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3)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促进GDP增长的强大动力。以1959—2015年我国经济数据为例,分析三大需求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三大需求要素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提高消费和投资均能拉动货物净出口增长,但消费的拉动效果长期不如短期,而投资的拉动效果长期和短期相差不大;提高服务净出口能提高消费和投资,并且这种拉动效果长期比短期明显。为此,需要将扩大居民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将优化投资结构作为中短期任务,控制投资作为长期战略;将促进贸易平衡,优化进出口结构作为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
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与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相比,消费需求是最基础、最不可替代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率应该越来越大,消费需求稳步持续增长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最终动力。近年来我国消费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降低。基于此,本文以新疆为研究对象,就总体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三大需求及消费需求各组成部分对GDP增长的贡献以及三大需求与GDP增长率的关联度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新疆消费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越来越大,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再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4):94-9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日益明显,消费升级可从特征、度量、问题和发展4个方面进行分析。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差距缩小,服务型和品质型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在使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进行分析时,可获得收入需求弹性,将居民消费结构中支出项目划分为一般商品和高层次商品,并以高层次商品支出占比的变动情况作为居民消费升级的度量指标。经测算,2016年中国居民高层次消费支出占比较2013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中国消费升级过程中存在着消费率偏低、服务型消费供给不足、居民负债率上升过快等问题,应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填补服务型供给缺口,促进中高端消费回流,同时改革收入分配机制,管控居民负债,稳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0):135-140
为了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使黑龙江省经济走向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的模式。以黑龙江省历年经济数据为依托,采用OLS的方法来研究影响黑龙江省消费增长因素。结果表明,现阶段提高城镇化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能够有效的拉动黑龙江省消费增长,从而提高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速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他说,一是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  相似文献   

7.
其他     
内需拉动首季GDP增长6.1% 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口前表示.当前我国投资持续加快增长,消费稳定较快增长,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加大。一季度我国GDP增长61%.完全是靠内需所拉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1)
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中,消费受经济影响相对最小,因此是最具稳定性的一项指标,同时消费也是国民经济循环、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消费结构是消费的核心内容,它既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又是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资料,对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支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比重、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倾向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促进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建议,从而促进内蒙古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西土木建筑》2010,(1):23-24
2010年1月1日至1月3日,北京、上海、重庆等地消费市场持续火爆,各大商场销售额屡创新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开门红”。3天的元旦假期满足了消费者,乐坏了商家,更贡献了GDP。2009年,居民消费已经超过外贸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二大动力,而随着2010年有关刺激消费政策的延续,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或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农村发展将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晓河 《小城镇建设》2005,(11):28-28,34
知名经济学者马晓河研究员近日在接受《中国改革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下一轮我国经济增长应主要靠农村来拉动。建议从明年开始到“十一五”期间由政府牵头,利用公共财政资金向农村投资,开展三大工程建设,即新农村建设工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农民增收工程,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降低农民消费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最终拉动内需,使农村发展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本刊将专访的主要观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5)
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导致农村人口消费水平普遍低于城市,整体上降低了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从而成为阻碍我国居民消费增加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分析城市化对消费增长影响效应的基础上,提出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促进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1)
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背景下,应用VEC模型对江苏城镇化率、消费性投资、生产性投资、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化影响虽然存在时滞,但是能够持续拉动投资总额提高,改善投资结构,增加消费性投资比重,持续拉动城乡居民消费增长,并长期持续拉动经济增长。因此,在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过程中应避免"城镇化-投资错觉",注重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为消费奠定基础,加快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和完善,以缩短"城镇化时滞"。城镇化可以迅速提高落后地区的消费水平,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22)
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本文建立了扩展的索洛模型,利用河南省经济1990—2010年的历史数据对影响河南省经济增长三个的主要因素:消费、投资、净出口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消费、投资、净出口对河南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显著的,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产品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大因素,即投资、消费与出口中,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成为了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4)
基于我国1985—2014年进出口总额、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投资总额、经济活动人口以及税收等相关数据,对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进出口额每增加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163亿元。  相似文献   

16.
投资与消费     
《中国建材》2008,(10):49-50
2007年我国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超万家;1-8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4%;消费成拉动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相似文献   

17.
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展其长,贡献各有千秋。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重新认识三者对我国经济继续发展的作用很有必要。笔者认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内在动力是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是经济增长不一味追求过高速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6年要“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平稳较快增长,意味着2006年经济速度,既不过低,但也不宜过高,要防止经济大的起落。二是产能过剩成宏观调控“剑锋所指”。这次会议鲜明提出:2006年年经济工作一个任务是推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调整。这将是明年宏观调控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三是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和外贸。但在我国,近两年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消费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今天表示,这种经济增长的模式会造成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应该转变。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投资增加的结果,以2002年为例,当年8%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中,投资的贡献率占到了4%,消费为3%,外贸为1%,而去年9.1%的增长率中,这一比例扩大为投资6%,消费3%,外贸0.1%。而居民的总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率也从2000年的61.1%下降到去年的55.4%,这一比率也是自1978年以来的最低值。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我…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物业管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房地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兴行业。它扩大了消费场,拉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好的物业管理给人带来物质和精神的享受,也刺激了人们在这两方面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