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在封端剂的存在下合成了一种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考察了不同的单体、链封端剂以及反应的工艺条件对产物增稠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增稠剂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与其增稠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在封端剂的存在下合成了一种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考察了不同的单体、链封端剂以及反应的工艺条件对产物增稠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增稠剂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与其增稠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在封端剂的存在下合成了一种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考察了不同单体、封端剂以及反应工艺对产物增稠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增稠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与其增稠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楠  张琢  董擎之 《涂料工业》2012,42(5):20-22,27
通过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合成了一种水性缔合型聚氨酯(PU)增稠剂,研究了不同反应的工艺条件及增稠剂的配制条件对增稠剂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增稠剂相对分子质量对其增稠后PU水分散液的粒径及形貌的影响,并详细讨论了增稠剂的加入对PU水分散液成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凹凸棒石和丙烯酰胺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水为介质制备了凹凸棒石/聚丙烯酰胺复合增稠剂.在对增稠剂的流变性能的测试的基础上从亚微观结构的角度研究了引发剂含量、皂化时所用NaOH浓度及凹凸棒石的添加量对所制备的复合增稠剂的粘度及耐电解质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对最佳实验条件的验证,探讨该复合增稠剂的增稠机理.并将其应用于聚丙烯酸乳液,达到了良好的增稠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与聚乙二醇(PEG)合成预聚体,加入系列扩链剂进行扩链,并通过十六醇封端合成了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HEUR)。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了HEUR的结构,通过粘度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扩链剂对HEUR增稠性能的影响,并对HEUR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及分布系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4-丁二醇作为扩链剂合成的HEUR,其增稠性能以及纯度要好于1,2-十四碳二醇、1,2-辛二醇、一缩二乙二醇扩链剂合成的HEUR。  相似文献   

7.
郭玉杰 《山东化工》2011,40(3):28-31
以α-甲基丙烯酸和多种丙烯酸酯类为原料,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吐温-60为复配乳化体系,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为交联剂,通过乳液聚合,合成出增稠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含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共聚物增稠剂增稠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体配比是影响增稠剂各项性能的最主要因素,当SMA=1%时。增稠性能最好;随着交联剂的增加,耐盐性下降,增稠黏度先增大后减小,在交联剂为0.3%时出现最大值;引发剂量为0.3%时,所得聚合物的增稠性能最好,为0.4%时,所得聚合物的耐盐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两款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HEUR)的制备方法,包括一款假塑型增稠剂(增稠剂-万华A)和一款牛顿型增稠剂(增稠剂-万华B),并在乳胶漆配方中考察了这两种增稠剂的增稠性能、配方稳定性、色浆稳定性及展色性;并考察了自制增稠剂B的增稠效率及其在水性木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合成的自制增稠剂A具有优异的增稠剂效率、良好的配方稳定性、色浆稳定性及展色性。自制增稠剂B具有高效的高剪切增稠效率,在水性木器涂料中性能表现优异,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与聚乙二醇(PEG-6000)反应制备预聚体,以丙三醇和三羟甲基丙烷作为扩链剂,十六醇为封端剂,制备了星型结构的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SHEUR)。采用FTIR和GPC对SHEUR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黏度计和旋转流变仪对SHEUR水溶液的黏度、SHEUR对乳液增稠后的黏度以及SHEUR水溶液的流变性进行了分析,并与合成的线型结构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LHEUR)进行对比,考察了不同结构的增稠剂分子对其增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HEUR增稠效果比LHEUR好;向丙烯酸乳液中加入增稠剂的质量分数为1%时,以三羟甲基丙烷为扩链剂的SHEUR-a增稠后的黏度为61 440 m Pa·s,而以1,6-己二醇为扩链剂的LHEUR-b增稠后黏度仅为202 m Pa·s;低剪切时,SHEUR黏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剪切速率大于100 s-1后,SHEUR出现剪切变稀现象。对SHEUR流变性和乳液增稠后粒径的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SHEUR具有良好的触变性。  相似文献   

10.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增稠剂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聚乙烯醇为胶体保护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用过硫酸钾-亚硫酸钠引发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进行无皂乳液聚合,以制备高性能的涂料印花增稠剂,所得产品稳定性好、增稠效果优良。并研究了交联剂、引发剂、胶体保护剂的用量等聚合条件对增稠剂性能的影响。引发剂用量增加,增稠剂黏度下降,黏度指数上升。交联剂用量增加可使增稠剂的黏度出现极大值,但黏度保留率下降。采用PVA作为胶体保护剂,产品增稠能力强,稳定性好,耐电解质等综合性能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与一定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进行本体聚合得到一定规格的聚氨酯单体,同时加入扩链剂和封端剂进行改性,最后与溶剂和助溶剂进行复配,制成缔合型聚氨酯增稠剂成品。对合成过程中的温度、催化剂、加料次序及滴加速率等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聚氨酯缔合增稠剂的合成及增稠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聚乙二醇反应得到预聚物,并用长链烷醇封端反应,形成醚键结构的亲水链段以及烷烃结构的亲油链段组成的聚氨酯缔合增稠剂。研究了合成工艺的可行性,以及封端剂、亲水链段长度、分子量及外加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增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封端剂链长的增加和亲水链段的减少均有利于体系增稠,十二烷醇封端的增稠剂分子量控制在8000左右增稠效果最好,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不利于体系的增稠。  相似文献   

13.
缔合型增稠剂是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在临界缔合浓度以上,形成以分子间缔合为主的超分子结构,增大了流体力学体积,因此具有较好的增稠性,是新一代的增稠剂。本文主要介绍了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的结构及溶液性质,具体讨论了影响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的增稠性能的多种因素,包括聚合物的结构和组成,分子量,离子基团,温度,剪切速率,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4.
陈泽成 《广州化工》2012,40(17):20-22
描述了碱溶性增稠剂的定义和分类和流变行为的研究。分别介绍了共聚单体、聚合物分子量、表面活性剂及交联单体对碱溶性增稠剂增稠剂性能影响的研究。同时介绍了碱溶性增稠剂疏水締合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悬浮分散剂,叔十二烷基硫醇为链转移剂,通过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得了具有可控分子量的白色颗粒状聚苯乙烯。考察了引发剂、分散剂、链转移剂的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水和单体比例等对聚合产物分子量和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本合成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5~80℃,反应时间7小时,V水/V单体=8,m引发剂/m单体=10%,m分散剂/m单体=3.5%,m硫醇/m单体=3%时,得到的产物分子量1.2万左右。  相似文献   

16.
以低分子聚酯多元醇与二异氰酸酯合成新型聚氨酯固化剂,分别研究了甲苯二异氰酸酯(TD 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 I)与低分子聚酯多元醇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TD I封端低分子聚酯多元醇的反应为二级反应,反应活化能为51.7 kJ/mol;MD I封端低分子聚酯多元醇的反应在反应温度低于70℃时也为二级反应,反应活化能为27.6 kJ/mol。  相似文献   

17.
乳液法聚苯乙烯纳米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苯乙烯为单体,在低水油比的条件下,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苯乙烯纳米微球,探讨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及产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水油比条件下,反应参数对苯乙烯的转化率和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苯乙烯的转化率达到98%、聚苯乙烯的分子量达到32万.激光粒度分布测试结果显示,所得产物为单分散纳米微球.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钠(AA-Na)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用微波辐射进行水溶液聚合制备可溶解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探讨丙烯酸中和度、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及温度等对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浓度为19%,中和度为80%,引发剂用量为0.05%,交联剂用量为0.002%,反应温度35℃条件下合成的聚丙烯酰胺(PAM)的相对分子质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