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35)
目的:分析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围术期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06例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民族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U组(维吾尔族患者组,n=54)与H组(汉族患者组,n=52)。记录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与既往病史,术后随访至患者出院,记录在院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在院时间。结果:维吾尔族患者与汉族患者相比,在手术年龄、职业类型、女性患者生育年龄及子女个数、糖尿病史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汉族患者CABG术后需要使用IABP的几率大于维吾尔族患者,其他并发症方面的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维吾尔族与汉族CABG术患者在围术期临床资料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手术预后方面大致相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相近。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5):42-43
目的:通过对8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手术治疗和远期随访,探讨术前诊断、手术术式和疗效。方法:1987年8月至2013年3月,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7例采用肺动脉内隧道成形术,1例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患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同时进行了二尖瓣成形术。术前进行了ECG,、心脏超声、心导管、心脏造影等全面检查。术后随访7例,共随访327个月,平均(46.8±10.7)个月。结果:8例患者无住院死亡和严重并发症,7例随访无晚期死亡,1例患者因肺动脉内隧道缝线撕脱,导致主动脉-主肺动脉瘘,二次手术修补成功。随访患者NYHA心功能Ⅰ级,LVED平均(46..4±3.7)mm,较术前(54.4±2.8)mm明显减少(P<0.01),EF值(69.4±2.3%)较术前(59.6±2.8%)明显提高(P<0.05)。结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主要原则为重建俩支冠状动脉系统并处理好合并病变。肺动脉内隧道矫治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7):18-2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介入术后无复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98例,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术治疗。术前根据TIMI分级标准评估结果分组,TIMI 0、Ⅰ级者为血管未通组,TIMIⅡ、Ⅲ级者为自发再通组。采用ROC曲线评估无复流发生的NLR临界值,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发生无复流的相关独立危险影响因素。结果:血管未通组中既往冠脉疾病史、介入术前TIMI血流分级0级、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自发再通组(P<0.05);同时,血管未通组的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肌酸激酶同工酶及NLR均显著高于自发再通组(P<0.05);血管未通组使用血栓抽吸比例、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自发再通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9,当NLR值为3.2时其约登指数水平最高,提示NLR=3.2为其风险临界值;NLR水平(>3.2)是影响STEMI患者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相关独立风险因素(P<0.05);除此之外,既往冠状动脉血管病史、血栓抽吸、介入术前TIMI血流分级也是影响STEMI患者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相关风险因素(P<0.05)。结论:NLR>3.2是影响STEMI患者介入术后发生无复流的一项危险因素,对STEMI患者的早期危险分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5):162-163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11月治疗的食管癌手术患者87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n=29)与非感染组(n=58)。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查阅患者病例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是否吸烟、糖尿病、肺部疾病、NNIS分级、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并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87例患者中29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33.33%。两组性别、是否吸烟、肺部疾病、NNIS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住院时间、糖尿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为术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率较高,年龄、糖尿病、切口长度及手术和住院时间为术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应加强危险可控因素干预,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2):1-5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肺炎的高危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98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术后肺炎与多个因素的关系,评价肺炎的高危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65例(6.6%)患者术后出现肺炎,平均术后(6.0±2.1)d发生肺炎。术后肺炎患者30 d内死亡率高于非肺炎患者(P<0.05)。术后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长于非肺炎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肺炎与年龄、糖尿病、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肺功能不全、术前白蛋白水平、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除范围以及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术前白蛋白、肺功能不全、手术切除范围、糖尿病以及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是影响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肺炎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与非肺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肺炎与多种因素有关,术前详细评估患者的状况,及时消除高危因素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30):104-106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鹿角型肾结石清除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接受治疗的鹿角型肾结石患者91例,分析全部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变量、多变量因素统计分析,剖析清除率的影响因素。结果:PNL术共计96次,清除率为54.17%(52/96)。经过单变量分析,结石形态、手术医师年资、手术通道与清除率均存在显著相关性(X~2=3.857、3.024、4.214,P<0.05)。多变量因素结果表明,手术医师年资、结石形态、手术通道都属于清除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清除率的影响因素包括结石形态、手术医师年资、手术通道,为此应当注意这三个因素,安排经验丰富的医师为患者手术,强化培训,提高医师的手术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8):120-125
目的:总结精准腹腔镜下胃旁路术(LRYGB)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89例采用精准腹腔镜胃旁路术治疗的患者,详细记录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9例患者出现早期术后并发症9例(10.1%),年龄>50岁、糖尿病史、BMI升高为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7、2.14、1.78,P<0.05),出现晚期并发症8例,年龄>50岁、女性、合并慢性消化道疾病史为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2、1.96、1.67,P<0.05),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后病情均得到缓解。结论: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并发症并不少见,年龄大、合并糖尿病、肥胖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早期术后并发症,年龄大、女性、合并慢性消化道疾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晚期术后并发症,临床上更应注意此类患者的术后情况,其出现并发症应积极采取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4)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BMI)与食管裂孔疝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胃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检查结果分为反流性食管炎组(98例)和正常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食管裂孔疝病史、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组患者的BMI、血糖、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等实验室指标均高于正常组,而HDL-C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年龄≥50岁、BMI较大、有食管裂孔疝史、合并糖尿病史的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机率较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和食管裂孔疝史是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3.659,3.675,3.487,P<0.05)。结论 BMI、合并食管裂孔疝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临床治疗中应对该类患者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2):141-143
目的:分析消化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的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4月入住本院并接受消化道手术治疗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可能与消化道手术后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然后对筛选出的可能因素进行校正,校正方法为多元Logisitc回归分析,明确消化道手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入住本院并接受消化道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根据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2014年最新版)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制定临床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医院感染与消化道手术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GCS评分、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有无术后再次手术、有无气管插管/切开、有无术前使用抗生素及术前营养状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7分、手术时间≥1 h、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术前营养不良作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临床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5.56%,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作为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与医院感染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有GCS评分<7分、手术时间≥1 h、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术前营养不良,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而制定临床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巩固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33):154-15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应激性溃疡个体化围手术期的防治措施与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体外循环心内直视心脏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心内直视术:心脏瓣膜置换术2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5例,先天心脏病矫治术2例,大血管手术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危险因素评估,术中减少胃肠道缺血时间因素,术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早发现、早干预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总结其防治方法,进而观察疗效。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其中1例患者联合手术治疗;经治疗后,29例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6.7%,1例因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3.3%。结论:术前详细询问有无消化系统病史,术中尽量缩短体外循环和手术时间,术后常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和胃肠黏膜保护剂以及尽早进食,对明确并发应激性溃疡者,采取早发现、早干预的综合个体化治疗;对并发出血者,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积极采取药物、内镜及手术治疗,可有效预防并降低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提高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应激性溃疡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