要以国立国会图书馆(NDL)、国立情报学研究所(NII)及相关院校馆藏LA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检索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日本"景观"概念源自德国农(林)学、地理学的生成过程,解析其LA学科从最初的农(林)学、地理学而拓展至工学,包括土木工学、建筑工学与都市工学的衍变关系。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的计量统计,指出:1)其选题发展由农(林)学、造园学至工学的脉络关系;2)LA学科的文献数量始自战后而盛于新千年前后的出品特征;3)论文覆盖学科以工学为主、农学为辅的多元并存的分布特点。而日本LA学科学者的谱系,不仅勾勒出各大学景观方面的相互关系,而且也派生出中国学者的分支谱系。  相似文献   

5.
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   总被引:123,自引:1,他引:123  
景观生态规划模式强调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的相互关系.使生态规划在传统千层饼模式基础上又大大前进了一步。“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这一新的景观规划途径的一个基本分析、评价和表述的语言。强调由斑块、廊道和基质构成的景观是一个动态的镶嵌体,通过对这一镶嵌体各组成部分的形状、大小、数目及空间关系的改变来协调各种过程,包括各种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过程,以实现景观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人机交互技术”支持下的“动态”景观设计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纬 《风景园林》2016,(2):14-19
景观系统具有复杂性及动态性特征,将人机交互技术与风景园林设计结合,为表现系统的时间性提供了可能。通过案例研究,1探讨人机交互技术运用于景观动态模拟的方法,包括将实体模型与虚拟模型结合的技术节点,实现模型-分析-反馈至模型的循环设计过程的技术路径;2解析基于人机交互的动态互动艺术装置在景观空间中的作用,一方面可增强感官体验性,另一方面也是对城市社会现象的阐释;3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人机交互技术能对动态景观系统规律进行有效识别,并实现可视化,同时也利于景观系统动态特征的表现与创造,多学科合作是将人机交互技术运用于景观设计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梳理国内乡村景观数字化保护相关成果、系统分析乡村景观相关文献基础上,比较乡村景观保护的理论方法及数字化技术优势,从路径、技术等方面综述国内乡村景观数字化保护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景观保护中展现出显著技术优势。(2)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景观保护中的应用分为4个时期,即信息采集阶段(1990-2000年)、分析评估阶段(2000-2010年)、营建管控阶段(2010-2015年)、综合应用阶段(2015年至今)。(3)乡村景观数字化技术的路径分为景观信息采集—分析评估—营建管控。(4)乡村景观的信息采集包括景观空间信息采集和人类行为感知数据采集,涉及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拍影像、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大数据、生理检测与虚拟现实等;分析评估主要涉及地理空间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场景可视化等;营建管控主要涉及参数化设计、景观信息模型、三维重建、虚拟现实等。基于上述分析,指出乡村景观数字化保护在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趋势:(1)技术方法创新应用,辅助景观保护;(2)应用场景日渐广泛,全过程实践协同。研究旨在为乡村景观数字化保护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景观规划管理的视角需要从最优美、最有价值区域的保护,转向对国土全域“自然系统与人类行为”关系的协调。景观链接了“自然”与“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与强化必须从景观单元的尺度进行更为整体的思考。“通过景观(单元)规划”探讨了景观为更广泛的空间规划提供综合框架的潜力,景观特征评估则提供了将复杂连续的景观划分为多尺度、实体、可识别的整体空间单元的系统方法。通过对景观概念的系统梳理与阐释,论述了景观保护方法的转变、景观单元的空间意义,以及景观特征评估作为多尺度景观单元划分的先进方法在英格兰的全面实践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沟通人与自然的桥梁,风景园林空间在人类福祉提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MA开启的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研究日趋完善,近些年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也逐渐出现在风景园林学研究中,然而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框架并不能完全适用于风景园林对人类福祉影响的研究。基于此问题,首先,回顾了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概念框架研究,以及建立在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上的景观相关概念;其次,在梳理多项风景园林空间对人类福祉影响的实证研究后,归纳出使用者视角的风景园林空间的3个价值维度,即物理环境、生理活动和心理感受;最后,基于风景园林-生态环境-人类社会三者空间尺度耦合,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与使用者价值维度,总结出适用于多尺度的风景园林空间与人类福祉综合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书香     
<正>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吴良镛/著 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  相似文献   

11.
陈崇 《城乡建设》2020,(11):26-29
<正>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指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所有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不仅包括食品、水、氧气、木材等直接原料或产品(供给服务),还包括气候调节、净化污染、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调节服务,也包括休憩娱乐、风俗人情等文化服务,具有巨大的直接或潜在经济价值。因此,建立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及指标体系,了解生态系统现状和不足,对促进生态环境有效管理、促进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袁敬  林箐 《风景园林》2018,25(5):12-20
乡村景观特征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要素的形态、空间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多元化乡村景观特征具有文化、景观与生态等价值。工业化、城镇化导致传统乡村景观衰败及消失,并引发景观特征减少、多样性降低。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是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对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中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进行探讨,包括内容、范畴以及具体措施和技术要点,以期对我国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规划体系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多功能景观概念在可持续景观规划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是人类社会和文化、自然环境一起,共同形成的具体而有特色的产物。可持续景观发展观明确景观生态保护规划的目标包含对土地和自然资源、传统景观文化与美学特色的保护和适当开发使用,有利于城市居住环境向更良好的生态单元发展。多功能景观概念扩大了景观生态学的内涵,从人类生态总系统的观点出发,用系统的观点去理解景观,以跨学科方式有效地把自然科学与人类相关学科连接起来,用"自然生成的隐性次序"意识去发现自然、社会、人类心灵中的亮点,在自然与人类情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用它来解决目前日趋严重的生态压力和文化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4.
乡村是人居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景观是兼具多重价值的复合景观系统。“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与实施,对乡村景观的研究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2000—2020年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外乡村景观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乡村景观生态系统服务、乡村景观评价、乡村景观管理与保护、乡村景观多样性,国内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乡村景观政策、乡村旅游景观、乡村景观评价与保护。分析国内外乡村景观的研究背景及驱动因素,对比两者在研究视角、理论与方法3个方面的差异,为探究乡村景观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基础,提出国内的乡村景观研究未来应持续关注乡村景观多种功能和价值,健全评价与保护机制,完善理论与方法框架。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一、乡村景观与乡村景观规划乡村景观是相对于城市景观而言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地域划分和景观主体的不同。从城市规划专业的角度,乡村是相对于城市化地区而言的,是指城市(包括直辖市、建制市和建制镇)建成区以外的人类聚居地区(不包括没有人类活动或人类活动较少的荒野和无人区),是一个空间的地域范围。这一地域范围是动态变化的,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缩小的趋势。乡村不是一个稳定的实体,而是人类和自然环境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产物,乡村景观正是这一产物最直接的体现。因此,乡村景观所涉及的对象是在乡村地域范围内与人类聚居活动…  相似文献   

16.
生态市及城市生态建设内涵、目的和目标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从生态学观点看城市的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经济、自然三类异质性的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生相克互为因果耦合而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建设的目的和目标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总目的.目标是人类和自然双双受益,天(自然)人调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走向富裕(经济和生态资产的增长与积累),健康(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代谢过程的健康).文明(物质、精神和生态文明)三位一体的复合生态繁荣.同步获取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赢。  相似文献   

17.
<正>1项目案例某中央湿地公园面积为90万平方米,南面规划为公园原生别墅,北面为景观高层。园区内部配备千挂立面,采用人车分流、大堂精装修标准,同时植入人文健康生活等多种园区服务功能项目。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可视对讲系统、电子围栏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梯控系统及一卡通系统等。智能家居功能要求:将项目景观高层260平方米的A1户型作为智能家居试点平台,建议智能家居实现以下功能:(1)满足住户本地触摸屏及  相似文献   

18.
一、英国的景观特征评价方法的演变 19世纪时德国地理学者洪堡(A.von Humboldt)最早将景观(landscape)作为自然地域综合体、整体环境等整合性的概念,探索原始自然景观转换为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欧洲各国在景观、景观特征及景观特征评价的定义上都有微小的差异.英格兰乡村署(Countryside Agency,2002)明确提出,景观由自然、人文社会、视觉美学、价值等元素所组成,并由人与地方的互动所产生的,更好地抓住了景观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景观可持续发展规划,使郑州黄河滩地成为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促进郑州黄河滩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恢复,提高郑州黄河滩地的景观多样性。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注重生态保护和游憩开发之间的平衡为基本指导思想。在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即空间规划中,选取关键生态因子进行生态适宜性分以确定立地的适宜功能;以Forman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格局理论为基础重构郑州黄河滩地的景观结构。进行了郑州黄河滩地景观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和农业景观、林业景观、旅游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景观专项规划,通过景观可持续发展规划可以促进黄河滩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恢复,提高景观多样性。对河流滩地进行多目标、多功能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AI)在景观照明控制系统中的关键应用及优势。介绍了AI在景观照明领域的多重应用,包括数据分析与预测、个性化照明控制、能源管理与节能、系统故障预测与维护,通过部分案例突出了这些技术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总结了AI景观照明控制系统的优势。AI在景观照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将为未来照明领域带来智能化、高效能源利用、舒适个性化体验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深刻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