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解决变电站光缆敷设熔接时存在的可靠性低、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不可控等问题,引入预制光缆组件,通过工厂化预制,在光缆两端预先与连接器进行连接、检测,实现了现场光缆敷设的即插即用。同时,各设备、装置基于此可实现标准化设计和模块化组装,大大缩短变电站建设周期,提高变电站光缆通信的可靠性,降低变电站的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实现标准配送式变电站预制光缆的标准化应用与工程推广,需要对预制光缆工程应用方案及工程实施问题进行研究。  [方法]  基于标准配送式变电站预制光缆的工程应用现状及需求,结合预制光缆的结构型式、光缆类型、预制方式等因素对工程应用方案进行比较,并对工程实施中的敷设、衰减控制及余长控制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研究。  [结果]  研究统一了预制光缆的结构型式、光缆类型、预制方式,解决了光缆敷设、衰减控制及余长控制等问题,可以缩短工期并节约投资,提升标准配送式变电站预制光缆的通用性与经济性。  [结论]  结合文章研究成果,标准配送式变电站可根据工程规模与设备布置选择适用的工程应用方案和工程实施方案,实现全站光缆的现场模块化安装与接线。  相似文献   

3.
智能变电站中光缆已成为主要传输介质,随着智能变电站建设规模的扩大,研究光缆优化整合应用技术,可有效减少智能变电站光电缆长度、减少电缆沟截面、降低光缆成本、方便运行维护,降低变电站全寿命周期成本。  相似文献   

4.
智能变电站光缆取代了电缆。光缆在变电站中大量应用。通过分析智能变电站如何选择光缆、尾缆以及光纤接口类型.如何合理优化光缆敷设等问题;提出对光缆的选型及优化整合,以达到节省光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智能变电站信息交互中光缆的大量使用导致对光缆的种类、连接及敷设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较了多模光纤中50/125μm和62.5/125μm两种光纤芯的特点,同时考虑智能变电站数据传输的特点和要求,选择了合适的多模光纤;分析了目前光缆连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采用ODC光缆组件连接的方式,并给出了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的优化方案;针对常规变电站内电缆沟存在的缺点,提出了在智能变电站光缆敷设中采用装配式钢制电缆槽盒的方案,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6.
智能变电站的二次系统模块化建设技术,就是指采用模块化技术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用以提升建设的整体效率和质量。装置之间、屏柜之间、预制舱或小室之间采用标准针脚定义的预制光电缆是二次系统模块化建设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结近3年模块化建设智能变电站的工程经验,本标准集中定义了智能变电站各间隔的场地智能控制箱至预制舱/二次及通信设备室上送光缆的光缆纤芯数、纤芯定义及排列,以实现后期智能变电站工程中预制电缆的标准化应用。  相似文献   

7.
智能变电站虚回路可视化方案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智能变电站以网络通信方式替代大量的二次回路电缆,常规变电站的二次硬回路转变为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虚回路,配置保存于SCD文件内。由于缺乏可视化工具而导致SCD文件中虚回路"看不见,摸不到"。提出了一种可视化方案,能够快速解析SCD文件,自动输出单装置虚端子图、装置虚回路图、装置逻辑链路图、网络结构图等图纸,从而方便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人员调试查看。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智能化水平,针对继电保护测试,提出一种在线测试方案。该测试方案通过在运行的变电站网络上增加测试主机,利用已有的MU和智能终端完成继电保护的功能测试过程。测试主机具备基本测试、仿真分析和录波回放等多种功能。测试主机生成测试数据,下发到MU和智能终端,由主机触发完成自动测试过程,同时判断继电保护动作逻辑的正确性。进而研究继电保护在线测试的安全性措施,包括装置功能软压板设置、检修状态设置等。实验室系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智能变电站中二次系统的重复设置造成投资浪费、增加运维工作量的问题,基于节约环保、功能集成、配置优化、工艺一流的设计理念,深入总结提炼已投运试点工程经验,分析了进一步优化集成的可行性,构建了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全景数据共享的整合方案,该方案将故障录波、电能量采集终端信息由原安全Ⅱ区调整至安全Ⅰ区,将状态监测、智能辅助系统信息由原安全Ⅲ、Ⅳ区调整至安全Ⅱ区,并通过数据服务器和综合应用服务器接入一体化信息平台,解决了二次安全分区问题,提高了智能变电站的设备集成度、成熟度及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智能变电站重合闸运行模式,探讨了传统站、智能站重合闸配置方案的动作过程和闭重方式,指出变化趋势及原因。根据已投产500k V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经验,结合基建过程中的验收试验,深入分析重合闸的启动逻辑、动作行为、闭重条件以及母差保护、线路保护、智能终端之间的配合问题。通过具体实例,剖析双套重合闸在其他保护开入、永跳等情况下的互闭重逻辑及实现方式,并结合现场实际总结不同重合装置在智能站中的配合方式,给出合理的运行建议和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从IEC 61850标准的应用、组网方式、智能化设备等方面,介绍了泸定智能变电站的技术方案,重点分析了泸定智能变电站基于IEC 61850标准统一建模、电子式互感器、设备在线监测、二次设备就地下放等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电力与能源》2015,(3):348-351
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化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前景广阔。随着大量智能站的建设投运,其如何验收已经成为当前智能站管理重要的一环。作为变电站的核心部分,继电保护、回路等二次设备方面的验收成为全站验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方面如何验收提出了相应标准和见解,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摘要: 基于“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的理念,针对现在变电站建设的问题,提出了预制式二级组合设备的方案。根据二次设备功能和间隔将二次设备模块化,优化了舱内屏柜尺寸,规范了舱内接线以及利用预制光/电缆的即插即用特性,减少了现场工作量。研究结果表明:预制式二次组合设备模块化方案解决了传统建设模式存在的现场施工量大、施工周期长、二次接线工作量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现有智能变电站信息系统的安全现状、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变电站监测预警系统的方法;抽象出了智能变电站业务流量的行为模型,并根据该行为模型定义了异常行为规则,然后在异常流量行为监测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建设了网络异常流量分析系统,从而快速识别出系统中存在的非法操作、异常事件、外部攻击并实时告警,可为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对未知威胁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结合陕西首座110 k V新一代智能陂西变电站工程实际,梳理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特征,研究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中电气一次、二次系统的主要技术方案,为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示范及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节点,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编制的一系列与智能变电站相关的技术规定,通过对变电站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故障录波与网络报文分析、保护装置与测控装置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二次系统功能整合方案,例如建设220kV及以下或者规模不大的500kV智能变电站,优先采用故障录波与网络分析一体化方案,可以解决动态和暂态报文的记录问题,同时还简化了网络配置。通过整合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功能,在满足保护测控装置可靠性的前提下,合理配置二次系统相关设备,优化二次系统网络架构,以降低变电站的建设投资,方便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智能变电站运行技术的成熟,智能组件的改造需求越来越多,其中母线合并单元改造最为复杂,涉及母线上所有线路、主变、母联间隔,对于运行中的变电站有着重要影响。对某早期220 kV变电站扩建过程中母线合并单元改造方案进行了优化,对比了3种方案,给出了最优方案,并分析了现场工作的风险点,制订了分步实施的方案,有效减少现场施工风险,并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并行冗余协议已在国内得到部分应用,但还没有相对统一的测试方案。为了测试并行冗余协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并结合IEC 61850GOOSE规约,提出了一个系统化的并行冗余协议测试方案,并详细介绍了并行冗余协议的测试方法,为国内并行冗余协议的测试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对电压、电流进行变换,以及电能分配的重要场所,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在线监测系统,指的是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通信技术将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并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管理的系统,该系统可以提高变电站的安全可靠性。文章主要分析了该系统组成结构,包括继电保护在线取样、设备参数联机检查、设备故障实时保护、状态风险在线评估应用场景中的关键点,确保变电站在该系统辅助下,提升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便捷性,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供电质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关注新一代智能站二次系统技术,构建全站集成联调仿真环境。该环境包括仿真测试激励源、配套的检测工具、以及相应的后台系统。总结二次设备集成测试技术和二次设备集成测试流程,对仿真测试配套技术、配置数据参数的智能化处理、仿真测试系统开发等新智能站就地层集成测试技术进行分析, 将结果应用于变电站现场以实现快速、高效检测,提高联调效率和现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智能变电站工程中的故障仿真形式,通过母线保护装置性能和电子式互感器校验证明该测试方案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