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述了关于我国城市化区域差异的研究成果,运用差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测算了19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全国省际城市化水平的相对差异一直在缩小,但2000年后发生了变化——全国分省的相对差异加速缩小,而三大区域之间的相对差异变得更加显著,并主导了全国的区域城市化差异。不仅如此,三大区域的绝对差异也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除了历史、地理和区位因素外,区域政策、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全球化、行政区划调整和省际人口迁移影响了区域城市化差异的演变趋势。最后本文提出了对未来城市化区域差异演变趋势的判断,并阐述了缩小城市化区域差异的现实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县市城市化水平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向军 《现代城市研究》2006,21(3):45-50,55
本文运用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两种类型,结合泰尔指数和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县市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演变轨迹和现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县市人口城市化水平总差异缩小的同时,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地区之间差异不断缩小,但对它总差异的贡献不断扩大,三大地区内部差异也不断缩小,且苏北地区内部县市城市化水平差异最大,在区域城市化水平总差异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江苏省县市城市化水平综合差异主要表现为城市现代化、建成区规模和密度差异三个方面,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南北梯度差异和市区与县域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运用锡尔系数分解,对甘肃省1991年至2012年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甘肃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尤其在2000年以前呈急剧缩小趋势;陇中片区与河西片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片区。研究认为,甘肃省的区域经济差异不大,但是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导致了甘肃省经济的不均衡发展,需要着力加强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松志  秦成  范建红  袁峰 《规划师》2010,26(6):80-83
城市群是城市化高级阶段的产物,云南省已经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形态。从聚集度和联系度两个方面分析云南省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可知,目前只有滇中地区才有可能形成城市群,其他区域尚不具备条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打造"五大城市群"并不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差异直接影响着我国区域房地产价格,具体表现在劳动参、城市化及投资水平等均影响着我国房价,因此必须积极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地区良性互动发展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区域经济均衡角度出发,对房地产价格进行合理调控,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与依据,以期达到维护房价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及相关经济社会统计资料,对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省区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做了比较和分析.2000~2010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东中西部差异格局更加明显,省区间和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均呈缩小趋势.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城市化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社会发展水平对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
周艳时 《规划师》2015,(1):39-43
研究采用多层次、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因子分析和协调性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对1978~2014年新疆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区域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疆区域经济差异明显,呈现不均衡的空间格局,总体上呈现"金字塔型"结构;设市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协调程度较高,天山北坡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协调程度较高,而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协调程度低。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发展、外力推动和制度层面对新疆城镇化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及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焕彩 《城乡建设》2005,(11):11-13
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共同提高,是区域发展应该遵循的客观规律.城市化水平超越或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制约甚至破坏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和山东全省的人口城乡比例失调、空间分布不尽合理与人口再分布渠道依然不畅的问题,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正日益凸现.有序地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是当前山东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是优化城乡结构、协调空间格局、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婧  赵民 《城市规划》2008,(5):9-19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反映在城市的规模、城市化水平等方面,也必然表现出很大的区域差异和不均衡的特征。因此,仅从总量上研究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问题,并不能深入揭示我国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城市化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因素错综复杂,因而不应局限于经济增长的测度和分析。从城市化质量入手,对我国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度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进而揭示在城市化进程中重视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6)
苏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江苏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于此同时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日益脱出,本文依据1985-2010年江苏省经济数据,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结合泰尔指数综合分析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1.
基于锡尔系数的中国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区域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绿地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问题日益凸显。选取建成区绿地率的指标,运用锡尔系数对我国四大地区及其所属的省、市、自治区进行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的总体差异和构成分解,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城市绿地具有非均衡空间分布特征,全国总体区域相对差异明显缩小;城市绿地建设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是由地区内差异引起,地区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在逐渐提高;在四大地区内省际差异中,东部省际差异对全国总体差异影响最大,西部影响较大,中部影响较小,东北影响最小;东部省际差异呈大幅下降趋势,西部省际差异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中部、东北省际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发展均衡,且变动幅度也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分析认为上述区域差异及演变是由建成区规模变化、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自然地理和资源条件等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科学地分析滇中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性发展问题,应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的适应性,更好地支撑和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构建了滇中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并使用 2014~2016 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滇中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内部差异较大,呈现出高首位空间特征,昆明市远高于其他州市;滇中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但处于“初级协调”水平,总体上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应根据滇中城市群内部的协调情况制定合理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统计年鉴面板数据,运用 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探索空间数据 法(ESDA)对成渝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 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在空间上对其集聚和 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取出经济实力、经 济品质和经济结构三项主成分,评价得分和 空间相关性的综合研究表明:经济实力上, 全局与局部相关性均不显著,成渝两城市极 化明显,缺乏区域副中心城市,城市群发展 能级不足;经济品质上,空间相关性以“二 元集聚”的异质性显著呈现,重庆地区辐射 带动效应强于四川地区;经济结构上,“川 东—渝西”产业板块日益显现,但存在产业 同质化现象。研究综合面板数据和空间地理 数据,客观揭示了成渝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 平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对成 渝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国 进入了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发展格局,城市 绿地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探 明不同层级城市群绿地建设水平区域差异,可 为制定差异化绿地建设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综合应用数理统计、差异指数分析等方法,研 究1996—2016年我国国家级、区域性、地区性 三大层级共20个城市群建成区绿地率的总体 差异特征,并对其进行构成分解。结果表明: 首先在时空分布上,建成区绿地率具有明显 的区位优势,但存在显著的层级性差异,低速 发展集聚趋势加剧,与城市群发育程度不协 调;其次在差异演变上,建成区绿地率区域 差异在总体、不同层级均为下降趋势,不同层 级上差异缩小的波动程度不同,呈“地区性> 国家级>区域性”的特征;最后是差异分解 上,建成区绿地率总体差异主要由层级内差 异引起,其中国家级城市群内差异最大,对总 体差异的影响度逐步加强,而层级间差异对总 体差异的贡献度略有提升。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5)
区域的极大差异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本文意在构建差异综合指数,定量分析全国区域的各方面的差异,为国家针对不同地区指定合理政策提供依据。本文利用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法从生活水准、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四个方面构建出由22个评价指标组成的中国区域差异综合指数,从定量化的角度对中国各省间的区域差异水平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要为西部地区城市发展在规划上留更多余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最终必定反映在缩短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及其地区中心城市发展的差距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依靠消费作为加速西部城市化的新动力,将为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群建设留下更多的可能和想象空间,因此,有必要为西部地区各城市的规划预留更多的余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建设的中心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的转移,城市群规划日益成为西部地区城乡规划体系中的热点.通过对滇中城市群空间演变规律的研究发现,该区域城镇聚散过程与地理学家Peter Hall和Kathy Pain研究的“多中心城市”在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性.研究在分析滇中城市群空间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空间演变的动力和原因,指出其发展过程的“分散化集中”趋势,并进步讨论了这一趋势在滇中城市群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论区域发展差异与总体城市化水平滞后的关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统计数据,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全国总体城市化水平的影响.证明了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边际带动作用递减,进而得出了区域间的发展差异程度过大会导致全国总体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滞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
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以山东半岛、省会城市群、鲁南经济带为研究分区,应用泰尔指数分析法,以人均GDP、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人均工业生产总值为指标,对1990—2012年间山东省区域差异进行多指标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人均GDP与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差异变化平缓且差异较小;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差异呈阶段性发展,前期差异明显大于后期;人均工业生产总值差异起伏明显且差异较大。同时,山东省三大区域内部的差异也各不相同,山东半岛各项指标的差异程度除人均工业生产总值较大外,其余3项指标的差异程度较小;省会城市群四项指标的差异程度较大;鲁南经济带各项指标差异程度变化不大,是区域差异最为均衡地区。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11)
从城市化的丰富内涵出发,构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综合城市化水平不高,内部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并不明显。根据综合得分,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几个城市划分为三大层次: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地区:郑州、西安和太原市;城市化水平中等地区:三门峡和运城市;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地区:临汾和渭南市。并提出对策建议: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区域共同市场,推进边界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