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24)
为明确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咪鲜胺产品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使用剂量及对小麦的安全性,为该药剂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进行了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g/亩处理区药后20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达91.3%,防效与25%氰烯菌酯乳油100ml/亩处理区防效基本相当,在试验剂量内对小麦安全。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是防治小麦赤霉病较为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
400克/升戊·福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药后20天,亩用30%戊·福可湿粉120g/亩、150g/亩处理区防效分别为78.3%、88.0%,亩用400克/升戊·福悬浮剂80ml防效为92.6%,略低于对照药剂氰烯菌酯和多菌灵的防效;但戊·福各处理区小麦增产幅度为3.5-4.5%。400克/升戊·福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有明显防效,喷施后可使小麦产量有一定增加,宜在我县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9):31-32
为探明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Schwein.)Petch]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和该药剂与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区分剂量法检测了采自江苏省26个县(市)的520株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对多菌灵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唑胺菌酯、氟环唑、己唑醇、灭菌唑和咯菌腈等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县(市)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差异较大,总抗性频率为50.58%;通过EC_(50)值相关性分析,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和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较高,迫切需要筛选新的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2)
研究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有效药剂。以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g/亩、40g/亩、50g/亩,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ml/亩和80%多菌灵粉剂100g/亩5种不同剂量的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平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依次为60.00%、80.00%、73.33%、66.67%、46.67%,由此可见,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g/亩防效最好,其余处理也均好于常规药剂多菌灵,可用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药剂进行使用,为小麦生产上赤霉病的防治提供药剂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5)
赤霉病是长江流域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2017年4月开展了17%吡唑·氟环唑(欧帕)、40%戊唑·咪鲜胺(赞米尔)、25%氰烯菌酯(劲护)、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40%多·酮(红裕)五种药剂不同用药次数及用药方法对小麦赤霉病防效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初步表明,红裕、欧帕、赞米尔、劲护等药剂两次施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同时欧帕、赞米尔两次用药处理区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要略高于一次用药但用药剂量加倍的处理区,但方差分析病指防效基本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3)
为了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较好的药剂,开展了6种不同种类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20%氰烯菌酯·己唑醇悬浮剂120mL/667m2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病指防效为84.67%;其次是37%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40mL/667m2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0mL/667m2, 病指防效分别为80.70%、78.23%;40%多菌灵·福美双·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0g/667m2防效最差,病指防效为51.10%,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8)
25%嘧菌酯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结果表明,25%嘧菌酯SE三种不同浓度供试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用药后安全,没有影响作物生长。25%嘧菌酯SE112.5g/hm~2、150g/hm~2、262.5g/hm~2第二次药后14天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7.53%、76.40%和76.23%。对照药90%多菌灵WG72克/公顷第二次药后14天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76.17%。在1%水平和在5%水平上,各处理防效之间差异不显著,都能达到一定防治效果。建议生产上使用25%嘧菌酯SE150-262.5克/公顷防治水稻纹枯病,于水稻分蘖盛期施药,间隔7天1次,共用药2次。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8):18-22
为筛选出安全高效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品种,设置4种新型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杀菌剂包括20%三唑酮乳油、7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在相同管理水平下,与清水防治处理的小麦对照组进行大区对比示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清水处理的产量7976.01 kg/hm~2;参试的4种药剂中,产量最高的是25%氰烯菌酯悬浮剂1500 m L/hm~2,产量为8455.77 kg/hm~2,比清水处理的增产479.76 kg,增产率6.0%;其次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m L/hm~2,产量为8155.92 kg/hm~2,比清水处理的增产179.91 kg,增产率2.3%;20%三唑酮乳油750 m L/hm~2、7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0 m L/hm~2则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综上可以看出,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最好,在抽穗至扬花期喷施能较好地预防赤霉病的发生,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
为明确多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特开展植保无人机喷施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各处理区药剂均未对小麦安全产生影响。麦甜预混剂、麦甜+麦甜伴侣、丙硫菌唑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高,在80%以上,氰烯·戊唑醇防效接近80%,40%戊·咪和45%戊·咪防效在65%左右。麦甜预混剂、麦甜+麦甜伴侣、丙硫菌唑区较空白对照小麦增产34%~45%, 增产效果显著, 氰烯·戊唑醇、40%戊·咪、45%戊·咪增产率为18%~27%。麦甜预混剂、麦甜+麦甜伴侣、丙硫菌唑等宜作为应用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赤霉病药剂在当地推广 使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6)
<正>1试验目的明确45%烯肟·苯醚·噻虫嗪FS对小麦纹枯病、地下害虫、蚜虫的预防效果,评估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该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2试验作物小麦品种为周麦27号。3防治对象小麦病虫害(纹枯病、地下害虫、蚜虫)。4试验药剂45%烯肟·苯醚·噻虫嗪FS(XBS)(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中化农化有限公司),锐胜(30%噻虫嗪FS,瑞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8)
试验结果表明,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毫升/亩防效最好,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5克/亩间均有极显著差异,也高于25%嘧菌酯悬浮剂60毫升/亩,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较安全。生产上推荐使用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毫升/亩于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防治2次,每次间隔7-10天。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5)
为明确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防治穗茎瘟的使用技术和防治效果,以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和2%春雷霉素水剂为对照药剂, 开展了0.2%苯丙烯菌酮ME防治穗茎瘟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0.2%苯丙烯菌酮ME 40~60mL/667m2对穗颈瘟的防效为46.76%~66.04%,0.2%苯丙烯菌酮ME 60mL/667m2对穗颈瘟的防效与2%春雷霉素AS 120mL/667m2相当,但显著低于75%三环唑WP 30g/667m2的防效,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均对水稻生长安全。因此,可将0.2%苯丙烯菌酮ME作为三环唑等化学药剂的补充药剂在生产中推广使用,推荐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每次用药量为50~60mL/667m2。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2)
为了解决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问题,陕西省岐山县农技中心针对日光温室番茄设置了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 000倍液和40%羟烯·吗啉胍可湿性粉剂750倍液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较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和40%羟烯·吗啉胍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治效果明显,发病植株恢复生长快,病果数少,为今后有效预防和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5)
以‘郑单958’为试材,选用8种药剂,设置10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对玉米地下害虫和灰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1%寡糖·噻·氟虫种子包衣+14%氯虫·高氯氟抽雄期喷施,玉米螟虫防效为90.35%~93.96%,蚜虫防效为91.82%~92.72%,均显著高于单独喷施。抽雄期喷施18.7%丙环·嘧菌酯、75%戊唑·嘧菌酯、75%肟菌·戊唑醇对玉米叶斑病、南方锈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抽雄期喷药,对小斑病、褐斑病、南方锈病的防效,18.7%丙环·嘧菌酯分别为83.36%、76.51%、78.93%;75%戊唑·嘧菌酯分别为79.25%、75.76%、83.81%;75%肟菌·戊唑醇分别为76.32%、82.83%、74.51%。不同药剂处理均比对照显著增产。31%寡糖·噻·氟虫+14%氯虫·高氯氟+75%戊唑·嘧菌酯比与对照增产21.77%,比31%寡糖·噻·氟虫+14%氯虫·高氯氟增产7.94%,比单独种子包衣增产13.83%,比单独喷洒14%氯虫·高氯氟增产13.45%,比单独喷洒18.7%丙环·嘧菌酯11.54%。因此,豫东平原夏玉米高产栽培,应采取种衣剂包衣和田间喷施杀虫防病农药相结合综合防控病虫害。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24)
采用滴灌与覆膜施药的方式,连续2a对20%异硫氰酸烯丙酯水乳剂(辣根素)防控棉花黄萎病的田间效果进行研究,提出该药剂防控棉花黄萎病的使用技术规程。2012年与2013年共设置45、75、105、135、165、195L/ha等6个不同剂量的20%辣根素水乳剂防控棉花黄萎病的发生。结果表明,2012年出苗阶段和现蕾期分别采用75、120L/ha滴灌灌根处理,防效可达50.8%,平均产量提高10.9%;2013年采用105L/ha土壤熏蒸处理配合30L/ha滴灌灌根处理,防病效果可达65.04%,平均产量提高9.3%;2013年采用75L/ha土壤熏蒸处理,防病效果可达47.1%,平均产量提高18.1%。基于多年田间防病试验实践,提出了20%辣根素水乳剂防控棉花黄萎病的技术规程,具体包括田间准备、药剂准备、土壤熏蒸、滴灌施药、二次滴灌施药共五个具体控制环节。本研究对棉花生产中黄萎病的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24)
<正>白粉病是玫瑰的主要病害之一,生产上防治长期以三唑类农药为主,由于大量使用农药,白粉病对药剂的抗性上升较快。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水分散粒剂由新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和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复配而成,杀菌活性较高、内吸性较强,既具有保护作用又具有治疗作用。作者于2009年进行了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WG防治大棚玫瑰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为生产上防治玫瑰白病提供替代药剂[1-3]。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5)
<正>对20%烯肟菌胺?戊唑醇(爱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检验它对稻瘟病、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烯肟菌胺?戊唑醇(爱可)对稻瘟病、纹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当使用剂量为50ml/亩,在破口前3-5天和齐穗期施用后,叶瘟发病率仅为0.13%,防治效果达87.65%;纹枯病发病率为1.2%,防治效果90.63%。增产率为4.76%,增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2)
以袋栽白背毛木耳的卢西螨成虫为试虫,测定联苯肼酯(爱卡螨)和螺螨酯对其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联苯肼酯的LC50、LC95分别为4.75mg/L和25.25mg/L,螺螨酯的LC50、LC95分别为11.59mg/L和73.26mg/L,说明联苯肼酯对卢西螨的活性好于螺螨酯。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证明:在白背毛木耳菌包开袋后后,用43%联苯肼酯悬浮剂0.33~0.5 m L/L,喷水量0.3L/m2,药后35天的防效可达到95.45%~98.26%,是目前防治木耳卢西螨较为理想的杀螨剂。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2)
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茶树菇菌糠多糖提取物研究其对爱拔益加肉鸡生长性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健康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99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茶树菇菌糠多糖提取物5和10 g·kg-1,饲喂28 d。结果表明,各组日增重与饲料增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肉鸡在21~28日龄间的平均增重提高了4.14%,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溶菌酶C浓度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提高22.4%与49.2%,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总抗氧化能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法氏囊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因此,饲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茶树菇菌糠多糖提取物可提高肉鸡免疫功能,改善生长性能,其中5 g·kg-1的添加水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市面上一些水果中的多菌灵残留进行检测,检测数据稳定,回收率>80%。在降解菌的筛选上,采用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受多菌灵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可降解多菌灵的优势菌种。并通过观察菌体形态、生理生化实验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确定高效降解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