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室内壁挂基站应用要求,采用对称角形缝隙加载正方形贴片,实现具有电下倾辐射特性的低剖 面宽带贴片天线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天线S11 参数小于-10dB 的相对阻抗带宽为5. 15%。在工作频带内,天 线辐射场可产生约30毅的下倾角。并且可通过馈电位置的改变,实现辐射场下倾角的调整。水平平面辐射方向图表 明,在120毅范围内,其垂直极化辐射场要比水平极化高10dB 以上,表明天线具有良好的垂直线极化特性。工作频带 内天线的增益约为6dBi。该天线可内置于壁挂基站以减小设备尺寸。  相似文献   

2.
一种宽带贴片天线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带贴片天线的特点、原理和设计方法,针对孔径耦合的馈电方式,运用以有限元法为原理的软件对设计的贴片天线进行仿真,并对天线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孔径耦合微带贴片天线结构简单,可以达到21%的相对带宽(VSWR〈2),和较高的增益。同时对影响天线性能的主要参数进行仿真对比,得出了实用性的结论,对方便有效地改进电子对抗装备性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宽带微带贴片天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文章论述了微带贴片天线频带展宽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几种新型的大带宽微带贴片天线。这些天线采用了在贴片或接地板“开窗”,附加负载,增加片元等方法来改进微带贴片天线的窄频特性,同时使其向小型化,结构简单化方向发展,使微带贴片天线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相似文献   

4.
5.
宽带宽角圆极化微带贴片天线设计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提出一种新的宽带宽角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方法 ,在利用 L探针进行近耦合馈电的基础上 ,通过薄介质基片加载 ,使贴片天线的阻抗带宽 ( VSWR≤ 2 )和宽角轴比带宽 ( 4 5°圆锥空域内 AR≤ 3d B)达到 2 0 %以上 ,同时保持了微带天线的固有优点 :剖面低 (厚度小于 0 .1中心频率波长 )。利用该方法设计的试验天线的带宽达到2 1 % ,从而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宽带双极化天线高隔离度难以实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C波段宽带双极化微带贴片天线,天线单元采用口径耦合馈电的双层微带贴片形式来拓展带宽。为了提高2种极化端口的隔离,在地板上开一对相互垂直的H型缝隙,馈电微带线匹配枝节采用T字型结构。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在C波段相对阻抗带宽达21%(驻波小于2),具有良好的端口隔离度和高交叉极化抑制度。  相似文献   

7.
宽带小型化U型贴片天线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副中心频率为2 GHz的四分之一波长U型贴片天线.采用U型槽加载减小了探针电感,使天线实现双谐振工作,通过将双频比调整到接近为1以展宽天线的工作频带,设计出的天线的带宽达49%(VSWR<2).利用短路墙加载技术,使天线的尺寸在四分之一波长左右,减小了天线尺寸,天线的尺寸仅为29.5 mm×40 mm×12 mm.实际制作了该天线,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该天线结构简单,便于设计以及加工制作,同时方便集成于移动通信设备中.  相似文献   

8.
相控阵天线是由相位来控制波束指向的阵列天线,大带宽、双极化等特性是相控阵天线的特点.L型馈电和孔径耦合贴片天线带宽可达20%,但是一致性差,并且隔离度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分析、改进了一种H缝隙的贴片天线并将之应用于相控阵领域,计算和测试结果表明:该种形式的双极化贴片天线完全可以应用于低剖面且具有较大带宽的相控阵天线,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宽带微带贴片天线单元及2元阵列的设计方法,天线工作的中心频率为rl_5OHz(S波段)。天线单元设计中采用口径耦合理论和层叠贴片天线结构,有效增大了天线的阻抗带宽。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阵列实际增益达到11.9dB;在2.27~2.78GHz频率范围内端口驻波比小于2,相对带宽为20.4%;交叉极化电平为-31dB,证明该天线阵具有宽频带、低交叉极化等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0.
微带贴片天线已广泛应用于雷达系统,文中介绍了一种新型背腔式单层微带贴片天线,辐射贴片采用微带线馈电,为增加工作带宽,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贴片形状,第一种是E形贴片,仿真及测试结果表明,此种单元在驻波比优于2的条件下可实现45%的阻抗带宽,但该单元的波瓣带宽较窄。为抑制交叉极化,通过在E形贴片上开四个槽,得到了第二种改进的E形贴片。该单元可实现14%的频带内驻波比优于1.5,同时交叉极化优于-15dB。对C波段8×16单元实验小阵的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在17.9%的频段内具有良好的交叉极化性能及较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王风 《现代导航》2010,1(4):59-61
本文在微带天线阵列设计中,采用孔径耦合馈电的办法,将辐射贴片层和馈电网络分层设计,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阻抗带宽。实测表明阵列相对带宽可达 20%以上,并且这种馈电方式避免了两者共面时由于尺寸限制,馈电网络难于设计的缺点,减小了互耦及交叉极化,是大型微带贴片天线阵列的一种理想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2.
运用电磁耦合的馈电方式及叠层贴片形式设计出一种用于Ku波段通信的宽频带微带贴片天线。天线单元的设计采用了倒L型微带线馈电的形式,并在叠层贴片间引入泡沫材料,以降低介质板的平均相对介电常数,减小微带天线的Q值,从而达到了增大频带宽度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单元天线驻波比小于2(VSWR〈2)的相对带宽达到20%。  相似文献   

13.
微带天线的窄频带特性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展宽微带天线的带宽的问题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通过采用双层多贴片及在两贴片之间加入空气层的结构来达到增加微带天线带宽的目的。此外,利用微带线进行正交馈电,在满足宽频带的同时,也实现了天线的圆极化。由贴片间的谐振耦合作用,该天线的频带展宽为11.04%(VSWR≤2),且增益达到了5.2 dB,可以在1.206~1.346 G的L波段内工作。  相似文献   

14.
宽频带正方形微带贴片天线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微带天线的窄频特性是限制它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目前提出了很多展宽微带天线频带的方法,可以增加微带天线的带宽。本文通过增加空气介质的厚度,同时利用圆形金属电容片补偿馈电探针引起的电感,对微带天线进行耦合馈电,实现了宽频带微带天线的设计。天线工作在LS和S波段,测量结果表明,天线的相对阻抗带宽可达到42.3%(VSWR≤2),且在工作频段内方向性基本良好。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紧凑型双层微带天线,在贴片上开"十"形缝隙来实现天线的双频带,通过加载短路探针和接地板挖槽的方法降低天线的谐振频率,提高带宽和实现小型化。利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 13.0对天线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在回波损耗小于-10.0 d B时,天线工作频段为2.38~2.77 GHz,带宽约为390 MHz,天线的相对带宽为15.15%,天线的尺寸相对于普通微带天线降低了65.41%,该天线的带宽有很大的提高,且结构简单易实现,可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一种用于WLAN的宽频带微带天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层结构拓展矩形微带天线带宽,利用有限积分法软件研究了寄生单元大小、以及两层贴片间的空气间隔对天线性能的影响。优化设计出的天线在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VSWR)≤2的情况下,将原普通贴片天线4.5%的带宽提高到了23.6%,且增益在整个频带范围内达到6dB以上。该天线的工作频带完全覆盖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IEEE802.11a标准(5.15~5.825GHz)。实验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摘要:运用口径耦合理论、腔模理论、反相馈电技术和多层贴片结构设计出一种新型的P波段(中心频率为0.75GHz)宽带双极化微带贴片天线。天线的两个极化端口采用共面馈电;馈电网络设计中采用短路耦合线实现反相馈电。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两个极化端口实际增益均达到8.5dB,水平极化端口在0.64-0.85GHz频率范围内驻波比小于2,相对带宽为28%;垂直极化端口在0.68-0.85GHz频率范围内驻波比小于2,相对带宽为22.6%,两端口隔离度高于53dB。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宽带特性的双层贴近耦合微带贴片天线的基础上,通过计算阵列单元间E面和H面的互耦效应,确定了合适的阵元间距,并采用简单的T型等分功分器组成并联馈电网络,实际制作并测试了一个8×8元宽带平面天线阵。天线阵中心频率f0=12.5GHz,阻抗带宽大于16.0%(驻波比VSWR<2.0),增益大于22.5dB。这种结构的平面天线阵在卫星通信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基于HFSS的双层宽带微带贴片天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刚  武永刚 《电子技术》2009,36(6):65-66,64
采用HFSS10电磁场仿真软件设计和仿真了一种新型宽带双层微带贴片天线,天线采用聚四氟乙烯和空气两层介质,通过增加空气介质层的厚度,同时利用圆形金属电容片补偿馈电探针引起的电感,对微带天线进行耦合馈电,仿真结果表明天线的阻抗带宽达到了23%(VSWR≤2),从而实现了宽频带微带天线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