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Planning》2019,(24):186-187
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刑法客观主义的相关内容,通过对刑法主观主义的负面作用进行分析,来探讨基于刑法客观主义排除非法证据的有效措施,以避免出现非法证据,保障证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制定完善的刑法诉讼制度,充分发挥刑法客观主义理论的作用,减少刑法主观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
非法证据排除,指违反法定程序,以非法方法获取的证据,原则上不具有证据能力,不能为法庭采纳,它既包括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也包括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刑事诉讼中的确立,是价值权衡的结果。在司法实践中会遇到非法证据排除问题,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在司法实务中对于非法证据的排除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6)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确立可谓是一波三折,从1998年两高关于96年《刑事诉讼法》的相关配套司法解释中开始规定排除非法证据开始,先后有2010年两高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12年《刑事诉讼法》、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规定》、2018年三项规程之《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规程(试行)》(以下简称《排除非法证据规程》)等多部法律或政治性文件都涉及到非法证据排除的问题。尤其是2018年试行的《排除非法证据规程》对于完善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问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将以《排除非法证据规程》为依据,评析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0)
我国在立法上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几部证据规定的出台,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容、范围,使该规则更加明确、具体。本文介绍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发展过程及进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以及目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中的主要问题,在于该规则适用范围的模糊性、程序启动的艰难性、庭审证明的形式化及裁判程序的滞后性。故应从遏制刑讯、强化职权及尽早排除的原则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厘清和解决。对非法证据应做狭义理解,对它的排除是基于证据能力而非证明力的排除,瑕疵证据不同于非法证据,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应克服非法证据证明形式化及证明标准的虚化问题,严格掌握证明标准;确立独立前置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提倡在庭前会议中解决非法证据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2010年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定》,标志着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真正建立。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法律形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使我国的在该规则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更上了一个台阶,体现了我国对保障人权、惩罚犯罪的重视,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亟需完善的问题。本文通过举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际中运用的案例,列举关于该规则2012年新出台的各项法律规定,以此来探寻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与举措。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4)
刑事辩护视角下的非法证据排除主要是从刑事辩护视角入手,探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刑事诉讼领域的适用情况,其是保证非法证据制度有效实践的前提。因此,本文以刑事辩护视角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念及内涵为入手点,对刑事辩护视角下的非法证据排除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刑事辩护视角下的非法证据排除立法完善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2)
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诉讼制度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自其设立以来,有关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诸多问题受到诉讼理论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对何为"非法实物证据",怎样理解"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补正"与"合理解释"又作何理解,"非法实物证据"与"瑕疵实物证据"有何区别,排除非法实物证据的启动程序是怎样的,其排除模式又是怎样的等一系列问题见仁见智。只有法律完美地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才能在我国得到高效实施,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的目的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9):186-187
本文主要从对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探究,并集中研究新旧刑法之间对于主客观主义的不同侧重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待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做出积极的贡献,并不断深化研究刑法与主客观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为学者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
文章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分析入手,重点从目前在我国如何建立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毒树之果"排除规则以及如何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我国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于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它通常是指侦查机关违背法定程序或者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而取得的证据不得进入审判程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立法起步较晚,“两高三部”发布并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新增第54条规定确立了该制度。司法解释以及2012年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出了突破性规定,但是无论是关于非法证据取舍的规定,还是程序的设置都存在许多不合理,不健全之处,笔者试从提高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在我国法制体系中的地位、扩大刑事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建立相关程序以及裁判机制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6)
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确立的较晚,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言词证据现象始终存在。我国目前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还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由于程序的不健全,导致非法言辞证据排除规则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难以适用。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分析,提出完善我国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上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其最早出现于2010年两高三部出台的司法解释,到2012年才被正式确立在刑事诉讼法中。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6)
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实施在我国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法制进程,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国家民主化的体现。我国在非法证据排除方面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复性供述等。本文简略地讲述了一下非法证据排除中的重复性供述,物证、书证等制度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6):191-192
本文通过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现状、价值以及如何改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分析,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学者关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从而使这个规则在法律上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3)
法律作为保障全国各族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武器,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行的背景下,我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得到完善,此文在此背景下对我国现行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法律进行探索,阐述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相关规定的实行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考察了我国刑诉修正案中对非法证据排除相关规定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7):158-159
在具体实践中,检察机关对非法证据排除主要为言词证据,对非法书证的认定和排除存在一些难点。笔者以三个真实案例,分析在排除书证中应注意书证的形式、内容及提取时间等问题,坚持法定程序原则、逻辑优先原则、真实客观原则,科学审查书证,以正确排除非法书证,平衡好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9)
在我国的现实法律实践过程当中,法律人员违法取证是在侵害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侵害我国的法律公正,这也是很多冤假错案的重要缘由。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在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作为执法机关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为司法机关都有认定并依法排除非法证据的职责。我国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于刑事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是刑事法治的起步。文章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发源开始,分析我国现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状和不足,通过新时代下的法治思想来谈论非法证据规则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7)
在当前注重保障刑事被告人权利,防范冤假错案的时代背景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日益受到重视,实践中也经常加以运用。但实践表明,我国目前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仍有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8):106-107
非法证据缺乏证明力,在诉讼中不得予以应用,排除非法证据对于公平实现以及司法权威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认定标准过于抽象笼统、存在"一刀切"、法位阶不高等问题。应当将重大违法的实质标准更加细化,针对特殊情况作例外规定,并且相应的提高法位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