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0)
中介声誉假说指出,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维护自身的声誉,会自发的对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有效地降低IPO抑价,从而使得投资者能够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判断考虑IPO定价的合理性。文章以我国A股市场2005年至2012年IPO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实施询价制度8年多的IPO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结论:从A股总体市场来看,询价制度施行至今,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IPO抑价显著负相关,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显著降低IPO抑价;这一结论在主板和中小板市场上得以验证,但是在创业板市场上,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7)
本文以2009年7月至2015年7月我国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的非金融类新股发行数据为样本,本文从影响IPO抑价率因素与限制新股首日涨跌幅政策交互效应的角度,对上市前审计质量与IPO抑价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了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结果,本文引入对信息环境的考虑,研究发现在我国新股市场中,上市前审计质量更多的是发挥着信号作用,且这一作用受到限制新股首日涨跌幅政策的影响。在首日涨跌幅被限制的情况下,上市前审计质量对提高IPO抑价的作用效果更显著,且这一作用效果在不同的信息环境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2)
审计师选择是审计的核心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国有股东不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文章针对中国A股IPO市场审计师的选择问题,选取IPO抑价、审计师质量等变量,实证研究国有股东在A股IPO市场的审计师选择行为及动机。发现国有股东不太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原因不是国有股东代替高质量的审计师履行了保险作用,不是国有股东能够代替高质量的审计师降低IPO融资成本,也不是高质量审计师有更强能力限制国有股东或管理者的代理问题,而是国有股东损害了高质量审计师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文章丰富和深化了中国资本市场审计师声誉机制的认识和审计师选择的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6)
IPO抑价一直是股票市场的一个异常现象,一直困扰着无数的研究者,不少学者对其刻苦钻研,呕心沥血。国内外的研究理论也是浩如烟海,莫哀一是。本文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国外不同研究框架下的理论模型、基于国外理论的国内研究及实证、国内经济制度环境下IPO抑价研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
文章以创业板IPO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R&D信息披露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业板市场存在高抑价现象,但IPO抑价率从2009年至2011年每年都在下降;创业板上市公司R&D信息披露与IPO抑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2)
本文结合国内外主要研究理论与我国实际情况来分析IPO抑价的影响因素。以2011年6月-2014年6月的487只上市公司新股为样本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各影响因素对IPO抑价的影响路径,为新股发行市场的稳定发展做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6)
在CARA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行为金融理论,构建IPO超募模型和IPO超募-抑价关系模型,研究了不同风险偏好下的机构投资者行为对IPO超募以及IPO超募对IPO抑价影响。研究表明,IPO超募与机构投资者对新股的价值评估正相关,即机构投资者投资预期越乐观,IPO超募越高,机构投资者投资预期越悲观,可能会导致IPO募集资金不足甚至IPO失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风险规避的机构投资者相比,风险中性的机构投资者可能导致更高的IPO超募;在机构投资者风险规避的条件下,风险规避系数及风险与IPO超募资金负相关,但它们对IPO超募资金的影响不大。此外,IPO超募金额也与新股配售比例负相关;IPO超募与IPO抑价负相关,但IPO高超募与IPO高抑价可以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4)
以2014—2015年我国A股IPO上市的342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照上市企业IPO前后共四年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现我国A股市场存在IPO业绩变脸现象。随后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视角探究IPO业绩变脸的内在因素。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与IPO业绩变脸显著正相关,高管人员持股比例和S指数对IPO业绩变脸显著负相关,市场化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了公司治理结构与IPO业绩变脸的关系。研究结论为有效发挥公司治理结构在IPO业绩变脸中的作用提供了企业治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1,(1)
本文选取2009—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从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角度分别考察技术创新对企业IPO抑价的影响,并利用事件时间法和日历时间法衡量技术创新对企业IPO后长期股价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信息不对称为特征的研发投入导致估值的不确定性,会加剧IPO抑价,但专利的信号效应则会显著降低IPO的抑价程度;研发投入和专利数量对IPO后的长期绩效影响显著为正,即研发投入越多,专利数量越多,长期绩效表现越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IPO长期弱绩效的现象并不存在。因此,技术创新程度最终体现在企业IPO后的长期股价表现上。加强信息披露、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成果转化等措施均可有效地维持IPO后的长期正绩效。  相似文献   

10.
我国A股股票市场从静态市盈率看已经超过70倍,成为全球最贵的股票市场。A股的合理估值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认为只有抓住资产注入这条投资主线,才能在已经没有明显价值洼地的A股市场里投资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4)
以2009年以来创业板上市的412家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研发投入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以及风险资本的介入对它们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R&D投入越高,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严重,造成企业的IPO抑价水平越高;风险资本的介入能够对企业的研发项目进行有效认证,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减少他们与发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减弱R&D投入与IPO抑价之间的相关性;而不同背景风险投资的介入对它们相关性的影响并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风险资本的异质性对我国创业板的影响并没有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2.
中国A股市场一直都是与世界股市联系非常不紧密的。从2009年8月开始,A股指数一路下跌,连续3年成为主要经济体中最衰落的市场,而与之相反,经济危机中遭受重创的欧美国家股市已经复苏甚至是屡创新高。在这样的疲软走势下,中国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被迫在2012年11月开始暂停。其实近10年来,A股IPO及增发的募集资金额已达到了4万亿的规模,但实际上除了个别占有垄断资源的大型国有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5)
沪港通的开通,促进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尽管沪港通的开通加强了两地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但双重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差异反而扩大了。以中国双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沪港通开通对两地证券市场产生的影响。将沪港通与股权分置改革相对比,结果发现,首先,股权分置改革对双重上市公司的A股产生了显著的影响,H股股票市场的反应相对平稳。其次,沪港通的正式批复和实施,对A股股票市场的影响有限,市场反应较为平稳,对H股股票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事件日H股股票市场的反应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9)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中国庞大的经济总量不匹配的是一个发展失衡的资本市场。中国的股票市场发展迅猛,但是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无论是公司债券的发行数量还是规模都远落后于中国的股票市场。这一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上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沿革,结合资本结构理论,来探寻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为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期关于IPO重启的传闻经常出现在各大主要财经媒体的重点位置,而IPO重启的问题又时常触动着市场脆弱的神经。甚至有股民大喊:只要IPO重启,A股必将重回2000点下方。IPO重启真的有那么可怕吗?笔者认为,IPO重启对A股具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的行情下。在这里,笔者就跟大家细数IPO重启的四宗罪。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9)
基于创业板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选取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成立以来至2014年6月30日期间的所有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共计379家,实证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对IPO抑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以开盘价计算的IPO抑价率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完整程度以及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反应都不显著,而以收盘价计算的IPO抑价率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完整性反应不显著,但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反应显著。基于"信号传递理论",文章建议建立"四位一体"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治理模式,以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五、房地产市场表现分析(一)风险调整回报分析1995年二季度到2002年4季度期间,中国四个办公楼市场、上市房地产公司和股票市场的市场表现出一些令人感兴趣的特征。在这段期间每个办公楼市场的表现都不如股票市场的表现,只有上海办公楼市场有正的年平均投资回报率(0.79%)。然而上海房地产公司的投资回报率是2.13%,胜过深圳的股票市场的房地产公司表现(-1.41%)。但是这两城市房地股票市场的表现都次于两城市股票市场的总合、A股和B股市场表现。总之,深圳股票市场中A股投资回报率(14.96%)是股票市场中和房地产股票市场中表现最佳的。广州和深…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2)
据挖贝网统计,2018年又有超过1500家企业告别新三板。摘牌理由各不相同,或是为了融资、或受困于信息披露成本高等,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年在IPO审核趋紧的背景下,A股仍是大多数新三板企业转板的第一选择。今年共计43家新三板企业上会,成功拿到A股门票的有24家,过会率在55%左右,略低于今年A股IPO整体59. 5%的过会率。由于新三板挂牌企业规模较小及主板与新三板监管要求有差异等原因,新三板企业在冲刺IPO的道路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基于此,本文梳理了新三板企业在冲刺IPO时常见的法律问题,包括业绩问题、潜在权属纠纷问题、"三类股东"问题、对赌协议问题。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
近年来,我国企业奔赴海外上市的热潮已经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中国概念股的集体回归。为了探讨中概股回归动因,文章以完美世界回归A股为案例分析对象,运用基于CAPM模型的自由现金流估值法分析了中概股回归A股的估值。研究发现:完美世界回归A股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和国外资本市场的估值理论与实际存在差异。考虑到国内外资本市场环境、投资理念等因素,估值差异源于市值管理、估值逻辑和评估方法的不同。这一研究不仅为中概股回归研究提供了具体案例的经验证据,也对其他中概股公司回归A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0)
文章以2011年至2012年为研究期间,选取我国A股市场上的229只IPO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券商特征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券商规模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显著正相关;券商上市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正相关,但是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券商国有控股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