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7,(1)
<正>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玉米病虫害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要做好玉米生产,就要防治好玉米病虫害。根据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消长规律,现将其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一、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1)症状。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从出苗至七叶期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1)
玉米种植时期,病虫害时有发生,而且有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及产量,本文介绍了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防治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努力减少病虫害给玉米种植带来的危害,从而减少农民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8)
通过病虫害防治增加玉米产量,还能提高玉米品质,对促进我国玉米生产,提升麦农收益等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6)
通过病虫害防治增加玉米产量,还能提高玉米品质,对促进我国玉米生产,提升麦农收益等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7)
<正>玉米和马铃薯是四大作物中重要的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黑龙江地区广泛种植,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常因病虫害而使产量大大减少,现笔者根据生产实际将其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一、玉米常见病病虫害防治1、大斑病目前大斑病是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一旦大面积发生和发生严重对玉米产量影响非常大。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2)轮作和清除、深埋病残体。(3)药剂防治。1)50%多菌灵500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5)
玉米病虫害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生物灾害,在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在有效控制病虫害危害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和避免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及农产品的污染,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9)
<正>玉米与水稻和大豆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作物,玉米也是建昌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同时玉米还是良好的精饲料,它具有产量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用途广等特点,在粮食作物面积中居第一位,现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将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主要病害1、玉米大、小斑病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1)
<正>一、玉米褐斑病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
<正>一、玉米大、小斑病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小斑病:主要危害叶、茎、穗、籽等,病斑椭圆形、长方形或者纺锺形,黄褐色、灰褐色。有时病斑上具轮纹,高温条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1)
<正>一、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从出苗至七叶期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呈弓状弯曲。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7)
<正>玉米的病虫害种类是十分复杂的,各地区的病害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病虫的不同带来的危害程度也是不一样的。1.玉米的病害1.1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有时也会在叶鞘和苞叶处发现病斑。发病初期,叶片染病首先会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发病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23)
<正>一、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从出苗至七叶期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呈弓状弯曲。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7)
<正>一、玉米主要病害1.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气候较凉爽的玉米种植区,特别是东北、华北北部、西北、西南及其他海拔较高的地区发生严重。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抽雄以后,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并迅速向上部叶片扩展。症状:大斑病菌侵染玉米叶片、苞叶和叶鞘。叶片受侵染后,出现点状水浸斑,沿叶脉扩展并不受叶脉限制,很快形成长梭形、中央灰褐色的大斑。田间湿度大时,在病斑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传播途径:通过分生孢子或者菌丝形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11)
<正>玉米是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世界上整年每个月都有玉米成熟。中国年产玉米占世界第二位,以下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玉米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作物,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玉米的生长发育一定要使其符合玉米的自然生长规律,并按照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进行合适的种植,使其能够更好地提高产量。玉米病虫害的蔓延会导致玉米减产,因此要注意积极防治。一、玉米螟1、病症: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5)
<正>一、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是我县玉米种植史上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成为影响我县玉米生产安全的主要病害,经过几年的试验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技术。(一)推广抗病良种玉米品种间的抗病存在明显差异,应因地制宜推广种植。(二)保健栽培控病实施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措施,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可起到控制减轻发病和提高产量的作用。1、适期播种,错开危害关键期,从而减轻发病,减少损失。2、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田间湿度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
<正>一、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1、玉米黑粉病又称玉米瘤黑病,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尤其以抽穗期表现明显,被害的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病瘤外包一层白色薄膜,后变灰色,瘤内含水丰富,干裂后散发出黑色的粉状物,即病原菌孢子,叶子上易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物。雄穗上产生囊状物瘿瘤,其它部位则形成大型瘤状物。防治措施:甜玉米易染病,尤其注意选用抗病品种。重病田实行2-3年的轮作。田间出现病瘤后,及时清理深埋,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8)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生产和粮食战略储备意义重大。在玉米的实际种植中,玉米常常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对玉米的种植生产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本文主要探讨玉米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此为我国的玉米种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1)
<正>玉米病虫害种类众多,笔者根据生产实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以期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一、玉米青枯病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褪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握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1)发病规律。由镰刀菌、腐霉菌侵染引起。灌浆至乳熟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17)
<正>玉米在整个生育期中遭遇多种病虫害的危害,防治上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采取长效治理、应急防治相结合治理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物理、生物、化学防治,将重大病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水平以下,确保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现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方法,以期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一、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玉米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24)
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玉米产量较高的省份,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生产的玉米除了满足全国人民对玉米产品的需求外,还以商品的形式供销海内外。然而,因为玉米是C4植物,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其较高的含糖量极易引发病虫害,对产量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浅析玉米常见病虫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