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影响沿线土地利用形式、用地结构乃至城市空间布局,这既来自于轨道交通自身的影响,也受作用于城市政府对站点周边用地的规划引导.以杭州地铁1号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控规对地铁站点周边用地的整体引导和分类引导效果及存在问题.分析认为城市控规对站点周边用地布局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以建成区外围站点为主,站点周...  相似文献   

2.
以青岛地铁一号线为研究对象,分析该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包括构建基于利益共同体的、多方协同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分析影响安全、质量、进度的主要因素,寻求三者与成本之间的最佳结合点,采取作业成本管理与目标责任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方法,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员、全过程的动态环保成本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4)
公用事业产品的需求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变得越来越大,其价格高低关系到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支出水平,是促进公用事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成本定价模式决定了公用事业产品定价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科学地确定产品成本。《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出台给定价成本的确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文章考察了公用事业产品的成本特性以及定价不合理的原因,从成本会计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公用事业产品定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青岛地铁一号线项目为例,阐述该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建设风险、收益风险、不可控风险以及法律政策、审批决策风险,然后借助博弈论模型,分析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的风险博弈过程,并结合对一号线项目面临风险的具体分析,提出政府方、社会资本方各自应该承担的风险及双方共同承担的风险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地铁项目施工和运营阶段的风险为对象,进行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估并确定不同阶段的安全风险程度等级。首先使用工作-风险分解结构方法识别安全风险因素,根据人、机、料、管、环等多个方面列出风险清单;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组合法进行地铁风险评价,最后以地铁D站的施工和运营为案例,应用上述模型识别和评估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6.
在借鉴地铁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传统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地铁运营公司和政府两个主体出发,结合危机管理理论和"一案三制"体系建设的要求,建立较全面、多层次的地铁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地铁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模糊不相容性,采用改进的物元可拓法对地铁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并在指标赋权时引入变权理论,削弱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以体现出待评对象在综合评价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提高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以青岛地铁3号线为例,对其进行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地铁3号线应急管理能力总体处于很强水平。其中,应急缩减能力、"一案三制"建设以及政府部门应急支撑能力均处于很强水平,应急预备能力、反应能力与恢复能力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4)
价格竞争是近年来在我国的市场竞争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效地确定自己的价格策略成为每个企业都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使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分析基于边际成本控制能力的双寡头企业的定价策略。在双寡头企业的边际成本控制能力相同时,联合定价的策略要优于各自定价所达到的均衡策略;在双寡头企业的边际成本控制能力不同时,边际成本控制能力较强的企业优势明显;当竞争对手隐藏其成本信息时,企业的定价策略与其所掌握的竞争对手的信息的精确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6)
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日趋成熟,通过对许多成功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轨道交通作为区位条件对商业圈的形成及布局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选取合肥地铁一号线及其沿线商业圈为研究对象,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参阅大量国内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轨道交通建设较成熟的城市上海、广州、南京等地的实证分析成果,从房地产空间布局的改变、老商业圈升级、新商业圈产生及商业投资的预判效应等方面系统地考察轨道交通如何对其沿线商业圈的发展产生影响,为合肥地铁一号线沿线商业布圈的合理布局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九大知识领域及地铁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因素建立了体现地铁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在给出的地铁工程项目管理绩效测度的基础上,对各级指标进行多层次灰色评价,建立了熵值法与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相结合的地铁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利用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对某大型地铁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意见,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对云平台地铁综合自动化系统特征进行介绍,之后对云平台的地铁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综合实际需求的情况下提出了完善方案,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地铁事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8)
构建受限因变量模型和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对中小微企业信贷资产定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借款企业财务状况是决定信贷资产定价最重要因素,产权性质对信贷资产定价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其他信贷资产定价因素,出现了动态变化不一致,担保状况、信用等级、企业分类是企业申请贷款时重要影响因素,但在本息支付时,贷款期限、企业流动比以及行业信用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这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摩根法则。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地铁车站施工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地铁车站工程施工影响因素的随机一世和模糊性特点,作者提出了风险评估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其中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文中通过算例来验证所提方法的实用性,分析结果基本反映了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14.
合肥地铁1号线长距离下穿高架桥,近距离下穿高铁路基和河流,且穿越土层为膨胀土,施工环境十分复杂。鉴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独特优势,通过分析辨识合肥地铁1号线施工典型风险源,建立充分体现上述施工环境特点的风险指标体系,利用修正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权重;确立五级风险划分标准;引用一种符合地铁施工风险评估特点的非线性模糊算子,建立修正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合肥地铁1号线施工风险进行评估定级。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行,评价结果对合肥地铁施工安全有指导意义,也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城市的快速建设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和商业的发展,消费社会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背景,消费的符号化特性已经成为商业的本质属性。杭州市商业空间肩负高要求、多功能、新活动的任务,是消费社会背景下重要的城市生活空间。文章以杭州市为例,结合消费社会理论,通过对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需求的提升和消费行为的改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城市商业空间正在向高级化、复合化、体验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问题也日益突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新模式,其产品定价是决定此模式能否从试点向推广迈进的关键环节。在总结国内外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产品定价方法的基础上,基于保险精算理论,综合考虑借款人的预期寿命、房屋价值的评估以及贷款利率等因素,提出产品定价公式并结合案例加以分析,初步证明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3)
对于历史名城来说,悠久的文化即是包袱,也可以成为我们的优质基因。从传统文化开始重新出发,我们需要焕发每一个个体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地铁不应只是城市形象的构建因子,它更应成为公共空间的文化服务体系一份子,发挥它自身应有的文化传播价值。地铁传媒最大的差异在于在于:大众化、封闭空间。如何在封闭的空间中,培养市民对于传统文化的注意、引发普通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成为本文的中心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获取地铁车站地表沉降动态演化规律,实现地铁车站地表沉降变形特征的高精度预测。研究基于指数模型、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的预测结果,利用熵权法获得各单一预测模型的客观权重值,进一步构建得到了组合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徽合肥地铁车站7号线实际监测数据,利用各预测模型对地铁车站地表沉降变形特征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指数模型在沉降初期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但并不能有效实现沉降特征的中长期高精度预测,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在沉降初期具有较低的预测精度,但在沉降中后期预测精度有所提升;通过对比分析各单一预测模型和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可知,组合预测模型可有效结合各单一预测模型的优势,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最终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可为实现地铁车站地表沉降特征的高精度预测提供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地铁车站基坑施工风险分析,建立了包含六种基本事故类型的地铁车站基坑工程施工风险因素框架体系。引入模糊熵理论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地铁车站基坑工程施工风险评价模型,并以天津凌宾路地铁车站基坑工程施工为例,对基坑风险因素框架体系及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换乘问题之 间联系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未被真正理 解,它限制了我们对换乘矛盾的判断和策略 的提出。本文以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现状和 换乘问题归纳为出发点,分析探讨换乘矛盾 产生的内在逻辑,提出土地利用是造成轨道 交通换乘需求的诱因,而换乘条件则决定了 供需矛盾是否产生,进而以互动思维提出了 包括强化副中心和边缘职能、提升土地利用 多样性、增强公交衔接能力和增加换乘可能 在内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