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区域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和人口数量的持续膨胀,山东省工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工业能源消耗量迅猛增加,碳排放量日益严重。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得出工业总产值、工业能源强度和工业能源结构是山东省工业碳排放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能源强度的增大、能源结构的增长和工业总产值的增加均导致工业碳排放量的增加。在此基础上,设定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超低碳情景三种情景模式,运用情景分析法预测山东省2015~2040年工业碳排放量走势,三种模式下年工业碳排放量均不同且峰值出现的时间和大小也不同,但总体变化趋势均呈倒U形曲线特征,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观点相一致。可以说,超低碳情景是山东省未来最具前景的工业碳排放发展模式,但受工业经济发展现状限制和能源现状制约,山东省选择低碳情景模式较为现实。建议山东省应注重调整工业能源消费结构,走能源多元化道路;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损耗;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工业用能管理;建设工业生态园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是北京市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本文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了2002—2016年由北京市居民消费引起的直接碳排放量,应用L M D I方法对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总量呈递增趋势,从2002年的1001.64万t增长到了2016年的2663.28万t,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绝对量分别从728.25万t和273.39万t增长到2301.09万t和362.19万t,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和2.03%;能源消费结构变动效应、人均消费水平变动效应、人口规模变动效应是北京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增长的"三大动力",单位支出能耗变动效应、城市化效应是直接碳排放量增长的"两大阻力"。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北京市节能减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实现电力行业的低碳发展,可以有效控制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促进实现达峰的速度.通过曲线工具与自下而上技术探究光伏以及风电与其他电源发展的前提下,综合评估了2035到现在这一阶段的电力行业碳排放的变化.经过研究发现,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达峰出现在2030年.  相似文献   

4.
利用Kava恒等式,分解分析了福建省2000~2009年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建省经济发展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对于碳排放的减排影响程度有限且具有波动性,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抑制作用;能源效率是抑制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但是能源结构与能源效率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抵不上由经济增长拉动的碳排放,所以碳排放...  相似文献   

5.
以无锡市精细化工行业为研究对象,建立LMDI模型,全面分析温室气体的排放来源,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2013~2018年精细化工行业的排放情况.无锡市精细化工企业主要生产化学原料、塑胶、化学试剂、农药化肥和涂料等,能量来源主要有焦炭、煤、原油、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和天然气.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是无锡市精细化工的主要排放来...  相似文献   

6.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行业。文中针对杭州市化工行业的六个子行业的排放现状,分别识别其关键排放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减排措施,量化减碳效果,为推动杭州市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提供行业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7.
蒋欢 《广西节能》2022,(1):45-47
研究如何减少住宅碳排放,对于人民实际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导致住区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行为意识和微气候条件等导致。在明确这些因素对于住区碳排放的影响之后,笔者对降低住区碳排放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整体的节能减排工作实现。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低碳经济理论为依据,在基于结构减排的碳排放总量控制优化模型基础上,将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九大类行业所涉及的能源类别对应的碳排放量作为研究对象,以预期年碳排放量最小为优化目标,预期年碳减排目标、能源消费总成本、各行业能源消耗量等作为约束条件,运用传统线性规划数学方法,建立基于技术减排的碳排放总量控制优化模型。模型优化结果显示,在运用低碳技术改变能源利用方式后,基于技术减排的优化方案2020年碳排放总量为959 817.17×104t,单位GDP碳排放为1.68 t/104元,较基于结构减排的优化方案降低了13.40%,表明相对于结构减排的优化方案尚具有一定的碳减排空间,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高效、清洁、安全、低碳利用,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煤炭作为能源消费中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消费水平与碳排放目标控制息息相关。该文在对标全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水平的基础上,测算得出了福建省中长期的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控制目标;进而结合福建省能源结构现状分析,研究得出低碳约束下的中长期煤电发展定位和发展规模。研究结果对全省煤电中长期规划安排、优化电源结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钢铁行业是我国重点碳排放行业,将是碳交易市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本文以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其碳排放总量及特点,研究了柳钢节能减碳工作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措施,为柳钢今后的碳减排和参与碳市场交易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福建省用户侧储能的运行策略及经济效益,首先研究了福建省储能的发展情况及储能相关政策;然后建立了用户侧储能的经济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政策下福建省用户侧储能的运行策略及不同运营模式下储能系统的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用户侧储能通过参与“削峰填谷+辅助服务”的运营模式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最后为福建省用户侧储能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主要对广州市碳排放预测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合理性建议。以人口规模、城镇化率、人均GDP、产业结构指数、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为自变量,通过建立GM (1,1)预测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借助Matlab软件对碳排放量和影响因素数据进行模拟与预测,接着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求得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为:人口规模>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指数>城镇化率>人均GDP。最后根据排序,提出一些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13.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LMDI结构分解模型,从全国层面对1994-2012年居民直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时间段,居民直接消费碳排放总体处于增长阶段,且21世纪后还有加速增长的趋势。其中经济增长导致的能源消费增加是主要推动因素,而能源强度的下降则是抑制直接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影响建筑碳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到了最有效的建筑减排措施。文章基于STIRPAT模型,在岭回归的基础上,分别对2006-2014年影响广州市公共和住宅建筑碳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从微观角度定量评价了不同的减排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公共建筑面积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公共建筑碳排放的影响最大,常住人口和公共建筑单耗的影响相对较小;常住人口和住宅建筑面积对住宅建筑碳排放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住宅单耗,而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较小。对广州市公共建筑进行外窗及外墙改造、普及LED灯和楼宇智能控制系统,2030年可减排512万tCO_2~e;对住宅建筑进行外窗贴膜及外墙改造、普及LED灯和太阳能热水器,2030年可减排127万t CO_2~e。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中国每年都面临着庞大的减排任务.2021年5月6日发布的一份新研究报告称,截至2019年,中国的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占世界的27%,并且第一次超过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总排放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的急剧消耗.以煤炭为主的...  相似文献   

16.
如何促进居民以低碳生活来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平阳县城乡居民低碳生活有关状况进行资料采集,摘取有价值的部分进行分析整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促进减少碳排放的低碳消费行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期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节能减排潜力逐步减少,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占比越来越高的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作为第三产业的能耗主体,对交通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总结与思考显得尤为迫切。着眼于上海市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新形势,分析上海市交通行业重点用能单位的用能现状,研究节能减排举措,重点剖析交通行业用能特征及趋势,提出交通节能减排工作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2000~2019年相关数据,对我国与全球主要国家的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总量最大,碳排放强度较高,人均碳排放量水平不高。通过对全国各区域之间碳排放的对比分析,表明利用“四大经济板块”对全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自治区、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划分碳排放情况适应性不强,不能满足对各省份碳排放发展的差异化指导需求。利用K-means聚类算法,以各省能源消耗强度和第二产业比重作为变量指标进行省级碳排放聚类分析,将全国30个省份划分为5个聚类,并对每个类别分别提出碳排放差异化发展建议。对于类别1和类别2,建议加强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相关行业煤炭减量及清洁化替代进程,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对于类别3,建议重点加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工业化进程的绿色低碳发展。对于类别4,建议重点加强推广绿色低碳消费理念,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对于类别5中的经济发达省份,建议加大新型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的深度融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经济较不发达省份应重点关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避免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引入淘汰...  相似文献   

20.
随着能源的消耗和资源的短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各行各业面临着减碳的压力。食品工业碳排放占到总碳排放的20%左右,仅次于电力能源和交通运输行业,食品生产加工还有巨大的减排空间。以黄花菜加工为例,重点研究了在空气源热泵烘干工艺、空气源热泵加红外线烘干工艺、恒温干燥箱烘干工艺等不同的黄花菜烘干工艺的能源消耗,基于每种烘干工艺的能耗数据分析黄花菜加工过程中的碳排放。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加红外线烘干工艺的烘干效率最高,恒温干燥箱烘干工艺CO2排放量最少。综合比较整个烘干过程,恒温干燥箱烘干工艺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