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竞赛信息     
《新建筑》2007,(6):120-121
"新世界·新街区"城市街区设计国际竞赛新世界中国地产关注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活品质,与《设计新潮》杂志社共同举办本次国际竞赛。竞赛主旨在于让乐趣回归街区,让街区回归生活,让街道成为"城市生活发生器"。一、竞赛题目北京崇文区崇文门外大街、上海淮海中路——它们分别属于中国最重要的两个城市;它们均位于城市中心;它们皆是充满历史价值的城市街区;它们恰能代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商业开发、城区改造。由此,它们也成为"新世界·新街区"城市街区设计国际竞赛的设计场地。  相似文献   

2.
<正>未来,城市与城市的竞争,将因生活环境品质而见高下。"趣城计划国际设计竞赛"是一种提升城市公共空间趣味性的方式,它不针对深圳盐田的景观轴线、重点区域、重要节点,而是直接从具体的场地入手,填补城市微观层面设计和研究的不足。对城市生命体"穴位"——特定地点,用针灸的方式,采用小尺度介入的方法加以控制与引导,激发城市活力。竞赛背景2016年5月8日,以"趣城计划·美丽盐田"为主题的"趣城计划·国际设计竞赛"作品评审会,在深圳市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3.
《建筑师》2013,(1):127-128
巴塞尔动物园设在城市当中。是居民和游客常去的一座公园。绿带Nachtigallenwaldeli的重新设计和新的海洋水族馆0zeanium的建造。使得动物园与市中心的关系更为紧密,而且塑造了具有吸引力的居住和娱乐环境。以此同时。Ozeanium水族馆与周围的建筑形成了对应关系。如Rialto泳池、市场大厅以及环线上的高层建筑等。外形独特的水族馆是丰富城市景观的一个要素。屋顶和立面从材料和形式语言上来说是均质化的:混凝土板材在水平方向上有着渐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2016,(3)
通过一次国际公益设计竞赛案例,以流浪猫国际公益设计大赛竞赛的指导思想开篇,剖析来自世界各地的19件优秀获奖作品。同时以"Stray Cat Sheiter"获奖作品为例,力图创造属于城市人和动物互动的公共空间中的微型空间,以此探索整合公共空间中各种群体关系的方式,以参与本次大赛的各国建筑师的微小的关注力量以及做出的尝试为起点,力所能及营造微型公共空间,呼吁职业人员关注自身的社会责任与道德使命,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现有城市公共空间和商业广场的思考和探讨,以城市需求理论以及和谐城市思想为导向,通过"概念商业广场"国际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为案例,以获奖作品"The business building on theroad (路上城)"的创新思路为例,在城市存量时代的背景下,从交还城市公共空间、繁忙路网上空的万达、城市绿肺等方面对城市公共中心进行更新模式的探讨和设计,力图探索出万达商业新角色,赋予其新的社会责任,重塑"商业广场空间、业态、运营"之间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文化时差效应的角度,认为深圳华侨城代表了山地城市空间环境与恰当的公共文化、艺术机制的结合,使新的社会公共交往关系成为华侨城重要的价值内涵,也是城市和建筑设计的最高目标。"华侨城现象"既是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环境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通过支持和激发有意义的城市公共活动,城市公共环境可以成为城市整体中更为意义重大的组成部分。从可防卫空间理论的四个主要关注角度探讨了城市公共环境与城市公共活动建立良性关系,提升城市公共环境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我国城市公共空间面临可参与性弱、可识别性差的严峻形势,这与我国空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密切相关,在特定的环境下,城市中出现了一种可持续性新型空间——城市"集市"空间,本文以城市"集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集市"的起源、城市"集市"空间的特点及城市"集市"空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朱文一 《城市设计》2021,(1):92-101
1 竞赛挑战 2020年10月,美国建筑师协会(AIA Washington DC)城市设计委员会发布了"包容性城市主义在政治、游行和场所中的作用国际竞赛".竞赛要求研究城市空间如何参与和促进公民参与,分享社区生活并在首都华盛顿特区进行积极行动的方式.竞赛呼吁设计师以哥伦比亚特区的公共领域作为挑战性概念的画布,以新颖的方式促进公共领域的社会行动(图1—图10).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从宏观转向对微观环境重视是一种发展趋势。环境设施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细部,它对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更新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城市公共空间的三个层次分析为基础,梳理环境设施的起源与发展脉络,阐述"环境设施"边缘模糊性特征,并提出"环境设施空间"概念。以期为城市环境理论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1.
刘刊 《时代建筑》2021,(3):112-119
公共艺术、展览和论坛在全球范围内显著地推动了城市更新与建筑进步.已建成的上海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由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设计,从空间理性和抽象中发掘影响城市空间的未来性,在环境和文化语境中,借助空间实践诠释城市空间、建筑和公共艺术的内生关系.作为一种批判性的体认,该作品从对"开放性"的哲学思考、对公共艺术的城...  相似文献   

12.
从承载空间活动的角度看,网络空间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公共空间产生了"可替代性"影响。该文从统一性、对立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四个方面分析了空间中可替代性活动的关系。并对城市公共空间中通行、休闲娱乐、健身、商业、认知、交流等六大类活动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总结了城市公共空间中活动的可替代强弱性,并提出了网络社会环境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6)
文化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存在形式,体现了社会文化多元共生的需求,是社会文化的一种物质积累和意义象征。使城市广场设计和周围城市环境达到协调与统一,是城市文化广场建设的目的和设计者追求的目标。全面进行考察研究才能更好地处理"艺术、自然、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使艺术更好地服务于人,形成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共空间不管是在机能使用上或环境辨识上,其具有公共性及易辨识性的特质,成为了城市中的指标,也就是"城市记号"。它创造出城市中的特殊环境,并且让城市更具丰富度。本文简述了"城市记号"的形成及其与城市"场所记忆"的关系,并简要分析了其落实在建筑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正由株式会社日本设计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及欧特克(Autodesk)公司协办的"NIHON SEKKEI奖/未来·交流·环境2015"中国大学生设计竞赛、颁奖典礼暨作品展开幕式于2016年6月2日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行。本次竞赛主题"Futurizing breaks打破未来"由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和国际建筑大师隈研吾共同出题,旨在引领年轻学子对30年后未来城市中的公共交流空间展开思考和畅想。竞赛主题虽然极为宽泛且富有挑战性,但是得到了全国各地高校年轻学  相似文献   

16.
专业组     
正竞赛主题:商业改变城市评委会主席:丹尼尔·里伯斯金题目解析及要求竞赛题目:体验与互动的关系21世纪的城市已经从公众互动、需求和商务三方面的整体构想,做好"购物中心"全面转型的准备。与这样一个彻底的转变相伴的是物理空间的变化,表现为所谓的"购物中心"。我之所以给"购物中心"打引号,是因为人们意识到购物与休闲、娱乐和公共活动分离的传统模式已经逐渐模糊、消失。这种分离不仅是技术的结果,而且是人们对新领域开放的认知。新形式的期许与实践将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7.
刊首语     
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和设计,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目前,各地对滨水景观资源越来越重视,营造和谐自然的城市滨水景观,也逐渐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以人为本",体现参与性、服务性、趣味性、可达性、公平性等特性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关键。本期竞赛专栏推出2007加拿大多伦多贾维斯滨水公共空间设计竞赛,从竞赛组织、参赛团队、获胜作品、评委评论等方面逐一品评这一赛况。半个世纪前,中国与前苏联关系密切,两国之间展开了广泛的合作,风景园林行业也不例外,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和专业教育方面依然独具特色,本期特约编辑组织了"俄罗斯  相似文献   

18.
消费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及其理论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空间,是城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随着当代城市的发展模式由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型,"私有化、商品化、符号化"成为当今消费时代下城市公共空间的三大特点。这些深刻的变化引发了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论批判与质疑:不少研究者指出公共空间正日益成为"纯粹的消费场所",一方面,其为公众服务的社会功能已明显"失落"了;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指出当代公共空间仍然具备促进社会"融合"和提升公共生活"多元化"的能力,因此,公共空间并未失落,而是处于"演变"之中。总的来看,这些看似不一致的观点各自揭示了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真实的一面;因此,采取一种"兼收并蓄"的态度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认识消费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从而采取更切实有效的策略对公共空间进行设计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吴斌  张颖 《建筑与环境》2007,1(4):148-150
城市公共空间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它为美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活力、体现城市特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发展中,由于城市资源极度缺乏,城市的发展和生存的冲突达到激烈的程度形成了城市的“极限状态”,在“极限状态”下的城市片区严重缺乏城市公共空间,更需要灵活适度的塑造城市公共空间,以简单但实用的设计、随手可得的材料,把关心人、尊重人的概念具体体现于城市空间环境的创造中,创造出和谐的人居环境。文章还通过介绍UIA的竞赛方案“非隔离墙”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出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正在上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孟潮 《规划师》2001,17(6):122-123
1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涵义 什么是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定义,也缺少概括性的叙述。 1987年,我在《时代在呼唤环境艺术--关于环境美的思考与建构》一文中,曾提出"环境艺术是美学艺术。场所艺术。对话艺术和生态艺术。""环境艺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更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