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乐谱计算机识别的预处理及环境参数测量的方法。乐谱经归描仪给输入,要作预处理,确定谱表位置、测定谱线宽度、去除噪音、删除谱线等一系列识别前阶段的工作,要为乐谱分割和识别以及自动演奏作好前期准备,计算机系统实验表明,乐谱识别的预处理和环境参数测定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乐谱在人们学习乐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通过对电子乐谱发展历程的了解,分析各种电子乐谱的优点及不足,提出了电子乐谱可以实现的四大功能,即:显示功能、播放功能、学习功能、乐谱库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陈云平 《计算机时代》2012,(5):37-38,40
利用数字图像模式识别技术实现了人脸的自动检测及特征定位.对数字图像处理中的颜色模型、肤色建模的原理及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分析了人脸识别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展望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色块划分算法在数字图像油画化转换应用中的技术原理,基于RGB颜色模型提出数字图像锐化预处理的实现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色块划分算法重新调整数字图像的颜色布局,进而形成类似于油画艺术风格的数字图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中国车牌识别的研究背景和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新方法,并设计了一种没有直接预处理的车牌像素图像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该图像变换适用于利用原始车牌来增加训练数据库。实验结果验证了本车牌识别方法的鲁棒性和有无车牌的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6.
重点介绍了OLE技术在多媒体开发软件Authorware中的实用性功能,同时给出了创建OLE对象的具体方法。并结合实际给出具体的应用实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杜宇 《信息与电脑》2011,(1):120-121
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则文法的文本乐谱格式。给出了该文本乐谱格式的详细规范和形式文法,并给出了一个对该文本乐谱格式的读取算法。  相似文献   

8.
《软件》2019,(8):49-51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网购以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购物方式,它方便、快捷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更是推动了快递行业的进程,随着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增多,快递取件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本文研究了二维码识别技术中的图像的预处理及解码过程,并将其运用到快递签收中,通过扫描用户手机收到的含有取件信息和用户身份的二维码,代替传统的手签模式,提高快递签收效率,实现智能化的快递签收系统,进一步确保快递签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人脸表情识别问题在未来的科学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样本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在提高识别率的基础上,针对这类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将一种改进的AdaBoost算法与SVM结合运用到表情分类当中。实验结果表明,在出现稀有样本的情况下,相对于普通的AdaBoost训练SVM以及单纯的SVM进行多分类的方法,该算法在识别率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般的简单人工神经网络,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神经网络模型--幂函数神经网络,利用梯度下降法推导出了神经网络模型权值和阈值的修正学习算法,并利用该模型解决了XOR问题.然后对26个英文大写字母的结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一个粗分类规律.最后以26个英文大写字母辨识为仿真实例,经过统计预处理的粗分类后,有些类可以直接得到结果,情况较复杂的类也可以仿照XOR问题的解决来得到辨识结果.文章提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字母辨识的预处理方法,改进了字母辨识的传统方法,简化了传统辨识模型的复杂度,提高了辨识效率.  相似文献   

11.
近二十多年来,电脑音乐或以电脑为平台的音乐创作、编辑、录音合成、音视频后期制作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音像出版业、影视业、娱乐业、文化企事业单位以及群众活动当中。本文试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开设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目的及重要性,到课程的教学结构作以简单分析,希望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开设此课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多年来,电脑音乐或以电脑为平台的音乐创作、编辑、录音合成、音视频后期制作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音像出版业、影视业、娱乐业、文化企事业单位以及群众活动当中。本文试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开设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目的及重要性,到课程的教学结构作以简单分析,希望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开设此课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自动作曲或称算法作曲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或半自动的音乐创作过程。算法作曲的关键之一是生成音高。然而,不确定性是音乐本身固有的特征。贝叶斯网是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和推理的典型工具,已经成功应用到很多领域。在MIDI格式的基础上,利用贝叶斯网在算法作曲中生成音高,首先建立一个关于音高的贝叶斯网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建立知识库。其次,基于贝叶斯网对音高进行推理,生成给定节拍处的每一个音的音高。实验表明,所提出的音高推理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悲伤型乐器的音色模型,为基于情感的算法作曲提供音响基础。采集擅长表达悲伤情感的乐器的乐音样本,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获取频谱特征,通过对乐器波形的分析计算获取包络特性,最终构建了一种悲伤型乐器的音色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由该模型产生的悲伤型音色及模型本身具有良好的可调节性。与传统的录制形式相比,该方法成本低,灵活性强,对计算机音乐技术的发展和算法作曲的情感化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形科学在经济、化工、计算机等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机科学方面,分形科学的应用有分形艺术图像的生成和图像分形压缩。而在音乐作曲领域,音乐学者对古典音乐的分析中,发现音乐也有分形性。既然音乐具有分形性,本文从计算机技术方面对分形音乐的自动生产做研究,探讨计算机分形音乐的算法。  相似文献   

16.
分形科学在经济、化工、计算机等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机科学方面,分形科学的应用有分形艺术图像的生成和图像分形压缩。而在音乐作曲领域,音乐学者对古典音乐的分析中,发现音乐也有分形性。既然音乐具有分形性,本文从计算机技术方面对分形音乐的自动生产做研究,探讨计算机分形音乐的算法。  相似文献   

17.
Most of the problems with existing computer musicological systems have to do with the lack of capability for capturing the important notion of musical structure. In the new language SML (AStructuredMusicalLanguage), this aspect is given foremost attention as a technique for encoding a musical score in a clear and vivid form. Musical structures are patterned after the control structures of Pascal, together with instrument representations modeled on the idea of a Pascal record type. A complete example of the SML encoding of a Schumann song is included.Ronald E. Prather is the Caruth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t Trinity University, San Antonio, Texas 78284. Stephen Elliott is a doctoral candidate in Computer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Colorado 80309.  相似文献   

18.
音频文件格式的转换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瑜 《微型电脑应用》2008,24(12):25-28
文章主要介绍MIDI音频文件格式与WAVE音频文件格式的研究以及MIDI格式文件与WAVE格式文件转换程。提出了一个使用API函数,通过声卡进行相应的操作,直接从缓冲区中读取二进制数据,把MIDI格式文件转换成WAVE格式文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音轨特征量的多音轨MIDI主旋律抽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基于内容的数字音乐检索研究中,其音乐库大都直接使用复合音音乐数据文件。然而这种直接采用复合音音乐数据的索引必将给检索处理带来巨大的计算量以及复杂的匹配算法。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音轨特征量的多音轨MIDI主旋律信息音轨抽取方法。通过与人工标注结果的实验比较,表明该文实现的抽取方法可有效地从多音轨MIDI演奏数据文件中提取出主旋律音轨。  相似文献   

20.
For a decade or so, Liszt thrilled and astounded audiences at a time when virtuosity (often as an end in itself) was the norm and the piano had rapidly evolved into a form recognisable as a close relative of the instrument we know today. During this period Liszt frequently performed hisGrandes Etudes (1838), which he had developed from his boyhoodEtude en 12 exercices (1826) and which he later revised and technically simplified asEtudes d'Exécution transcendante (1851). Although Liszt's own performances cannot be recreated, procedures for generating electronic realizations, which contain nuances of balance and tempo, are described. All three versions of the eighth of Liszt's set of 12 studies are used for illustration. Contrary to received opinion, it is argued that the 1838 version is more satisfying than the 1851 revision and that this is due to its formal structure.Wilfrid Smith is a Reader in Computing and a Fellow of the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Having investigated the authorship and chronology of early English plays and poetry for more than a decade by means of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computers, he has recently become interested in the use of computers as an aid to establish tempo in music and for the creation of artificial perform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