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23)
为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龙粳品种,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设计,设立10个龙粳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龙粳各品种之间的生育进程、田间抗逆能力、产量构成因子、实际产量和品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原因主要取决于品种特性和生育性状。龙粳33和龙粳36两个品种的产量表现较好,实际产量分别为9604.5 kg·hm~(-2)、9454.6 kg·hm~(-2),增产率分别为6.66%、5.00%,初步筛选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龙粳品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0)
近年来,水稻产量的增加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关注的一个民生问题。我国是一个水稻大国,水稻产量的大小直接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有效地施用复合肥能够增加水稻的产量。我们通过选用有机复合肥与普通复合肥对水稻进行施肥,经过对比试验,得出了一个显著的结论,水稻施用有机复合肥能够使水稻增产。因此,下面进行探讨水稻施用有机复合肥与普通复合肥的产量对比试验,分析试验的结果,并且分析水稻施用有机复合肥增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
通过对不同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基本掌握了各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在本地区的适应能力。其中增产潜力最大的为10叶品种三江1号和11叶品种垦稻17号,产量分别为738kg/亩和725kg/亩;产量最低的为垦稻16和垦稻12号,分别为516kg/亩和588kg/亩。综合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推荐在生产中可以大面积种植的10叶品种三江1号;11片叶品种有垦稻17、垦稻22;12片叶品种垦鉴稻6号。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7)
本试验对不同配套肥的安全性使用及液施壮秧剂的增减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壮秧剂均不同程度的促进了秧苗生长,而综合秧苗素质各项指标分析可知,苗必壮的作用效果优于佳暀和液施壮秧剂,同时,试验结果表明,液施壮秧剂的使用浓度不是越高越好,综合各项指标,以处理4及对照(常量)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2)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由于我国不少地区水资源紧缺,且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衡,致使水稻常受干旱缺水影响而大幅减产。因而研究水稻生产栽培的节水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规避灾害,增收保收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研究表明覆膜直播是一种有效的节能节水技术,并在不少缺水地区得到推广。本文将结合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展开的水稻覆膜直播和常规栽培的田间对比试验,证明前者确能节水节肥高效高产,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8)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研究21个品种(系)在水稻"三化"栽培模式下的生育特性和产量性状,从试验调查分析,成熟较早的品种(品系)有垦稻19、垦稻9、垦08-1716、龙花01-030几个品种熟期较早;受8月30大风影响龙粳29、龙粳33、垦稻9、垦稻16、垦稻20都有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龙粳31产量最高,熟期属于较早的品种,在本地区能安全成熟;建议明年采用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使这些品种可以发挥出更强的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设12个品种,每个品种一个处理,不设重复,大区对比排列。调查结果表明:省源516和吉农大516产量最高但生育期过长,不易安全成熟;龙垦5号、德美亚3号、佳518、合玉19、良玉21产量表现较好且生育期适宜本地区种植、德美亚1号品质出众且为密植品种,产量潜力高,为本试验推荐品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3)
通过对龙粳系列、垦稻系列等17个品种(系)的主要性状、适应性、抗逆性、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产量和抗逆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龙粳26、产量为575.9kg/亩;龙粳25、产量563.1kg/亩;龙粳21、产量555.9kg/亩。在栽培中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注意各品种的自身特点,加强田间管理,可以搭配空育131种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4)
本文中主要介绍了由.白燕2、7、8、9、10号、蒙燕1号、燕3号燕麦品种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
为探讨在水稻上使用中低毒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以清水为对照,使用40%辛硫磷、20%三唑磷、30%唑磷.毒死蜱和1.8%阿维菌素4种农药进行田间比对试验。结果显示,1.8%阿维菌素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30%唑磷.毒死蜱,40%的辛硫磷和20%三唑磷防治效果较差,不宜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7)
本试验选用32个品种(品系)进行初选,掌握这些品种(品系)的特征特性及其产量表现,为下一步良种筛选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龙粳31在近两年的试验中,表现均比较稳定,可以推荐在生产中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10)
通过对15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进行比较试验,并对产量结果进行分析,有4个品种比对照增产0.53%—0.8%,有7个品种比对照减产0.28—4.31%。产量、抗病性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是宜香196、Y两优6号、DM优6188、金优785、中优849、宜香优800、蓉优396可在我县及相似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14)
<正>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青龙山农场水稻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类型:草甸白浆土,质地:粘重,有机质:42.49g/kg;有效磷2.68 mg/kg,速效钾330.215 mg/kg,碱解氮205.212mg/kg,全氮2.132g/kg,p H 5.4,养份含量:中等。1.2参试品种(系)龙粳29、龙粳35、龙粳36、龙粳37、龙盾104、垦稻12、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7)
通过对龙粳系列、垦稻系列等21个品种(系)的主要性状、适应性、抗逆性、产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产量和抗逆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龙粳29、产量为538.2kg/亩;龙粳26、产量519.2kg/亩。在栽培中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注意各品种的自身特点,加强田间管理,可以搭配空育131种植。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15)
为保证水稻品种的稳定发展,我县筛选了较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改变当前水稻品种单一的局面。该试验采用小区对比法,旨在研究品种在水稻"三化"栽培模式下的生育特性和产量性状,并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结果表明:龙粳29、龙粳31、龙粳36、这几个品种(品系)在生育期、抗性、丰产性等几个方面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2)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文主要对泸香8258、11优T16、科优21、江优919、中优608、中优169杂交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示范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22)
兴化市水稻面积大,水稻品种多,为了更好地探索迟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在我地的适应性、丰产性、稳定性,为水稻新品种在我地的普及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
为了筛选适宜都阳镇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于2012年3月在都阳镇都阳村进行了6个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Y两优5814、Y两优302、野香优2998表现出生长势强、高产、米质优、抗性强等特点,可在都阳镇推广种植;Y两优2号产量高,但在广西还没有审定,必须经过进一步试验、示范,通过广西审定后才能推广种植;品种Q优6号和H两优991表现比较差,产量较低,抗病虫、抗逆性差,与对照丰优香占增产不大,不宜在都阳镇推广。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4)
通过对莴笋、豇豆、黄瓜等9个夏秋喜凉蔬菜品种的对比试验,品种超级抗热嫩香王莴笋、长江七号和中华王中王摘不败豇豆、津绿1号和双抗耐热王黄瓜等5个品种平均产量分别是2365.8、1601.01、1437.37、3808.1、3639 kg/667 m2,比对照分别增产277.92、365.7、202.02、315.15、146.5 kg/667 m2,增产13.31%、29.6%、16.35%、9.02%、4.19%。超级抗热嫩香王莴笋、长江七号、津绿1号等3个品种极显著优于对照当地主导品种,中华王中王摘不败豇豆和双抗耐热王黄瓜显著优于对照当地主导品种,说明超级抗热嫩香王莴笋、长江七号和中华王中王摘不败豇豆、津绿1号和双抗耐热王黄瓜等5个品种在锦屏县种植表现良好,产量较高,商品性状较好,抗病性较强,适应锦屏高山生态环境,可作锦屏县夏秋喜凉蔬菜种植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8)
采用小区对比法试验,选择10个品种,以空育131为对照,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水稻优良品种。结果表明,表现较好的是11叶品种有龙粳26、龙粳36。12片叶的品种龙粳33、龙粳26比对照空育131成熟晚2天,龙粳33晚1天,龙粳36与空育131同期成熟。龙粳36比空育131增产6.7%,龙粳33增产5.0%,龙粳26产量与空育131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