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卫星与网络》2014,(11):53-53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服务舱11月1日与返同器分离后,再次返回到远地点54万公里、近地点60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开展拓展试验任务。11月9日16点。服务舱携带的相机在距离地球54万公里、距离月球92万公里处拍摄了清晰的地月合影图像。  相似文献   

2.
《红外》2014,(11)
正据中国科技网报道,北京时间11月1日6时42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为成功回收绕月飞行器的第三个国家.这是中国继十次牵引神舟飞船返回舱从300多公里的近地空间返回地球后,首次迎来从月球上空返回的飞行器.此次任务中,飞行试验器由服务舱和返回器两部分组成.大部分旅程中,两者紧密相伴,直到距地球约5000 km处,服务舱才与返回器分离,将它"推"入"返回走廊",完成备受关注的最后旅程.  相似文献   

3.
《红外》2015,(1):50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器服务舱进入了倾角43.7°、高度200 km、周期127 min的环月圆轨道,继续为嫦娥五号任务开展在轨验证试验。服务舱1月4日飞离地月系统拉格朗日-2点(简称地月L2点),1月11日凌晨到达近月点,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1月12日、13日分别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近月制动。目前,服务舱能源平衡,状态良好,地面测控捕获及时、跟踪稳定,飞行控制和数据接收正常,各项拓展试验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刊首语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履谦 《雷达科学与技术》2021,19(1):前插1-前插2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顺利返回地球,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我国成为世界第3个能在月球采样返回地球的国家.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一是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  相似文献   

5.
探月雷达对于认识月球和开发月球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已于2020年12月1日在月球表面着陆,圆满完成了嫦娥三期工程"采样返回"任务.根据嫦娥五号的任务安排,月壤结构仪在月表采集的雷达数据传回地表后,需要准时对月壤钻头下方2m深度范围内的月壤结构和可能存在的月岩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为后续月壤钻取任务提供...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我国实施探月工程情况,其中,对我国实施月球探测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分轨道设计,测控和数据传输,制导、导航与控制,热控技术四个领域进行讨论。最后,再次强调我国开展探月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10月24日,全国人民还沉浸在17大胜利召开的喜悦之中,西昌又传来了举国欢庆的喜讯,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顺利发射升空,24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00公里,周期约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实现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的目标,发射阶段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8.
《光机电信息》2007,24(11):66
2007年10月24日,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第3个里程碑的探月工程,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承担研制的CCD立体相机和干涉成像光谱仪随“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并在卫星进入月球轨道后展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图像及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及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等2项重大科学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9.
《数字通信世界》2010,(9):58-58
北京时间9月5日0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鑫诺六号”通信广播卫星成功送入太空。火箭飞行约26分钟后,星箭分离,“鑫诺六号”卫星成功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13公里、远地点高度为4.2061万公里、轨道倾角为25.2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据悉,今后一段时间,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远望”测量船将对卫星实施测量和变轨控制,最终将“鑫诺六号”卫星定点于东经126.4度赤道上空,并建立正常工作姿态。  相似文献   

10.
格林尼治时间2005年9月8日21时53分,一枚俄罗斯“质子-M”(Proton-M)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将搭载的加拿大Telesat公司的通信卫星Anik F1R送上太空。火箭飞行约9小时12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远地点35786公里、近地点3200公里、倾角100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11.
格林尼治时间2005年12月29日2时28分,一枚俄罗斯“质子-M”(Proton-M)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起飞,将携带的美国新一代宽带通信卫星AM C23送上太空。火箭飞行约9小时19分后,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远地点35786公里、近地点6400公里、倾角18.3°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表明A  相似文献   

12.
格林尼治时间2013年4月15日18时36分,一枚俄罗斯"质子-M"火箭(Proton-M)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起飞,将搭载的加拿大卫星运营商Telesat公司新一代通信卫星Anik G1送上太空。火箭飞行9小时13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远地点35786公里、近地点9138公里、倾角13.4°的预定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数字通信世界》2006,(9):14-14
9月13日0对02分,我国自行研制的“中星-22号A”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火箭升空25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已顺利进入近地点207公里,远地点42000公里的预定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并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第三次执行飞行任务,是后续实施火星探测、探月工程等重大任务的首要前提,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2008年2月23日当地时间17时55分(北京时间23日16时55分)日本新一代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KIZUNA(纽带)"由HⅡA火箭在日本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HⅡA火箭将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50公里、远地点高度35976公里、轨道倾斜角28.5度的静止转移轨道,随即星箭分离。3月1日12时47分,卫星完成多波束天线的展开;3月14日卫星进入预定的对地静止轨道,目前卫星各项运行状态良好。据日本航天部门透露,该卫星的开发、发射和运行共花费4.8亿美元,通过多波束和有源相控阵天线能够向19个不同地区实现最高速率达1.2Gbit/s超高速双向数据通信,该卫星预计可以运行5年之久,但不会用作商业用途,其中多项技术代表了当今实用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数字通信世界》2011,(7):29-29
6月21日零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0号"卫星送入太空,成功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07公里、远地点高度为42225公里、轨道倾角为26.3°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中星10号"将接替"中星5B"为我国及亚太地区用户提供通信和广播电视等业务。"中星10号"是一颗用于通信广播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基础上研制,设计寿命15年。这也是该集团所属的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7.
守望直播     
2008年6月9日晚间20:45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载着“中星9号”直播卫星腾空而起。26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消息:星箭成功分离,“中星9号”进入了近地点高度为214公里、远地点高度为49887公里、轨道倾角为24.2℃的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航天器再入返回过程中无遥测数据、仅外测观测下的飞行转弯方向实时辨识问题,分析了航天器再入飞行时的主要受力情况,给出了一种采用非动力学建模及UKF滤波框架的航天器再入飞行速度估计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使用前后时刻速度或速度增量在轨道面的法线分量判断单点转弯方向的方法,并通过多点滑窗统计方法实时给出了转弯方向的辨识结果,减少了误判的几率。实验结果表明此转弯方向辨识算法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对再入飞行弹道计算及转弯方向估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卫星与网络》2009,(4):76-76
日前,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组长陈求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探月一期工程的备份星进行技术改进的嫦娥二号卫星.将作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用于试验验证二期工程轨道、测控和软着陆等五个方面的关键技术。降低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风险。嫦娥二号卫星搭载的CCD相机分辨率由120米提高到10米,深化月球科学探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无线电》2014,(1):7-7
本刊讯2013年12月14日21时许,“嫦娥三号”成功完成月球表面软着陆,开展月面巡视勘察,成为我国探月工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为保证本次探月工程的顺利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局两处一站和乌鲁木齐市无线电管理局积极为本次探月工程有关航天测控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无线电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